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群众办实事】李慧琴的125次心理咨询

西海都市报 西宁城北公安 2022-05-25



125人,这是慧琴警官心理工作室整整一年的来访记录。

过去一年里,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公安分局民警李慧琴,倾听家长讲述,引导孩子重建信心,解决心理困惑,重新发现生活的乐趣。

一个个心理咨询故事关乎个人,关乎家庭,关乎社会发展。


孩子,你怎么了?


“你就是不听我的话,你太犟了。”

“那你呢,除了给我钱,还能给我什么?”

慧琴警官心理工作室里,母女二人相互抱怨。压抑许久的情绪在这一刻爆发,妈妈不理解女儿为何总是跟自己对着干,女儿抱怨妈妈爱工作胜过爱她。

过去15年里,妈妈肖红(化名)早出晚归,忙着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有一天,她突然发现,女儿变了,变得不听话、不懂事了。

和肖红一样,王丽(化名)最近发现14岁的儿子有些不太“正常”。原本每天中午放学回来要休息的他,不愿意午睡了,反而喜欢在别人休息的时间,到学校操场跑步,跑个1000米后,再回教室上课。

王丽还发现,儿子除了跑步,还喜欢在家门口的楼道里做俯卧撑、做仰卧起坐,看到楼道里没人,他偶尔还会蹦跶着跳几下。

“儿子,你在做什么?”王丽关切地询问,儿子却淡淡地回答:“玩啊!”

王丽说,十五六岁的孩子正在经历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快速转变,这是所有家长都知道的,然而当孩子做出一些与往常不一样的举动时,家长就感觉十分恼火,甚至悄悄问自己,“孩子怎么了?”


蹦跶?折腾?


“儿子一下子就喜欢玩了,勤快了,不跟我吵架了。”

“女儿宁愿拿着手机刷视频,照着App里的图片梳一模一样的发型,也不愿意跟我多说一句话。”

“孩子宁愿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发呆,也不愿意外出走动,更不愿意跟家人聊天。”

随着来访者增多,李慧琴从家长对孩子的描述中发现,明明是活泼好动的年纪,许多孩子却不愿意跟父母交流。而从孩子的描述中,她也发现,由于父母工作压力比较大,不少家长下班回家后,为了让自己享受片刻安静,干脆把手机丢给孩子,让孩子一个人玩。

“网络时代,信息扑面而来,手机视频展示什么,孩子就模仿什么,手机视频里有什么,孩子就喜欢什么。”李慧琴说,各类游戏、信息涌入孩子的世界,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的年轻父母,在这一瞬间缺席了孩子的成长过程。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误解就在点点滴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而随着孩子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行动能力后,之前的“模仿”“喜欢”会逐渐被孩子转变为生活中的一个个具体行动,而误解也就进一步加深了。

李慧琴说,当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街上大喊“我是奥特曼”时,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是正常的,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路人听到这句话的味道就变了。也因为如此,孩子最喜欢的体育运动被家长说成了“蹦跶”,孩子的兴趣爱好变成了父母眼中的“折腾”。


加法?减法?


李慧琴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原本一起陪伴、玩耍的亲子时刻,却被家长带着孩子上各类兴趣班;原本“打沙包”“跳绳”“玩皮球”的集体娱乐活动时间,变成了练琴、画画、跳舞、武术时间。

“兴趣”不断加码,“爱好”不断增多,一个个的加法运算做下来,孩子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加强,反而失去了本真,而父母也是满满的疲惫感。

孩子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少了,忍受挫折的能力弱了,辨别能力更差了,孩子变得更加自私了……面对种种疑惑、不解,不少家长来到慧琴警官心理工作室,寻求挽救的方法。

“家长犯的最明显的错误就是将自己的遗憾,投射转嫁到孩子身上。”李慧琴和同事发现,不少家长希望孩子比上一代人强,比父母有出息。

男孩小于早上不按时上学,在学校不认真听课,不去培训班,唯一感兴趣的是体育课。这让小于的母亲很难过,她认为孩子应该在学习上下功夫。

咨询期间,李慧琴建议双方各退一步,双方约定,在2021年第二学期,小于以考进班级前10名的条件,让母亲支持他往体育特长生方向发展。2021年末,小于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功进入前10名的同时,养成了按时运动的好习惯,学习和健康得到保证,家里人都支持他的选择。

