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楼市刚回暖便遭当头一棒:房企要没法融资了

胡野原 无忌财经 2019-10-27

   关注并标星金角财经

聚焦财经热点,深读商业事件。




最近两月,地王频现。房地产正在酝酿新一轮狂热。不过,这股兴奋劲还没起来,一瓢冷水冲了下来。

 

6月初,有消息指出,监管部门将暂停部分房企公开市场融资,包括债券及ABS等产品,剑指数家前期拿地激进的房企。包括旭辉,禹州,融创、金地及中铁建5家,被列入暂停公开市场发债业务的名单。其中,港股上市房企旭辉地产被指已遭监管重点关注。

 

消息猛然传出,市场虎躯一震。震荡着那些踩在钢丝线上的房企。

 

枪打出头鸟

 

暂停发债,是因为近期房企和土地市场的反常表现。

 

有接近监管的人士指出,由于最近出现一些‘地王’,已经引起监管的注意。在住建部的指导下,央行与证监会将暂停部分房企的债券及ABS融资渠道。

 

上述5家房企,正是率先被曝出遭遇监管的“出头鸟”。

 

发债的事,得从去年说起。2018年中旬,银行对房企的贷款持续收紧,包括信托、发债等房企的融资渠道被关闭。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环境大幅恶化,输血渠道基本全部被封堵,现金流也因此急剧恶化。那可算是房企最艰难的时光。

 

熬到了2018年四季度,发债融资的窗口悄然再度打开。饥渴难耐的房企一拥而上,疯狂发债。仅去年11月,房企发债总量高达547亿,环比上涨99%。

 

2019年1月8日,金地集团抛出了200亿元的大手笔融资计划。然而,国内融资环境仍处紧绷状态,要把这200亿筹回来,真正的融资秘诀在于ABS以及境外发行的美元债。



ABS全称Asset-backed security,也叫资产担保证券或资产支撑证券,由银行或其他信用提供者的应收帐款作为担保基础,通过证券市场发行的债券或票据。房地产的ABS,是开发商以项目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担保,发行的债券。


在融资环境不好的2018年下半年,房地产ABS产品共发行265支,总发行规模2802.0亿元。2019年1月,ABS市场持续火爆,当月共发行60支,总规模达51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1.2%。同策研究院统计的「2019年一季度房企已发行ABS规模榜」中,旭辉控股以26.78亿元排在第五位。禹州物业也以7.8亿排在第20位。

 

随着房企的ABS融资不断扩大,兑付压力急剧攀升,信用风险逐渐暴露。今年2月,多家房企的ABS发行被监管部门频频摁下“暂停键”。其中包括“中金和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招商固收-爱琴海商管(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阳光壹佰购房尾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

 

除了通过ABS发债融资之外,美元债是房企缓解资金危机的另一棵稻草。


国内融资渠道走不通,不少房企把目光放在了国外。由于美元债发行不需审批,只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即可。与国外公开上市发行烦琐的流程相比,发行美元债简便、快速。并且,由于此前国外的低息环境,降低了所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叠加前几年人民币升值,境外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所以,低成本、高效率,让不少房企选择前往海外发债。


2019年初,旭辉控股评级由BB-上调到BB后,立即发布了3亿美元优先票据的融资计划。此后又再次发行2.55亿美元优先票据。2月28日,禹州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发行于2021年3月6日到期的金额为3.7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利率为6.375%。

 

孙老板的融创则更加激进。不完全统计下来,2019年至今至少公布了4个融资项目。在1月份公布6亿美元优先票据后,2月再次抛出8亿美元优先票据的融资计划,这之后,4月8日、9日,融创又分别公布了80亿元公司债和7.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融资计划。合计融资规模高达超过220亿,这还只是4个月的规模。



这些,都只是房企争相发行美元债的冰山一角。


冰山是怎样的?据wind数据,截至2月底,2019年房企境内外发债规模达19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5.1%,已然翻倍。其中海外债规模达948.5亿元,占比为49.4%,接近一半。

 

这说明了房地产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极为强烈,同时,可选择的融资渠道甚少。

 

