河北的冬天不好过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520篇文章
非常喜欢,推荐听听。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我的一些老乡没能挨过这个冬天。
相关的传言我早已有所耳闻,在我回乡下老家给家父办丧事的时候,就听村子里的亲戚谈起今年“得煤熏”的人特别多。
在我的老家承德,人们惯常将燃煤取暖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称之为“得煤熏”。
北方冬天寒冷异常,在城市之外的广袤乡村,长期以来,人们冬日取暖最普遍的方式是使用燃煤炉子,在自己屋子里架设烟囱伸向屋外。
我从小在农村生活了十多年,以我个人的见闻,冬日燃煤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并不多见,我身边亲戚朋友未出现过一起,偶有听闻,往往也是数年才有一起。
农民普遍知道“得煤熏”的厉害之处,要命的事儿谁也不敢马虎,大家的防范措施做的都比较到位,烟囱自不必多说,炉子也一定是隔绝在卧室之外的。
3天前,央广之声曝光了多名河北村民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新闻,事件终于得以进入公众的视野。
超超随便翻了翻这条新闻下面的评论,发现网友们的声音异常统一,全部都在吐槽“清洁型煤”。
稍晚些,澎湃、《新京报》等媒体陆续跟进了这一新闻。
根据澎湃新闻的采访,仅唐山某地区,一天之内,就有多名村民因燃煤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住院“十几位”。
记者来到当地医院采访,有医院护士表示,仅仅10月22日晚间,该医院就收治了11位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
(二)
河北污染问题比较严峻,在唐山这样的城市,长期以来,城市边缘都有一层肉眼可见的“结界”,那是由复杂的污染物组成的。
当环保指标纳入政绩,地方政府急切希望还上“环保账”的心情可以理解,何况改善环境也是有益全民的好事。
京津冀地区一到冬天就会出现漫长的雾霾天气,这和冬日集中取暖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广大农村、城中村的燃煤取暖,更是污染物产生的重点源头。
改善农村燃煤取暖污染,理想的方式当然是煤改气或者煤改电,但这两种方式对于普遍收入不高的农民而言,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采暖费用较高。
尤其农村都是大户型,动辄两层小楼200平米的房子,无论是烧燃气还是用电,一个冬天下来,取暖费对农民而言不是个小数字。
相对于煤改气、煤改电而言,以清洁煤取代未经处理过的散煤,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价格上农民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今年冬天,河北多地开始对燃煤自采暖的乡村推广清洁型煤。
在《新京报》的采访中,一位村民表示:当地强制村民采暖必须采购清洁型煤,若村民私自购买散煤会“发现一起,没收一起”。为此,当地甚至动用无人机侦查,因为燃烧散煤烟囱会冒烟。
澎湃的记者去采访清洁煤的厂家,相关人员表示:产品全部合格。
有意思的是,这家生产清洁煤的企业,注册成立只有3个多月。公司成立3个月就能收获如此规模的“采购订单”,且产品得到了几乎是“强制”的推广。
我不知道这家企业是怎么做到的,超超只能表示羡慕:
这真是个好生意。
(三)
几大主流媒体的记者问了一圈,至今也没搞明白,为什么这个冬天出现了这么多起燃煤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媒体采访到的相关方面,除了“未予置评”之外,只得到一句答复:
“村民个人操作不当导致”。
(一口出事的清洁煤炉)
可问题是,这些人也不是第一天当农民,更不是第一次生炉子取暖了,几十年如一日地燃煤取暖都平安无事,怎么刚换上清洁煤就屡屡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呢?
一句“人为操作不当”的解释,恐怕难以解释唐山、承德等多地连续发生的多起清洁煤球中毒。
这个锅只丢给“操作不当”,朋友,我不知道你怎么看,但锅肯定是觉得不合适。
在《新京报》的采访中,出事的村民表示,没有人跟他们普及过清洁煤和散煤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村干部也没有提示过相关使用风险。
在媒体曝光之后,有村民表示,村里开始挨家挨户免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了。
(免费安装的报警器)
超超在淘宝上查了查,家用一氧化碳报警器,便宜的只要十几块钱就能买一个,相信如果政府集中大规模采购的话,价格还会更便宜。
实际上要我说,这报警器根本不用政府掏钱,在村民买煤的时候,清洁煤厂家就该在普及燃煤使用知识的同时,给每家配一个一氧化碳报警器。
买你家一吨清洁煤球,你送个十几块钱的一氧化碳报警器,这生意如果换成给我做,超超肯定想都不想就答应。
毕竟,政府连推广费都帮你省了,你送个报警器能咋着?
超超想不明白的是:
既然可以用行政命令禁止村民燃烧散煤,取暖必须使用清洁煤球,那为什么不可以在这条行政命令上,再加一句呢?
“使用清洁煤取暖的家庭,必须强制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这恐怕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
2017年的时候,同样是因为环保,河北某地也曾闹出过魔幻的一幕:
当年该地大力推广煤改电项目,但可惜工程进度最终没跑过冷空气,取暖季来到之后,很多村民家仍未完成煤改电取暖设施的改造。
但为了环保达标,气温零下时,当地仍禁止村民燃煤取暖,导致民众怨声载道。更过分的是,竟然连中小学校也禁止擅自采暖。于是,那一年,河北出现了这样的新闻:
学生们冻的实在受不了,老师无奈之下只能让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步取暖。
因为教室内过于阴冷,无奈之下,孩子们只得将桌椅搬到室外,在摄氏零下的室外读书学习。
100%完成任务固然可喜可贺,但在“保证完成任务”的铁令之下,是否曾考虑过人民群众的具体困难,和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隐患?
环保,初衷无外乎是为了更好地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质量,本意当是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的,但在执行层面,却很遗憾地常常出现削足适履的怪相。
对于基层执行人员,做工作时,眼里不仅仅要有任务和政绩,更要考虑“人”。
言尽于此吧。
借用菲茨杰拉德的名言范式,超超最后想说的是:
每当你们坐在温暖的暖气房里要下达什么命令时,请记得这片土地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渥条件。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你还可以读】
【作者简介】
慧超,前媒体人、资深品牌公关顾问
作家,已出版《这个世界不欠你》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