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润人生”董修善书法作品展在辽河美术馆举办
9月5日,由辽宁省书协、中国石油书协、盘锦市文联主办,盘锦市书协、辽河美术馆、《书法报》辽宁辽河工作站承办的“墨润人生”董修善书法作品展在辽河美术馆举办。
展览共展出作者近两年创作的118件书法作品。形式多变、风格多样、书体全面;临、创交织,四体兼备;大到八尺丈二,格调高古,气魄宏大;小到手札平尺,劲遒雅致、韵味十足;条幅、中堂、斗方、扇面、横幅、对联、手卷各具特色,高雅古朴、博识清度,可堪称视觉盛宴。
展览同期《董修善书法作品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结集出版并全国发行。
“墨润人生”董修善书法作品展
前 言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清·刘熙载《艺概》)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其作品曾十余次参加国家级、三十余次参加省部级展览,亦荣获过全国第四届刻字作品展全国奖、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二等奖、中石油德艺双馨奖、石油艺术之花奖、盘锦市文艺创作成就奖等殊荣,修善书法艺术已为当代所推崇。
今又将其近两年来创作的一百余件作品结集成册,并系统全面的进行展示:形式上力求多变,风格上展示多样,书体上尽现全面;临、创交织,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且大小形式丰富多样;大到八尺丈二,小到手札平尺,条幅、中堂、斗方、扇面、横幅、对联、手卷各具特色、韵味十足,亦可称作视觉盛宴,观后定会让您久久难以忘怀。欣赏其行书,动静相宜,自然变化,俊朗逸气,笔墨生发,透露出浓浓书卷气的帖学神韵。欣赏其楷书,以唐楷为基,碑帖结合,造型厚重,刚健淳雅,具有正大的庙堂之气。欣赏其草书,爽劲中见明快,厚重中见洒脱,圆浑中见风骨,流动中见苍茫,站在“书为心画”的高度,更可见其放旷的心性与襟怀。正如他在书中后记中所写“在传统中摸索,在继承中创新,在高古中感悟,在博大中抒怀,在自然中流露”。当您徜徉在展厅,欣赏修善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可以领略其以诗词去影响书法,提升书法,给欣赏者带来书法艺术中诗词意境之美的享受。还可以透过其选定书写的诗词、人生格言和自作诗句之美,含英咀华,来揣摩他的心境,品味他的人格,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修德虚心妙为道,善心宅厚传墨香,这就是修善书法人格的真实写照。
祝修善的艺术道路越来越宽广,书艺更上层楼!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
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
盘锦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二〇一八年九月五日
展览题词
遼東稱豪邁筆墨潤心田
于恩東
中青年書法家是當代書法藝術的中堅力量,董修善便是其中一位德藝雙馨書法家。
全國首屆大字書法展在河北秦皇島舉行,修善以其真氣彌滿,氣勢宏大的書法作品,榮獲二等獎,在全國書法界引起了轟動與關注。王國維《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爛珊處”。修善學書,取法高遠,以二王、黃道周為基,又廣涉張旭、懷素等草書大家,參以北碑,壯其骨力。修善學書,廢寢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帶寬也不悔,夜半挑燈讀賢帖。欣賞其行書,動靜相宜,自然變化,俊朗逸氣,筆墨生發,透出濃濃書卷氣的帖學神韻。欣賞其楷書,以唐楷為基,碑帖結合,造型厚重,剛健淳雅,具有正大的廟堂之氣。“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神采”二字,是一種視覺的衝擊和心靈的感動。欣賞其草書,有如長河奔湧,一瀉千里,激情奔放不可遇,喜怒之情盡情宣,故有神采飛揚之審美感受。
修善豪邁,善德助人,書法史上優秀書家的評價標準無不以“書品人品”相論。其以書法藝術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義務為書法愛好者授課講學,深受書友尊重與愛戴!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十年彈指一揮間,修善書法藝術已為當代所推崇。修德虛心妙為道,善心宅厚傳墨香,這是董修善書法人格的真實寫照。
董修善其人其书
马秉枢
董修善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三十五岁即被推荐当选为我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是当年主席团中最年轻的一位。
近期,他把近两年来的书法作品汇集成册拿给我,看后感到很震撼!说震撼,是因为系统全面的欣赏他的作品亦属于第一次:临、创交织,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备,且大小形式丰富多样。大到八尺丈二,小到手札平尺,条幅、中堂、斗方、扇面、横幅、对联、手札各具特色、韵味十足,足以称作视觉盛宴,观后久久难以忘怀。各体之中尤以连绵大草为统领,爽劲中见明快,厚重中见洒脱,圆浑中见风骨,流动中见苍茫,站在“书为心画”的高度,更可见其放旷的心性与襟怀。
修善余暇亦好读书,诗联之作或流露思乡之绪,或坦呈学书之志,或畅叙读书所感,……。总之,从中可感受到他那阳光向上、奋发进取的人生基调!