地王再现

 

有钱了,自然是拿地;有很多钱,则是疯狂拿地。

 

随着融资环境宽松,房企拿地热情再次高涨。仅仅4月,多达18家房企拿地金额超50亿元;1~4月,拿地过百亿的房企更是超过28家,2018年同期24家,2017年同期仅18家。

 

如果你觉得这已经是出乎意外,那5月份房企争抢地块的势头可以说盛况空前。仅5月8日一日,苏州、天津、济南在内的10余城市进行土地拍卖,其中,总成交金额共300亿元,多宗地块高溢价拍卖。此前,苏州等地早已纷纷出现地王。



房企开发需求资金较大,但内生性融资基本融不来几个钱。所以房企主要依赖的是外部融资驱动运转。其渠道主要有债券融资、权益融资、银行信贷、以及“影子银行”等。其中,影子银行在强监管下,基本通道被堵死。而银行信贷每年的额度,都是比较紧俏的。并且银行优先支持的是有限的优质企业。其中银行提供给房企的多以“开发贷”为主,民营类房企比较难获取。即便获取了,额度也远远不够。


所以,房地产作为高负债运转的产业,信用显得尤为重要,其信用的核心不外乎规模化。

 

高负债的基因,决定了房企要追求规模与市场占有率。只有做大了规模,才能“大而不倒”,拿到下半场的入场券。这也是诸多房企常以“销售额突破千亿”为目标的原因。以旭辉控股为例,2012年~2017年,旭辉集团从实现销售额96亿元,一跃突破千亿元,成为房地产行业一匹黑马。

 

千亿销售规模的背后,正是拿地环节的疯狂。2017年,旭辉集团拿地规模同比翻番,拿地销售比达104%。由于合同销售的强劲表现,造成旭辉集团迫切需要对日后销售增长补充可销售资源。换言之,旭辉控股需要更多的地、建更多的房,来支撑自己的销售规模不断上涨。而这一切的背后,其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资金。

 

2019年前4个月中,旭辉控股在全国花费242.99亿拿地,超过24个项目。到5月,旭辉控股拿地热情不减。澎湃新闻报道,5月8、9日,旭辉控股在江苏省句容和浙江台州分别拿下6宗、1宗地块。

 

杠杆、资金、土地,将房企的前行路围成一个环形。房企通过杠杆,获取大量资金,再去购买土地,开发房子。再加杠杆拿钱、买地、建房。整个路途中,钱是起始点。

 

有钱才有地,有地才有房。

 

被掐灭的火焰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事实上,当前房企借钱的理由已不仅是买地及扩大规模,而是借新还旧。很多房企在此前的融资,都是靠借新还旧续命。

 

早在2018年,大批曾发行债券的房企,就步入了还款期。在当前,与房企疯狂融资、疯狂拿地相伴而来的,还有如山般的偿债压力。

 

据wind数据统计,2019年,房地产行业需偿还规模为4994.5亿元。到2020年,这一规模上涨至6513.4亿元,并将于2021年接近万亿元。也就是说,2021年的偿还规模比2019年近乎翻了一倍。

 

以中铁建为例,在2019年1月21日,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30亿元公司债券第一期挂牌。其一季度财报显示,中铁建长期借款与应付债券总和,共计约934亿元人民币。负债合计更是高达约1323亿,负债率高达84.16%。



目前,房企新发债所募集资金的大部分,都是用于偿还旧债。例如融创在4月发布7.5亿美元优先票据时,就提及将用于为现有债务再融资。

 

旭辉控股发行的那2.55亿美元优先票据,公告中也表示将用于现有债务再融资或一般企业用途。禹州地产的3.75亿美元优先票据,主要用作现有债务再融资及少部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不过,现在借新的渠道被封堵了,旧债也到了偿还的时刻。此时此刻收紧发债,作为资金的收割机,这些房地产企业,激情四射的时代或已经终结。

 

(完)


金角财经

聚焦财经热点,深读商业事件

长按二维码,关注金角财经

点赞、评论、转发

给金角财经注入三股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