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抱深圳,翠亨新区要怎么做
在深中通道通车后的某天清晨,深圳一位创业者在享受咖啡的时候创意突发,随即驾车,沿深中通道来到翠亨新区。在这里,这位创业者快速配齐了项目启动所需要的设计、研发团队,通过5G等技术,与香港、澳门乃至世界的科技金融资源进行对接,最终在翠亨新区、中山乃至珠江西岸找到项目落地之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项目不断升级,逐步从翠亨新区走向世界……
这是翠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卫华对新区未来与深圳互动的一幅“展望图”。
一桥飞架,深中同城。随着深中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深中两地这样的联动正从想象走向现实。近日,中山市邀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温宪元,中山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中山市政府绩效考核专委会经济组组长邵念荣等专家学者,齐聚翠亨新区,共同探讨深中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趋势,为中山,尤其是翠亨新区发展出谋划策。翠亨新区管委会主任郭卫华也参加了活动,他介绍了翠亨新区规划建设情况,并对未来深中一体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谈交通
建设陆上水上“深中通道”,打造公交式“水上巴士”
交通融合是深中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先决条件。几位专家学者在交流中重点围绕深中通道建设,对两地建设互联互通交通网络进行了探讨。
温宪元指出,经济学研究发现,一个地区的交通体系层次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一个城市如果只有高速路、港口,只能带动中低端产业发展,如果一个城市有了机场、高铁,将会牵引高端产业发展。”
他指出,目前中山缺乏高铁和机场的支撑,发展高端产业受到一定制约。但随着深中通道建设,高速路网以及港口功能不能完善,中山产业发展有望获得更有力的支撑。此外,虽然中山没有机场,但离大湾区“五大机场”距离较近,如何用好这些外部资源,助力中山产业发展,这是中山人必须重点思考的课题。
梁士伦认为,在深中通道通车前,中山应“忍住阵痛”,克服交通大建设带来的不便和影响,加快完善内部交通网络,为实现镇街快速对接深中通道打下基础。
作为深中通道西着陆点,翠亨新区的交通建设备受关注。据了解,目前,深中通道作为国家重点战略交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2024年开通后,从新区到深圳只有23分钟,半个小时左右到达宝安机场和前海。
郭卫华表示,中山正在将中山港码头迁移到翠亨新区东片区(马鞍岛),高标准建设12个泊位的中山港澳码头。项目的港池部分已经建成,包括联检大楼在内的总投资近100亿的码头综合体项目已经招标,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除了开通至香港、澳门的航线外,还将开通往来深圳的公交式“水上巴士”,可以说是另一条“深中通道”。
轨道交通方面,除了规划中山城市轨道、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线外,翠亨新区在马鞍岛还预留了未来与深圳地铁的接口。从长远看,除了陆路、水路交通外,翠亨新区还将争取形成地铁轨道交通,形成深中立体快捷交通格局。
看产业
“融”抱深圳,要有更主动作为
深中一体化,产业发展是主角。除了谈交通,产业发展也是专家学者们的关注重点。
“经过多年发展,中山形成了强大制造业基础,生产制造能力强大,产业链条齐全,还有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这正好契合了深中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痛点’。”对于深中产业如何发展,郭卫华指出,深中两地在产业领域具有互补互助,互利共赢的基础,前景广阔。近两年来,作为深中一体化桥头堡的翠亨新区受到深圳企业关注,新区引进的项目中,超过七成来自深圳。除了民间投资,目前,深圳中山两地正谋划建设深中产业拓展走廊,未来两地产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将进一步提升。
温宪元表示,中山应加快“融”抱深圳,在产业对接方面更加主动,解放思想,多层次探索两地产业合作。比如,中山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与深圳作更深入、更密切的配合,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等应用端领域发力,走在前列,成为深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要区域,占据行业发展先机。
事实上,翠亨新区正在产业规划上与深圳进行深度对接。目前,以深中通道-中开高速和翠亨快线为两条平行轴线,在翠亨新区这个区域内已经集聚了中深科技产业园、精密制造(钟表)产业园等一批深中产业合作项目。
未来翠亨新区还将在西片区(南朗片区)预留产业承载空间。目前,翠亨新区正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形态和功能塑造,同时,通过开展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工作,用3年时间改造升级约1万亩的产业空间,不断优化产城空间,提升对高端产业的承载力。
谈环境
打造高端人才 “蓄水池”
“深中一体化,除了创新产业一体化,翠亨新区还将加快实现制度和服务等软环境‘一体化’。”郭卫华说,在加快对接深圳创新资源的同时,翠亨新区也在制度和服务配套等软环境领域与深圳对标,实现服务能级“深中同城化”,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能级匹配的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能引来好的产业项目,而支撑项目发展,则需要各类高层次人才。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好坏,人才的去与留最能说明问题。
温宪元认为,一个地方想要集聚和留住更多人才,须在服务工作方面做得更细,要有好的环境,好的产业,好的企业,还要有好的服务团队。除了关注人才本身,还要将人才的家属和子女纳入考虑范围,解决人才扎根发展的后顾之忧。
郭卫华表示,在招才引智领域,翠亨新区以平台聚才,政策引才、服务留才。目前,中科院药物研究院等平台已聚集了一批科学家和院士团队。今年3月,翠亨新区对标前海、南沙、横琴、松山湖等国内一流新区的人才政策,结合翠亨新区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实际,出台了“翠亨新区人才16条”,推出人才手册,设立人才服务专员,从人才引进、培养、流动、激励等环节,提出了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其中,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得600万元购房补助。 “翠亨人才16条” 实施以来,新区共认定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83人,近500人次申请高学历人才生活补贴。今年3月,中山国际人才港在翠亨新区揭牌运作,这是一个立足翠亨新区、覆盖中山全域、辐射大湾区的人才服务平台,可为全国乃至全球人才提供专业服务。
“筑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郭卫华表示,翠亨新区将“跳出新区看新区”,以湾区视野谋划发展。目前,翠亨新区正以一流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公共配套服务打造湾区一流的生态宜居环境;以一流的政务服务和营商服务打造湾区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筹建香山大学打造湾区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大力推进“深中高端人才共享社区”建设,为深中一体化发展引才、聚才,力争成为高端人才的“蓄水池”和人才发展高地。
编辑:林俊明 副总编辑:李嘉豪 总编审:王浩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往期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