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奥巴马把互联网管理权让给中国?无稽之谈

2015-02-17 数洞社媒

数洞君有话说:

2014年,ICANN这家非盈利性民间组织从美国政府手中接手了全球IP地址的管理权。在反对者看来,这无异于将互联网与美国的安危至于不顾。但或许从一开始,美国政府的管理权也只是形式主义罢了,互联网世界的秩序并不会取决于任何一个个体或组织。


(图/extremetech.com)

作者:Jonathan Zittrain

2014年3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把互联网域名和编号的管理权转交他人。一家名叫“互联网名称与编号地址分配机构”(ICANN)的非盈利机构将会在未与美国商业部续签合同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它的本职工作。那么ICANN是做什么的呢?它维护IP地址世界的秩序,确保每一个地址——被用来标识并区分与网络联结的各个设备的地址——仅对应一个网络或一台主机。ICANN也可以帮助网站添加“顶级域名”,比如网站名称那些“.com”、“.org”、“.uk”之类的后缀,包括最近出现的“.clothing”。几乎所有网站地址都是由一连串的名称以及那些后缀这两部分构成的,“newrepublic.com”也不例外(即刊载本文原文的网站)。近十年来一直有人期待着美国政府不断淡化在互联网管理中的角色,而淡化角色这一举动既明智又几乎不会带来任何影响。不过有另一部分人则对这件事警觉过度,甚至可以说是杞人忧天。

一位《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将这件事称为“美国的互联网投诚”。国会的一名成员称:“放弃对ICANN的管理权将会使中国和俄罗斯这类不重视言论自由的国家更好地去定义互联网及其运作方式。”

更有甚者。前布什政府一名官员在美国新闻网站Daily Caller上说:“奥巴马的这一决定与卡特总统(于1977-1981期间执政)放弃巴拿马运河的决定是一样的——只可能会带来更坏的结果。”(换句话说,这会“将互联网以及美国自身的安全置于危险的境地,并且会打开向全球互联网使用征税的大门。”)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美国共和党政治人物,国会史上重要众议院议长之一)说:“关于奥巴马放弃网络管理权并将其转交一个未经认证的团体这一举动,每一个美国人都应该感到忧虑。这是非常非常危险的行为。”

资深英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Register将其总结为“美国政府:就是你,ICANN。管理互联网,舍你其谁。我们退出。” 而美国政治杂志National Journal写道:“当美国让步时,俄罗斯和中国是否会成为网络统治者?”正如“贝特里治标题定律”(Betteridge’s Law of Headlines, 指任何以问号作为新闻标题结尾的问题答案都是否定的)所讲的那样,答案是否定的。的确,事实远不如这些标题一样惹眼。更有趣的是,事实远不如上述任何反响举动那样惹眼。

(图/politico.com)

为了理解其中原因,我们首先需要分清自有技术与非自有技术之间的区别。自有技术很好理解,因为它们随处可见。自有技术指那些由认证团体研发并打造的技术,一般认证团体会负责销售自己的技术。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最初的电话系统就是自有技术,它的后继者也是如此,包括Verizon(美国著名本地电话与无线通信公司)提供的固定电话服务和移动电话网络。电视广播技术也是自有的,可以理解为各国政府已掌控了覆盖其国土的电波,可以决定哪些人能使用哪种带宽,并对享有关于这一切的解释权;然后那些持有执照的节目播制机构,除非监管者有特殊要求,则可以决定播什么样的节目。如果你正在一台电子设备上阅读这篇文章,你所用设备的硬件很可能就是自有技术——可能是由苹果、惠普或者是联想设计并制造的——并且,无论它的操作系统是iOS、Android(安卓)还是Windows,它们也都属于自有技术。

如果这些科技产品出现了问题,我们会去找销售商家寻求解释并进行维修。如果政府想要对这些组织的运营进行干预,它必须对其施压或直接要求其做出某些改变。比如《美国法律执行通讯协助法案》(Communication Assistance to Law Enforcement Act, CALEA)就要求AT&T和Verizon在进行电话网络设计时使其能适用于合法窃听。

但是并不是所有技术都是自有技术,偶尔也会有一些非自有技术萌生。1983年,我们可能还以为像计算机服务(CompuServe)和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那样的围墙花园未来还会是我们保持通讯的常青花园(即传统的按分钟付费使用的自有信息技术)。但不同寻常的事就这么发生了:一个试验性的网络出现了,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由大学研究学者以及企业的智囊团研发而得。这个叫做因特网(互联网)的网络旨在为所有小型网络提供互联的渠道。与CompuServe以及它的同类子公司不同的是,互联网没有CEO,没有商业计划,也没有预算。自那时起,CompuServe和AOL就仅仅是接入互联网的一个入口了,而不像他们最初构想的那样——做一个全球一站式信息商城,必须通过特定途径才能接触到用户。

