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医近40年,这位农工党党员的提案都关注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政协报 Author 王有强 靳燕


花亚伟: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会副主委,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外科分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手术中”三个红字蓦然亮起,醒目刺眼。红外线感应门缓缓关闭,白色长廊寂然无声。这里是河南省肿瘤医院手术区。

恒温、恒湿,无菌、无尘。手术台上,花亚伟的双手精准游走,每一个动作屏气凝神,2个多小时的手术,柳叶刀下,物我两忘;无影灯下,游刃毫厘。

“医生和病人像战友一样,携手在肿瘤迷雾中寻找求生之路。”手术台下,一脸温煦平和的花亚伟陷在对面的椅子里,回忆起从医近40年来接诊的患者,不知不觉扎进了共鸣共情中。

在这段悠长的回忆里,有早期肿瘤患者手术后,健康生活至今的欣慰,也有面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无力与遗憾。这其中,不乏自己的亲朋好友。尝试着面对“死”,更好地思考“生”,花亚伟学会了在同理心中自我保护,也学会了用更扎实的医疗技能,尽全力地去为患者创造生的希望——这种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的幸福感,无论对患者还是医生,都弥足珍贵。


 “土生土长”


“这是腹腔镜手术模拟器。”

见记者盯着办公桌上的白色器械,花亚伟向前倾了倾身子,游离的目光定了下来,“在这上面可以模拟腹腔镜手术,有空闲就要练练,不能手生。”剪切、缝合、打结、夹钳……久而久之,外科医生的右手满是被器械磨出的茧子。

“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外科更是一门‘动手’的科学,需要在实践中训练手、眼、脑的配合能力,不能纸上谈兵。”花亚伟一改严肃语气,“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开放手术逐步会被微创手术所替代,要活到老学到老,不然就out了!”

幽默、健谈,更多时候都是乐呵呵的,这位戴眼镜的肿瘤专家不愿把沉重的感觉带给患者。

和综合类医院的医生不同,花亚伟接诊的病人大都是已在别处就诊但尚待确诊的肿瘤患者。“确诊是一道残忍的判令。虽然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各种类型的肿瘤病人,但每次面对新确诊的病人,心里都难免咯噔一下。”面对家属满含期待又焦灼无助的眼神,花亚伟总会想方设法搜索自己的语言词库,希望能找出最合理的告知方式。

时常两难的境地,这是年少时期的他不曾想到的。“我是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也是我们村第一个全日制本科大学生。”1985年,花亚伟的脚步从中国医科大学迈入河南省肿瘤医院,立志要潜心钻研,努力用外科手段帮助更多肿瘤病人获得新生。

刚步入临床一线时,花亚伟不免沮丧,“接诊的病人中,中晚期癌症患者占大多数,即使外科医生使出浑身解数采取相应的外科治疗,但5年生存率仍然低下,只剩下深深的失落感与挫败感。”在多次前往广州、上海、沈阳等地学习过程中,花亚伟意识到,要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单靠外科手段是不够的,必须采取协同作战方式,实施多学科综合诊疗,“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我希望能让团队的能量最大化发挥,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一路摸索着前进,花亚伟从单一外科医生走到了业务副院长的职位。“土生土长”——花亚伟常用这四个字来调侃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前,癌症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这几乎是所有肿瘤科医生的切实感受,身在临床一线的花亚伟也是痛心疾首,“病床虽不断增加,还是难以满足需求,大气、水、土壤的污染,人类食物链的污染,家庭装修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等,都导致癌症病人增加。当然,这也与我们人口寿命快速提高有关。”花亚伟说,从统计数据看,癌症早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大病因。

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与肿瘤打交道的岁月,无数的生命和故事让花亚伟流泪,更让他思考生死,思考医患关系,思考我国的医疗体系……

思考,就会有行动,行动会让一些事情慢慢变好。

2019年,字斟句酌、几易其稿,凝结着多年从业思考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完善癌症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议》形成。在这件提案中,花亚伟从将健全癌症综合防治体系作为健康中国的重点内容、在高危人群中开展早防早治工作、完善癌症诊疗体系等7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您的建议我们全部采纳!”国务院有关部门同志致电花亚伟,表示要将其意见建议全部吸纳到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之一——癌症防治实施方案之中。

“其实,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花亚伟说。


“我为抗癌代言!”


对于每一个刚刚被确诊为癌症的患者,患者和家属都要经历一个疑问期:为什么是我(或者我家人)得癌症?

花亚伟曾被无数次问过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花亚伟说,肿瘤的发生机理极其复杂,是很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绝不是“有因就有果”的简单关系,癌症的复杂发生机理,以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还没有完全研究透彻,这也使得其防治困难程度大为增加。

“如果肿瘤在早期被发现,没有病变时就干预治疗,相当于外科性疾病,可以通过手术解决,提升治愈率。”花亚伟感慨道,“如果肿瘤防治的宣传如饭前洗手一样深入人心,现在中晚期的肿瘤患者应该可以减少一半。”

电影《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因脚背上的一颗黑痣,演变成黑色素瘤而绝望自杀,许多观众从中头一次认识到皮肤病中还有黑色素瘤。“电影热播后,门诊上来看黑痣是不是肿瘤的患者暴增。”花亚伟哭笑不得,但又为大家的防患意识称赞,“足见科普工作多么重要!”

