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专栏|从“全民狂拍”开启的数据革命
作者|胡泳
编辑 | 西柚小姐
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和Instagram的创始人凯文·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曾有一段著名的“恩怨情仇”——他们原本是很好的朋友,两人心心相通,多尔西本人也曾是Instagram的投资者。2012年,多尔西找斯特罗姆促膝长谈,希望能促成Twitter对Instagram的收购,但斯特罗姆说,我绝对不卖我的公司,因为我要把它一直做大,做到上市。
多尔西遗憾而归,决定尊重朋友的选择,然而斯特罗姆转头就把公司卖给了Facebook。这件事对Twitter和多尔西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无论是自尊心还是现实收益。多尔西本来是Instagram的一个很活跃的用户,每天都会po照,但在Facebook收购Instagram之后,他发了最后一张照片,是一辆空荡荡的公共汽车,此后就很少更新了。
(图片来源:Jack Dorsey 的Instagram截图)
用现在的说法,斯特罗姆为了利益不惜友尽,但斯特罗姆有自己的理由:“我实在没法抵御扎克伯格给我开的价格。”
想想看,他们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突然有人说,我用10亿美元买你一个当时其实只有3500万用户、盈利点也不知道在哪里的应用,你能拒绝这样的事情吗?真的很难。
斯特罗姆最后投向扎克伯格的怀抱,除了价格考虑之外,还因为扎克伯格从一开始就说,我保证Instagram在我公司里运作独立,我不干涉,你还是老大,你说了算。所以说斯特罗姆在收购案之后引用了新东家最喜欢的一句口头禅:
“我们所看到的一个结果,是一个通过照片实现了更多连接和理解的世界。”
这句话就像一个预言。
著名设计师Dustin Curtis对于照片的观点,也许可以作为阐释:我们使用照片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个人摄影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主要是作为艺术照,比如人像摄影。为什么所有的年轻人在结婚的时候一定要去拍婚纱照,因为婚纱照、艺术照很专业,自己是照不出那么好的效果的。因此男孩女孩们摆出浪漫的姿势,穿上漂亮的衣服,把照片当作逝去的青春的记忆,这是对照片很大的需求——人们需要专业的人来提供特别美的照片作为人生留念。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摄影成本下降,成像质量提高,照片有了第二个用处——用作人的生活记录。这时人们开始随时随地拍照片——比如很多人养成了吃饭前先用手机“消毒”的习惯,出去旅游看见风景先拍照发朋友圈,不然就好像没来过。这个时候照片的艺术性下降了,它用作艺术摄影的用处开始没有以前重要了。
Dustin Curtis提到的第三个摄影的功能,我们最近才开始体验:以照片来作为交流方式。这个功能也许比前两种都重要。所谓“交流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发朋友圈,po图,聊天甩照片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图片称谓跟外界交流的方式,吸引别人来点赞、评论,或者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位置、要表达的意思,以及我们对自己形象的塑造。尤其当我们拥有了美图秀秀、百度美拍这些工具和应用以后,我们日常习惯的行为可能就会改变——“全民狂拍的时代”终于开启,所有人都在拍照,照片成了洪流。
(图片来源:psy.fengniao.com)
无论是Twitter、Facebook,还是曾经收购Flickr的雅虎,它们都想要争夺“全民狂拍”的照片市场。
四年前,全世界网民平均每天分享照片的总数就超过5亿张。按照“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的估计,到2020年的时候,可能大家用智能手机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拍照片,然后上传,因为速度实在太快了。目前Snapchat、Facebook、Instagram,还有Flickr,以及视频的共享应用Vine、Dropcam等公司,都在快速地增长。
而在中国,美图秀秀、百度美拍这些应用引领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个人数据革命”,即日常生活中用户非常频繁地上传和分享照片,使得照片成为用户分享最多的个人类目。与此同时大家可能还开始分享音频、视频;以及将来如果可穿戴电脑普及,也许我们会上传更多的此类个人数据,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展示空间会越来越大。
当文字之外,更加生动的媒介构成我们日常的交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就会出现在眼前:在“个人数据革命”的开端,首先爆发的一定是照片应用;其后可能紧接着走向视频的爆发;然后会是音频——个人电台与播客的红火就是一种征兆,而即时通讯的语音功能也是一种音频;苹果的Siri更是用语音来控制界面。总之,声音的信息量在不断地增加,举一个例子,有种服务叫做SoundCloud,它在全球的用户每分钟会上传10亿小时的声音。
一切都会越来越像我们的日常交流。我们将亲历照片的爆炸、视频的爆炸、声音的爆炸——这些事物汇集在无垠无形的互联网空间中,就叫做“大数据”。
封面图片来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