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家都很难,但不被人理解的创业者尤其难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549篇文章
非常喜欢,单曲循环系列。
题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我一直不太瞧得上信命的人,但现在的确理解了形势比人强这句话。”
林老板是我认识的创业者中,第一个没能迈进这个春天的“老板”。
他跟我说,终于做了那个“必须做”的决定之后,他的失眠症反而好了,“能睡个囫囵觉了。”
林老板裁掉了53个人,公司已经处于事实上的停摆状态,只留了一个小Team做2019年项目的收尾工作。
员工们没有犯任何过错,但面对项目无限期停摆的窘境,“只能选择认怂,我可以卖掉房子卖掉车,但老婆孩子怎么办,跟我一样睡公司?”
他私下里给一些老板推荐了自己裁员名单上的名字,“关系网差不多都是上下游的朋友,(行业)大环境如此,谁也不比谁好多少,这个时候其实没人会招人”。
我说我懂,谁没为裁员名单掉过头发呢?就是让自己心里不那么愧疚吧。
“一开始谁也没把这事儿想的这么严重,其实2月初我还视频面了两个小孩,结果面都没见一次,就告诉人家不用来上班了。”
林老板希望今年夏天最热的时候,这个行业能够回回暖。否则,剩下的人,留着也没意义了。
“很抱歉,在这个艰难的时期,我没能兑现去年年底吹牛逼带大家暴富的承诺。”
他给被裁员工一一发了邮件,往日老板邮件秒回的员工们应者寥寥,后来收到几句“祝好”、“加油鸭,老林”之类的回复,林老板跟我说:
“这些客套话真的让我心里很暖”。
(二)
网上看到一组数据,2020年2月1日至3月15日,全国一共有超过10万4千家企业提交了注销申请。其中北上广深注册资本100万以上的公司,就注销了3869家。
疫情对经济的创伤是灾难性的,在消失的10万家公司之外,是更多勉力维持在“破产”边缘的公司,其中不乏很多人们印象中的“好公司”、“独角兽”。
去年账上营收超50亿的餐饮黑马西贝,在2月初以董事长的“求助信”揭开了餐饮行业凄惨的现状,“一个月工资就要发1.56个亿,就算贷款发工资,西贝也就能挺3个月而已。”
知名创业者,桔子水晶酒店创始人吴海则精确地计算出了自己企业的“死亡时间表”:企业每个月固定成本551.54万元,公司账上现金只有1200万,只能活2.176个月。
“4月份我们就会死翘翘,除非投资人接着投钱。”
面对停工导致的现金流危机,很多企业选择了“主动应对”,新潮传媒在2020年复工的第一天,就发出了裁员500人的公开信。
而这是一家估值过百亿,账上趴着10个亿巨额现金的业内“优质公司”。
除了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餐饮、酒店、旅游、电影娱乐、航空交运、线下教育等行业外,本就深受中美贸易摩擦重创的外贸行业,在国外疫情迅速蔓延的当下,订单销售更是遭遇雪上加霜。
几天前,一份东莞知名成表企业精度表业的公告,在朋友圈迅速传播的同时激起了外贸行业的一片叹息。
在这份公告中,精度表业鼓励全体员工辞职,“急辞即走不扣除代通知金,满额发放3月工资。”同时做出了全厂放假3个月的决定。
这并不是个案,全体放假、大规模裁员的外贸公司比比皆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一次网络会议上,有一个数据显示了外贸行业的集体窘迫:
“虽然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复工率高达90%,但真正有活干的只有3成左右,没订单。”
日前,财新公布了一份广州社情民意调查。这份调查显示,超过40%的民营企业表示,账上的现金撑不过3个月。
为此,有25%的民企表示会减薪,21%打算裁员,还有7%创业者决定结业、卖掉。
(三)
“员工、朋友,甚至家人,不要指望他们能理解你,只有创业者才能理解创业者。”
我其实不止一次听说过类似上面这样的话。创业者,或者说“你的老板”其实比绝大多数的“打工者”要焦虑和窘迫的多,也孤独、无助的多。
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不会理解,也不愿理解。
一方面,世俗意义上的“创业成功”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这决定了创业者天然的焦虑与疲惫。
另一方面,员工不会和你谈理想,甚至绝大多数连“想法”都不会谈,这就注定了创业者必须承受巨大的孤独和委屈。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创业者在诉说自己的“孤独感”:
最受不了当我问 “大家有什么想法” 的时候,总是死一样的沉默。我被这种孤独感折磨了很多年,最后被彻底击垮了。
这短短一句话,想必很多创业者都有共鸣。
创业者永远是那只孤独的领头羊。
无论是运气还是睿智,你把大家带到一片水草丰美的“绿洲”时,人们大多数更感谢的是自己的努力,间或有嫌你发钱不均的质疑。可事情反转,无论是命运还是愚蠢,你让大家深陷一片贫瘠的荒漠时,大多数伙伴会把怨气全部归咎于“老板傻逼”这一点上。
这是人性使然,没什么可意外的,谁让你创业呢?这份委屈和孤独,你早该有心理准备。
林老板算是一个很慷慨的人,2018年的时候,我给他介绍了一个关键资源的对接人,项目最终签下来了。他非要给我5万块作为酬谢,我没有收,我只不过是介绍了一下,项目能做成,最关键还是你林老板的能耐。
林老板是个爱玩的人,每年年会都要带着团队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开party,年会的保留项目是发奖金,他一直把大部分盈利当做奖金发给团队,这也成了他的致命伤,创业多年公司账上却没什么钱。
“但我现在怀疑,真的有人会念你的好吗?只要一年利润差,发的奖金少了,就会有人骂你,没人会去站在你的角度算这一年要付出多少租金、工资和成本,只会觉得你老板自己留了更多。”
现在有几个被裁的老员工,正准备联合起来起诉他,因为裁员补偿未达到N+1的标准。
“关系弄的很僵,也不能说人家不对,可我山穷水尽。我只能说自己真的学到了很多经营之外的东西。”
(四)
前不久,美团外卖公布了一组骑手数据,疫情期间,外卖小哥的数量增长迅速。
今年1月份,美团3天新招募了7.5万名骑手,根据美团官方披露的职业调查,这新增的7.5万名外卖小哥中,小微创业者占13.8%。
小微企业正在经历的,不是什么“寒冬”,而是生死劫,很多小微企业主,已经倒在疫情消失前。
中小微企业就像一个社会的“毛细血管”,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关注力不会停留在街头巷尾的餐馆、商铺、便利店,它们从不是班花校草,连消失都是默默的。
前些日子,消息面上25万亿的巨额基建投资引爆了舆论,非常时期,经济刺激是必须的。但在我看来,在指标之余,央企豪门之外,舆论的聚光灯其实更应打在中小微企业身上。
和浓眉大眼的国企央企相比,小微企业对GDP和宏观经济指标贡献十分有限,但看起来“不起眼”的中小企业确是民生就业的“基本盘”,它们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
中小微企业需要的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的“滴灌式”纾困,一笔低息贷款,2个月租金免除,几笔费用减免,可能就救活了一个小微企业。
昨天,杭州宣布发放总额为16.8亿元的消费券,不管你有没有杭州户口,只要人在杭州就全都有份。这是非常好的经济刺激手段,希望全国更多省市能用起来。
3月25日,广东出台了23条措施为个体户纾困。不愧是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同样希望类似广东这样的纾困政策,能被越来越多的省市学起来,落实下去。
远方的朋友,希望你能度过这“至暗时刻”。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慧超,前媒体人、资深品牌公关顾问
作家,已出版《这个世界不欠你》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