热度是一时的,而让花亚伟揪心的严峻现实却每天都在上演:目前转诊到省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约90%以上是癌症中晚期,而这一阶段的癌症,即使经过治疗,长期生存率也很低,所以摆在医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提高肿瘤的“三早”率,即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早在1986年,河南省肿瘤医院与日本一家医院开展国际合作,实施胃癌的早期筛查工作,花亚伟也参加了此项工作,可谓是记忆犹新。后来,对河南省“三早”工作虽有所推动,但没有广泛普及开展,很遗憾的是到合作项目结束后这项工作也就终止了。

“只治不防,越治越忙。”连续多年,花亚伟都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相关提案,建议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成熟的胃癌、食管癌、肺癌等癌症,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并将肿瘤早期筛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其实,目前针对癌症筛查,已经产生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例如,利用低剂量CT进行肺部扫描,筛查肺癌;利用胶囊胃镜机器人,进行胃部肿瘤筛查等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低成本的癌症筛查手段,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公众意识,让技术普及开来。”

“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做健康科普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推动者、普及者。”全国两会期间,面对记者的“长枪短炮”,花亚伟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做科普——

“我为抗癌代言!”

“肿瘤防治的宣传并不复杂,在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上用简单的20字就可以概括,即:少盐多醋、戒烟限酒、均衡膳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

“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癌’,有六成左右的患癌概率将和我们擦肩而过”……

见惯了太多的生生死死,花亚伟希望能将更多的健康知识传递给身边人,“全民健康不仅是医护人员的事,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花亚伟有些许无奈,“很多人不爱惜身体,总想着生病了还有医生,而医学是有边界的,医生只能在边界许可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医生并不是万能的。”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花亚伟提交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提案》,呼吁要加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场所及设施建设、提升健身服务水平和科学化水平等。

这件站在全民立场和专业视角上的提案,反响强烈,入选全国政协2019年度好提案。


“拾遗补阙”


天色微微向晚,天上飘着懒洋洋的云彩。一如往常,花亚伟又在离家3公里的地方下了车,戴上耳机,舒缓的音乐淌进耳朵,享受着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刻。

“每天都要走走路,锻炼身体”,工作虽忙,花亚伟仍保持自律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粗茶淡饭,经常去早市买带泥的萝卜,洗洗炖着吃。

“但是干工作不能像洗萝卜一样,把泥冲冲就好了。”花亚伟话锋一转,将自己从生活场景拉回工作状态。

冷峻、理性、真实,多年从医烙印的职业特质在他身上鲜明呈现。“医生需要快速作出判断,理性推着我们往下走。”专业所带来的克制,在患者对生的渴求面前,也会化作寸寸柔肠——“就像红军长征一样,爬雪山、过草地,已经到了腊子口,翻过去就是胜利”“别人跟你的情况类似,现在都好好的”……

每一个让医生无能为力的病人,都是给医生们留下的功课。花亚伟清楚记得自己多年前接诊过的9岁小女孩和5岁小男孩,“长不大的生命,很遗憾。”低沉的声音里浸满了不愿诉说的伤痛,“医生不能掉太多眼泪,而是要想办法,以后再遇到这样的病人,能把他们治好。”

夜深人静时,花亚伟打开电脑,在屏幕上敲出一行字——《关于加强儿童恶性实体肿瘤诊治工作的建议》。“由于发病率相比成人较低,儿童恶性实体肿瘤防治和医疗保障长期被忽视。”结合临床经验和相关资料,花亚伟希望能加强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临床、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给稚嫩的小生命以护佑。

在花亚伟看来,政协委员做的是“拾遗补阙”的事儿,要善于从小切口入手,从某个点上去深挖形成提案。对于有些部门文字对文字式的提案答复,花亚伟态度鲜明——“极不满意!”而对于推进中的提案,“需要时不时看看,追踪跟进一下。”

十多年前,日益增多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引起了花亚伟的注意。此后,花亚伟联合浙江省肿瘤医院开始了小样本量的跟踪对比研究,他想弄明白,长期补碘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2017年,花亚伟提交了《关于调整碘盐政策的建议》提案。他指出,长期补碘会出现一些人群碘过量的现象,人体摄入过量碘会引起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

2018年,国家卫健委公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仔细研究后,花亚伟又提交了意见建议。他希望今后医疗机构可以为有需求者提供尿碘检测服务,从而使公众清楚了解自身需求,实现精准用盐。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如同追踪定位癌细胞一样,花亚伟将严谨治学精神融入自身履职,从细微处发端,把建议落在实处。

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共享、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防控青少年近视、偷拍入刑……在花亚伟的电脑里,有一个专属文件夹,按照时间顺序罗列着自己从2013年至今的提案。在重点关注医疗话题的同时,花亚伟还保持敏锐的社会嗅觉,为民生、话心声、传民意,以解民忧。

“医学发展到今天,肿瘤成了一种慢性病,我们会和患者并肩战斗不短的时间,也有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可以被治愈。”花亚伟眼里有光,本来可能因为疾病而大大缩短的生命,因为我们的努力得以延长,患者甚至能够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种“生命”的回报,正是支撑我和同行全力以赴的动力。

生有热烈,藏与俗常。9月27日,周一,身着白大褂的花亚伟又出现在他熟悉的诊室里……



来源:人民政协报


近期热门阅读

陈竺率队赴河北开展党务工作调研

农工党中央2021年理论研究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曲凤宏出席大方县农业职业健康培训班结业式

《人民政协报》头版!让长江永葆勃勃生机——访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江苏省委会主委周健民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农工党京津冀三地书画作品联展在京开幕



农小微个人微信号:nxw19300809

 点赞加在看,文章更好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