李慧琴说,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父母的陪伴、支持是最重要的。家长应该适当地给孩子做减法,在培养孩子兴趣和坚韧品格的同时,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给家长上一堂课


“给孩子做千遍万遍,不如给家长说一遍。”咨询个案的增多,李慧琴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解决父母和孩子认知上的误区,有必要给家长上一堂课。

2021年10月,她主动找到西宁一所中学负责人,希望在家长会当天,给学生家长上一堂心理辅导课。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妈妈带来的是安全感和爱,爸爸带来的是责任感和规矩。”开讲那天,李慧琴向初二年级6个班的300多名学生家长视频授课。

“安全感、爱、责任感、规矩就像支撑孩子成长的四根柱子,如果被父母撂下不管或者缺失,那就会出事。”李慧琴的比喻被很多家长记在了心里,那天过后,有20多名家长主动到城北公安分局向她咨询。

前几年,有一个女孩,上课、放学、回家的每一刻,都坚持佩戴口罩。那时候还没有疫情,对这件事,家长、学生和学校老师很不理解,也无法阻止。

“口罩把我遮住了,他们就看不到我的脸了。”李慧琴介入后发现,小女孩曾经因为听自己的表哥说“你长得不好看”后,变得自卑。为此,她宁愿躲在口罩后面,也不愿意被人看见。

很长一段时间,小女孩听到有人夸她时,都会下意识地躲避或者不予理睬。为此,李慧琴联系小女孩的表哥,说明情况后,面对再次询问,他大喊:“妹妹,你是最漂亮的。”

从那以后,小女孩的心结慢慢打开了,她愿意跟家人、跟同学交流了。

“每一个极端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心理咨询师和家长要是能把这个故事找到,事情就简单了。”李慧琴说。


小事也是大事


在解决一个个心理咨询难题的同时,李慧琴和同事发现,派出所民警遇到涉及多名孩子参与的各类警情时,如何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干预,也是急需研究的一大课题。

四五个孩子起争执、两三个孩子打架了,怎么办?祁连路派出所所长马明真介绍,在遇到涉及孩子的警情时,派出所会联系社区、学校、社区民警、慧琴警官心理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

有一次,两个小男孩小李和小刘起争执打了起来。路人拨打110报警。以往这类事情免不了学校请家长,学生在班会上做检查,家长和孩子一起写保证书,但马明真觉得,派出所既然接警了,就有必要妥善处置。那天,祁连路派出所介入,马明真和小李聊了3个小时,李慧琴和小刘聊了两个多小时。

“我的理想是当飞行员,要好好学习,以学习为主,不能让其他事情耽误学习。”小李谈理想、谈学习、谈家庭,愿意分享所有想法,可唯独就是“不希望别人耽误我”。“恐龙、怪兽、桌子、飞机、房子、家……”小刘喜欢玩沙盘游戏。他说:“我就是不喜欢看书学习,希望有人帮帮我。”

一个是喜欢独立自主学习的人,一个是急于找人解惑的人。那天,找到共同点后,马明真和李慧琴几经劝说,小李答应给小刘教半个月的数学题,而作为回报,小刘要在每天上学路上考小李5个英语单词。

去年4月至今年4月,慧琴警官心理工作室先后接待了125名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同时,李慧琴也报名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的心理学课程提升专业能力。此外,城北公安分局与西宁市心理咨询协会、城北区人民检察院、城北区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沟通,建立青少年维权工作机制,筹建“护蕾温馨小屋”,将青少年维权、心理干预等工作,作为一项大事来抓。

一名家长在回访中告诉李慧琴,心理健康本是属于个人的小事,可有了慧琴警官心理工作室,有了西宁市城北区及相关部门的积极介入,这件小事成为一件事关家庭幸福的大事,成为化解基层家长里短的重要介入点,这是政法机关执法办案方式的进步,更是时代的进步。


(来源:西海都市报/记者:祁宗珠)






花期未至 暖心先到 ——城北公安分局为辅警战友送上6朵小红花






【警情快讯】从“碰运气”到“动手砸” 这六个人“栽了”




【警情快讯】警惕!车上这个重要零部件也有人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