修善年纪轻,而以书法家的身份立世,却可称得上“老人儿”。学生时代就拜访当地名家,研碑习帖,读书治印。其后数十年沉下心来,立足传统,取法乎上,在转益多师中有所持,有所为,终成书坛的一员骁将。其作品四十余次在国家和省部级书法展中入展获奖,曾被中国石油文联授予“德艺双馨”奖、“石油艺术之花”奖、盘锦市委宣传部授予“文艺创作成就奖”等等。
修善多年从事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而八小时之外的他,则让我们透过这种“严肃”,徜徉在他的书法田园里,感受到他的豪放、直爽、深沉与热烈!
祝修善的书法之路越走越好!
由修至善的书者
杨永滨
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乃艺中之艺。从甲骨文到齐白石三千三百年历史,名家名作汗牛充栋,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后来者能否接续进而积淀为传统,既离不开勤奋,也离不开天分。
我对修善的书法有着长期的关注和期待,他的勤奋与天分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近期集中看到他创作的百余件作品,由此带给我的欣喜和震撼一时还难以平静。我与修善曾有师生之缘,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之间。修善在墨海中立定精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心迹卓荦,水到渠成。
依我看,他的书法修炼手册分两步:一是技法的习得;二是格调的提升。习得技法靠临帖,以古为师;格调提升靠修养,与天为徒。这在哲学上称之为形与意,在书学上称之为质与神。
从某种意义上讲,修善具有全才、大才的潜质。在同代人身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同时具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敏锐,同时在诗书画印的综合审美上达到如此高度。就书法策略,篆、隶、草、行、楷全面筑基,与草书寻求重要突破。也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在思想的深度和形式的张力上,达到自成体系的和谐;在人格与艺术风神的统一上,有那样强悍的独立表现。
以《将进酒》为代表的系列作品,一种以雄阔为主要特征的美学风格,笔墨浑朴大刀阔斧,半空杀纸的气势,金石的力度,不羁的心性流淌,不避霸悍的锋芒,一任主观的自我表现,让人不得不相信他选择的明慧,浩然之气的充盈与深刻,我想这组作品足以表现艺术的成熟与个性的确定。
中国传统艺术受哲学影响,书法由甚。在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上,以和谐为出发点,主张天地人的统一,或曰天人合一。物为艺之体,我为艺之神。穿过表层的形式谜障,一个大写的人格才是作品强有力的支撑。修善读书期间,与先秦古玺、秦汉印章、明清流派篆刻,均有系统而深入的学习,于书法传统审美诸范畴,充满温情与敬意。在他的言说中,很少听到同代人的那种虚无主义的偏激。
以《万壑·数行》为代表的楹联系列作品,并不刻意传统书法在行笔、结字上的审美标准,而多着意于自己的情思和气质相谐的线条节奏。转折的力度,方与圆的处理;笔墨的量感,疾与涩的均衡。那种从容酣畅的挥洒和信手拈来的乐趣,仿佛是一场现场直播的篮球赛事。
期待修善在诗书画印中贯注一致的风神,使内美与外形式、人格气质与笔墨节奏相统一。铸就一位纵情恣性、锋芒毕露、戛戛独造、由“修”至“善”的书者。
赵之谦《章安杂说》有言:“书家有最高境界,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绩学大儒,必具神秀。”齐白石、毕加索这样中西艺术星河中的耀眼星座,一生不失童趣,对世俗欲望深具一种恒久的达观。陆俨少先生多次与弟子谈到“十分精力”: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史学求贯通,美学塑风格,临池习洞见。我想修善对此定有清醒的认识。
书法因情境而生命长久,情境因书法而内涵丰富。我想以修善现有的成就和名气,定不会以不变应万变,在情境与作品的关系上会有进一步的探索,接受时风与承传传统的处理方案也应该是坚定的:与时谐行且立异。追认先驱大有来头,才能将自发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教养。有我便俗,无我便杂。在似曾相识不可名状之间取得平衡,关键在于巧妙地使用“旧词”,而非生造些有悖常理的“新词”。
书法的理念前人早已说透。五和交臻,方能神融笔畅。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才是大师。我仿佛看到一位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向我微笑而来。
董修善,1970年2月出生,别署陶然斋主。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四方印社副秘书长、盘锦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盘锦印社副社长。
主要书艺活动:
1987年3月,中专学习期间,得益于班主任杨永滨老师启蒙,开始学习书法篆刻。
1988年7月,篆刻作品《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发表在《辽宁中专教育》杂志扉页上。
1988年9月,篆刻作品《万水千山》在《锦州日报》上刊登。
1989年3月,参加了河南书法函授院研修班,受教于李刚田先生,学习书法篆刻。