当你连接上CompuServe时,它会要求你输入用户ID和密码,以此来证明你已经购买了它的服务,然后界面上会出现一个主菜单,里面是由CompuServe选出的可能会引起你兴趣的内容和活动信息。相比之下,当你接入互联网时,界面上什么都没有:没有主菜单,你与统观全局的网络之间没有距离,你在网络上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各个网站相互竞争,都想要成为你的浏览器主页的原因。)互联网不仅仅是某一套特定的硬件设施,它更是一套协议。你只需得到一个被分配的编号——这个编号也并不是用来识别你的个人身份的——就可以让你通过比特来与网络上的任何其他“编号”进行联系。

但互联网运作的结果是,某些特定应用能够得益于较为集中化的存档记录。为了能更顺畅地用你独有的编号进行网上冲浪,这一编号应该是从未被分配给其他人的编号——如果一个编号被分配给了两个人,网络就会在试图向你(或者你的“替身”?)输送信息时变得十分混乱。这与电话号码所具有的问题一样:同一个电话号码不能导向两家比萨店。所以必须有负责人来对所有的IP地址列表进行管理调配,以保证一个IP地址不会被分配两次。这个负责人就是Jon Postel,一位无心插柳的计算机科学家,起初被分配到这项任务只是巧合。随着互联网协议的不断完善与推广,在技术文件中出现“呃,一个叫Jon的家伙在负责这个事”这样的字眼似乎显得不太正式。所以为了显得更为官方权威,Jon被贴上了新的标签: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也称IANA。没有任何归档的官方文件,也没有任何公司形式的合作性组织。而且,还是没有CEO。就只是IANA。Jon也负责协助域名维护,有了它们,我们才得以访问像www.newrepublic.com这样便于记忆的网站,而不是难记的数字IP地址166.78.85.160(当然,用这两个地址都可以访问同一个网站,不信你试试)。

Jon Postel sitting in office(图/wikipedia)

Jon请同事们分别管理带不同后缀(比如.com和.org等)的网站的目录。他则负责维护根目录,其中包含所有网站名称。是Jon同意增加.uk这个后缀的,以满足那些对英国主题域名感兴趣的人的需求。当他意识到域名对人们来说有着某些真实含义时,他便不再独自决定域名,而是寻找其他创造域名的方式。(比如对于国家来说,他找到了国际标准组织所给出的国家名单,并以此为准来为那些本国政府尚未申请正式域名的人安排相应的域名)。当出现分歧时,他会寻找人们都认可的方式来解决。比如有一次,有人对最初被委托来管理.pn域名子目录(.pn是皮特科恩岛的域名,常驻人口50人)的人选提出异议。(这一异议是由皮特科恩岛上除了被委托人及其妻子以外的所有成年人提出的。)这个问题,Jon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才解决。

到了1997年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让Jon独自管理维护互联网域名和编码,虽说也算公平,但事情还是过于复杂棘手。如果企业也有注册新域名(比如.web或.chef)的权力,他们甚至可以盈利百万美元。那么如何决定要增加多少新域名,以及哪些人可以使用它们呢?美国政府打着商业部的牌子,以整个互联网为依托,开启了“新IANA”之路。这一举动被视为是互联网私有化这一思路的延展。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为何美国政府有权力选择一个新的带领人来负责互联网域名编码管理的工作,“新IANA”之路却未有谈及。为什么一个新的领导者要由美国政府来任命呢?并不是因为美国政府对覆盖各区当地的无线电波拥有某种掌控权力。真正的圈套是美国资助了互联网协议的诞生——但这一资助只是补助金,不是交付的服务费;只补助,而并非许可。在Jon厌倦了自己一个人维护互联网域名数据库之后,一些公司接手了这项工作,但是他们宁愿直接向互联网用户收费,也不要政府给他们的那一点点补助金。

事实上,美国政府基于两点原因成为了互联网域名管理人的任命者,而这两个原因都与法定权利无关。首先,美国政府确保了这其中根本不存在什么选择:投票的最终结果只可能有一个,因为候选人就只有一个。当三个竞争对手为成为新的IANA进行投标时,商业部会劝说他们进行谈判协商,最终只留下一个候选人。这样,从仅有一个候选人的名单中挑选领导者就不会引起争议了。其次,几乎每一个关心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人都希望互联网管理权责分明且具有稳定性。因此1998年美国政府将ICANN设为新的IANA。这个决定颇受欢迎,人们认为这是重整旗鼓来推进编号与域名分配工作的一个信号。ICANN这家加州非盈利性组织有着一整套拜占庭建筑式的复杂工作细则(主张联邦主义的麦迪逊总统若是知道,肯定会引以为豪):它的众多成员来自于不同的选区(用政府官方的话说叫“利益相关者”)及世界各地。但它并不是由全球政府来经营运转的。很多人了解联合国的运作模式,所以几乎不会有人要去复制那种模式。1998年,美国政府以ICANN和商业部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对ICANN给予了认可,协议将责任划分清晰,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同时也在名义上赋予了美国政府在出现问题时终止协议的权力。


