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我们聊言论自由的时候,我们聊到了哪几本书?

2016-02-29 数洞社媒 数洞社媒
导读

“言论自由是现代世俗国家的重要装置,具有不可替代的宪政价值,言论自由从理念到实践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中间不乏曲折,而且这过程伴随着全球化需要与多元文化共存相处。言论自由的实现,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孙兴杰《言论自由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最近,又有人被封号,下午洞编们在聊天的时候聊到了各自读过的几本书,这里也分享出来,希望对你有用。

言论自由作为现代世俗国家的权力领域,是一个不断被实验的领域。而言论与意见的质量决定了一个社会文明的水准。因此,除了捍卫发言的权利之外,我们可能还需要一点言论的水准——尤其是经常觉得言语非常无力的时候。


1

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作者:李永刚推荐理由:互联网不经意的一瞥,冲垮了阻挡太平洋的各国堤坝。前有古人,中国曾轮流采用大禹治水和修建长城的办法,应对类似挑战,并取得成功。后有来者,集其大成,用修建长城的方法治水,能否同样成功,历史再次考验民族生存智慧。
2

思想的未来: 网络时代公共知识领域的警世喻言作者: (美)劳伦斯﹒莱斯格译者: 李旭推荐理由:劳伦斯•莱斯格对因特网革命中为何会出现一种反革命的破坏性力量及后果做出了解释。创作之所以繁荣,是因为因特网保护了创新的公共资源。因特网的独特设计营造出一个中立的平台。最广大范围的作者们可在此平台上进行试验。围绕此平台的法律架构对这一自由空间给予了保护,以使文化和信息——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能够自由流动,从而激发出了空前广泛的思想成果。但是,这种架构设计正在改变——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技术层面。
3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作者: 胡泳推荐理由:在中国这样的公共领域并不发达的国家,互联网可能成为普通公民抵制信息垄断和发出声音的唯一出口。互联网,让无声的中国有声,千言万语,再也汇不成一句话。
4

言论的边界: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作者: [美] 安东尼•刘易斯译者: 徐爽推荐理由:《言论的边界》是一本关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书,它讨论了美国今年的“言论自由”的形成过程。作者写到:“第一修正案是对美国人做出的郑重承诺:他们可以奉其所信,言其所思……这本书希望通过(历史上)的司法判决,描绘出美国人自由的航图。”书中例举了美国历史上言论自由的发展,尤其是言论自由与政府公共权力,以及言论自由与公民隐私之间的斗争。
5

民主的细节: 当代美国政治观察随笔作者: 刘瑜推荐理由:《民主的细节》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讲述了一个个发生于美国政治、法律、经济、福利、教育中的真实小事儿。民主到底是意识形态的幻景还是柴米油盐的真切?这些不够完美却足够震撼我们的故事,足以回答我们所有疑问。
6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作者: (德)哈贝马斯译者: 曹卫东等推荐理由:本书是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于1962年出版的首部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分析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在传播学视野中,“公共领域”无疑是一个重要论域。17、18世纪民族国家的诞生和资产阶级的兴起催化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也催生了公共领域。当前,全球化及新传播技术等新要素的出现不同程度地为“公共领域”这一经典概念提出了新的现实与理论问题。
7

批评官员的尺度: 《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作者: [美] 安东尼•刘易斯译者: 何帆推荐理由:我们一直在关心尺度,打擦边球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然而,我们不能只等待兽王的呵欠,尺度有时是需要以堂堂之阵去争取和捍卫的。这本书记载了美国历史上一个“值得当街起舞的时刻”,面对官员的执法,公众舆论可以当面批评,而不是背后吐槽。吐槽只是缓解了抑郁,却耽搁了困境的解除。本书即诠释了“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也诠释了“若自由无约束,则自由无意义”。

封面图片来源:https://www.youtube.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