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天读完三本书:我的高效阅读技巧

2017-04-19 戴雨森 数洞社媒

「 看了这篇,就算不像他这样一天读三本书,

咱一周读一本书也是好的呀! 

再不济,两周一本总能做到吧?」

作者 | 戴雨森

 编辑 | 珲哥

来源 | 知乎

我在周末一天(大约10小时时间)大概可以看三本商业类书籍,阅读页数在500-800页左右。基本上一分钟一页。我的一些朋友往往被我看书的速度惊讶,于是他们要我总结一下读书的经验,抛砖引玉如下:

ps:评论区很多人显然都没读这篇文章。

前提:本文里面讨论的读书,对我来说是指读商业社科类书籍,不是娱乐类的小说等读物,也不是充满公式的理论教科书。另外我读的一般是海外著作的翻译本,语言实际上是比较不那么流畅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未来简史》《灰犀牛》《黑天鹅》《基业长青》《创新者的窘境》《智能时代》这样的书。

什么样的读书是有收获的?

读完一本书,其实不用把每一页都仔细看完。和投资,做企业一样,平均分配精力是最蠢的。读书人的精力应当重点放在书提出的论点,以及论述逻辑上面。基本好的商业书籍,有类似的范式,就是 每章提出一个论点+分论点,然后用核心论证加以论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快速发现一个章节里面的核心思想,并且能把核心思想+核心论据快速的抽提取出来,是高效阅读的关键。

我认为,做到以下三点,就已经是第一次读一本书非常好的收获了:

  • 知道了这本书讲了什么东西,包括核心论点和分论点,论证逻辑和思考框架,论据。做到能够跟朋友大致转述说明的程度;

  • 能够把自己的经历和见解,与书里的观点和理论结合起来,这样形成的反馈才是让人真正理解书中内容的关键;

  • 在以后要用到这本书里面信息的时候,能够快速准确的提取出来使用。

常见读书遇到的问题

  1. 难于开始和结束。觉得读一本书花的时间很长,所以不愿意开始读。开始读了之后又容易被各种事情打断,所以又不容易结束。说到底就是“慢”。

  2. 读完之后没有收获,很快忘记。尤其是没有笔记的读书,如果你是一个很忙的人,那么在一个星期之后可以试试自己还记得多少内容。说到底就是“没有好的沉淀”。

如何读得快?

在我看来严肃的读书就是在学习,是在工作,而不是在休闲,也不是在下午茶(当然我也看小说,但是这里不讨论这个场景),和所有工作一样,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效率的关键就在于排除一切干扰,并且尽可能让大脑在读书时候保持紧张思考。 

我一般会专门拿出来一个时间段读书,我把这段时间称为我的聚焦模式(当然我也会用各种各样其他的时间读书,这里不多说)。在这个模式下,我会准备: 

  • 一台电脑,专门用于记录笔记

  • 一支笔

  • 良好的照明

  • 书桌要布置得能够同时把书摊开+在键盘上打字记笔记。

下面是我书桌的布置。当然,在咖啡馆里面一台笔记本电脑也可以完成类似的工作。

读书期间要尽量减少其他的打扰(如果连面对电脑不去分神都做不到,那还是先把这一点练习好),尤其是微信就不要看了(相信你的微信应当没有我忙)。 

不要在旁边放食物什么的。最多放一杯咖啡。吃东西是一件很耗时间而且打断的事情。 

最好不要放音乐,或者放白噪音那种完全不需要思考的音乐。有歌词的音乐会让大脑不由自主的花时间去处理听到的内容,不好。 

不要躺着或者是太舒服的姿势,就以工作的姿势,因为头脑里面的紧张是需要身体的紧张配合的。但是你需要一把好的椅子,以及足够舒服的空间(诚意推荐 Aeron)。 

读书要有收获沉淀,读书笔记是关键

没有记录笔记的读书基本是没有用的。没有索引,无法快速查找,补充,完善的笔记也是没有用的。 

所以比起来记在书边上,我强烈建议以电子笔记的方式记录。但是书上面要不要记录?我认为是需要的。主要是画出来重点。这用一只水性笔就可以解决。 

我记下的笔记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关键内容摘录和整理。另一个就是自己心里想到的要点,有点像自言自语,但是不管记录什么,Just Typing! 直接记录下来很重要,一开始不要管太多的格式等问题。最多使用项目符号和编号来整理逻辑即可。重要的是要不断观察重点,思考逻辑和例子,然后不断的记录。 