(图/199it.com)

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讨论美国政府现在打算终止协议这件事了。

首先,美国政府的管制至今为止没有对ICANN的运作有什么干涉。比如,ICANN原本就享有创造域名的权力,但.xxx域名(成人内容网站专用域名)的产生曾经一度引起美国国会的恐慌。这种恐慌虽说没有最终阻止该域名的诞生与推广,但很可能也推迟了对.xxx域名的批准。这说明了美国政府在ICANN创造域名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他们试图进一步干涉的话,新IANA是否能够成功诞生都未曾可知了。无论是谁与ICANN签订新合约来承担IANA的职责——没错,美国政府似乎又在征集一个新组织来与ICANN合作——他们都会受到类似的约束。所以,在接管互联网域名维护工作这方面,俄罗斯和中国明显不会有立足之处。

其次,ICANN能够践踏言论自由的“合理”渠道很少。ICANN并不能自己发放域名,它只能指定各域名目录的管理者。ICANN也不能直接“关掉”某些域名,或是按个人意愿做决定。如今,ICANN为一些域名建立了一套办事程序,用来解决类似商标争端的域名事件。但这些仅仅是针对域名本身的举措,并不涉及对互联网上普遍行为的干预。如果你注册gap.clothing这个域名,就需要通过ICANN所设立的程序来维护这项举措;但如果你在网站goodclothes.clothin上面卖假的Gap服装,ICANN所设立的程序则不会干涉此类行为。任何想要通过域名分配进行大范围审查的行为都会受到域名注册负责人的阻拦,并且最终会受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阻拦。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会咨询那些域名注册负责人,从他们那里获得域名所指代的具体位置信息。任何想要强行控制言论的行为最终只能是事与愿违。

在税务方面又是怎样呢? ICANN 减少了由于注册以及更新域名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以.com结尾的域名和那些有待公开的域名。节省的费用之多,以致ICANN每年都因此享有千万美元的收入;但无论如何ICANN没有也不能强制征收“互联网使用税”。

所以说上周的新闻只是搞搞形式主义罢了。美国政府只是在名义上,而非实际上控制着顶级域名编码分配系统中最不起眼的职责,这给那些认为互联网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的人提供了话柄;奇怪的是,其中有些人可能还期待着ICANN把权利转交给国际通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联合国左膀右臂之一,同时美国也是其成员)。为了连美国在名义上的介入都打消掉,ICANN在诞生之时就设想好的一个对策在不花任何成本的条件下回应了公众抱怨。正如ICANN在常见问题回答部分中所回应的那样:

问:美国宣布转让互联网管理权对互联网用户个体有何影响?

答:不会对互联网用户及互联网使用产生任何影响。但是,互联网运作方式与所有互联网用户都相关,所以您的参与十分重要。

这太令人困惑了:这种回应没有提供任何信息,只说了互联网监管很重要,所以用户有必要参与发声等等。这就是非自有技术的困境。它们即使在无人领导的时候也可以变得很有影响力,或者说正是无人领导促成了它们强大的影响力。对于互联网来说,域名和编号管理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监管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它是互联网中为数不多的可以掌控的领域,人们在这些领域至少还可以做做决定。不过这些决定也是经协商后依照达成的共识而完成的,并且一次决定只能实施于一个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路由上,而不是什么一声令下就可以下达决定的。比如说,你可能正在newrepublic.com网站上看这篇文章,如果是的话,你能够在此看到它是得益于你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你的操作系统供应商,你的浏览器制造商,以及你同意把这个网站名匹配到该线上位置。不管政府或者像ICANN一样的组织做或不做什么,这其中任何的改变都有可能导致你看不了网页。互联网协议的实施大体不会基于任何单方命令;它们需要经由像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一类的非法人组织,通过开放的进程而产生,然后依靠硬件和软件制造商来进行最终实施。(互联网软件工程任务组的座右铭是:“我们拒绝国王,总统和投票选举:我们相信全体意见和代码”。)

互联网是一种集体幻觉,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的确,在诸多方面它都因微妙而脆弱,并且因其非自有技术的身份而受到各方威胁。但我们大可放心,ICANN并不在此列。

作者简介:

Jonathan Zittrain是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和计算机科学教授,同时也是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 And How to Stop it的作者。他是《互联网社会》(the Internet Society)的前受托人,而《互联网社会》对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 Task Force)的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1998年,他担任ICANN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并于2000年为ICANN向国会作证。他还是柏克曼中心(Berkman Center)2010年年度报告的撰写者之一,该报告是应ICANN要求而撰写,题为“ICANN的可靠性与透明性:独立评估”(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at ICANN: An Independent Review)。

文章来源:newrepublic.com

原文链接:http://www.newrepublic.com/article/117093/us-withdraws-icann-why-its-no-big-dea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