当然这对打字速度是有要求的,每分钟一百字是基础。我自己的打字速度大概是在每分钟150字左右,所以在这一点上面也是有优势。另外打字的时候就用比较简单清楚的语言,这样输入法一般都能够比较正确的识别,需要的修改会比较少。(悄悄告诉你,打字快速的时候会进入一个心流的状态,这个时候会是一种很 high 的体验)

什么是好的读书笔记?

  • 记录下核心的论点以及其应用形式。想象你是要读书之后立刻跟你的老板/下属讲解这本书的内容,每个章节你会讲什么样的内容?有必要的话,一定要摘抄。打字的过程就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自己打字一遍记下来的内容会影响更加深刻。

  • 记录下核心论述逻辑,可以用简单的流程表示。

  • 可以适当记录关键的论据,,作为以后引用论证,但是不用记录细节,知道大概是用的什么例子,具体到时候能来找就行了。

  • 记录下自己觉得“有道理”的地方。这往往是和自己的经历和之前的分析产生了共鸣。把对应的经历和脑海里面的思考记下来。用讲故事通俗的形式就行。

  • 记录下自己觉得“有问题”的地方。不用一开始去纠结解决,把问题记录下来,之后再去研究。但是这些地方搞清楚了之后会是非常有收获的。

在记录的时候不要怕变成流水账,最简单的就是按照章节来整理。这样后面找起来会很方便。最后读书笔记可以变成

  1. 总览:这本书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可以在整个读书过程完成之后总结再写上去。可以想象,这个部分就是你给朋友介绍这本书的时候说的内容。

  2. 每一章节的笔记:是我跟朋友描述这一章说了一个什么事情,用什么样的逻辑去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论据是什么样的。

  3. 总结:其实就是归纳出分论点来得出一个核心结论的重新描述。把觉得重要的地方再强调一下。

最重要的是,要非常符合你自己的阅读和思考习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读书笔记是给自己看的,又不是用来发表的,所以能够针对自己情况简化的就简化。

当然整个笔记的过程,需要自己有足够多的料来真正看懂理论。我在大学的时候读基业长青,创新者的窘境这样的书,会觉得有道理,但是很快就忘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当自己创业做了一个上市公司之后,再回过头去看得到的感悟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这一点不影响具体读书的方法

看完一本书之后……

我的习惯是在看完之后立刻拿着笔记回忆一遍,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有哪几个主要的结论?拿着笔记对着目录,是否能够回想起来大概每一个章节说了什么事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笔记格式整理,把内容的内在逻辑通过简单的排版体现的更加清楚。这个过程大概10-20分钟完成。

同时,我会把一些书标记为“以后不用再看了”,另外一些书标记为“应当过半年再来看一遍”。因为有的书内容以及对应的感悟是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有了新的经验之后再拿着笔记快速读一遍,也会有新的收获。但是有的书内容就是一个基本的论点,知道这个论点了就可以了。这样的书就可以不必再专门来看了。

被打断了怎么办?

我喜欢不被打断地看完一本书,但是这大概需要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如果遇到了打断(比如出去吃饭),我的习惯是在回来的时候首先看笔记,快速把之前的几章内容在脑海里面复述一下,把自己重新恢复到打断之前的心流状态。

这样读书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这样读书对于我来说是一件脑力消耗巨大的事情,以至于一天下来我会需要好好玩一下守望先锋来放松(笑),但是同样,这种消耗感意味着大脑正在快速处理看到的信息,说明付出思考的存在,因此也是一种非常有收获的体验。毕竟,真正有收获的学习从来都不会是特别轻松的。

说了这么多,举个栗子……

以下是我直接截图 evernote 里面的原始读书笔记,这本书大概读了3小时读完,属于经典商科著作(其实在大学时候读过,但是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欢迎大家分享和讨论你的读书方式和体验:)

△图片来源:zhuanlai.zhihu.com

△封图来源:mt.sohu.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