1989年7月,随同杨永滨老师参加了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于大连市白云山庄举办的《第五届书法临帖学习班》。在校期间与结识的著名篆刻家李小棣先生学习篆刻。
1989年10月,作品北魏《张猛龙碑》 “笼云初月如有待;临海青山故出奇” 集联,参加了《锦州市庆祝建国四十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1992年3月,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在锦州大厦举办的《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评选工作。
1992年6月,篆刻作品参加了《第六届辽南五市书法展》。
1992年12月,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石油职工文化大赛》,书法作品获银奖、篆刻作品获铜奖。(中国石油文联、石油书协主办)
1993年,被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编号为0033。
1995年9月,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新人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1995年11月,被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编号为0283。
1996年8月,书法作品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入选并镌刻于“中国翰园碑林”建造的“中国石油书法碑亭”。
1996年9月,经市书法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增补为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1996年10月,入选提名《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1997年7月,两件作品(书法、篆刻各一件)参加了《全国石油书法艺术之花作品展》。(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
1997年9月,参加中国石油四方印社第二届会员代表会,并当选为理事。
1997年12月,参加了盘锦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辽宁省书法创作会议。
1998年2月,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1998年8月,作为书协代表参加了盘锦市文化艺术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
1998年10月,书法作品入选《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西泠印社)
1998年12月,书法作品参加了《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全国产业系统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大展》。(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主办)
1999年8月,书法作品参加了《第四届全国石油职工文化大赛》,荣获二等奖。(中国石油文联、石油书协主办)
1999年9月,书法作品刊登在《中国书法》第9期。
1999年10月,入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2002年3月,书法作品参加了《辽宁省书协成立二十周年晋京书法篆刻展》。(中国文联、辽宁省文联、辽宁省书协主办)
2002年5月,书法作品刊登在《中国书法》第5期。
2002年6月,刻字作品《一个难忘的日子》入展《全国第四届刻字艺术展》并获全国奖。(中国书协主办)
2002年9月,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刻字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国书协主办)
2003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编号为6044。
2003年11月,中国石油文联授予“德艺双馨”奖。(中国石油文联、石油书协主办)
2004年8月,入展《全国首届(秦皇岛杯)大字书法艺术展》并获二等奖。(中国书协主办)
2004年10月,入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2004年12月,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四届理事会增补为书协理事。
2005年3月,市书协召开理事会,增选为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006年12月,入展《全国首届草书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
2007年12月,书法作品参加了《第五届中国石油职工艺术节》,荣获金奖。(中国石油文联、石油书协主办)
2008年1月,盘锦市委宣传部授予“文艺创作成就奖”。
2008年4月,荣获中国石油书法最高奖—“石油书法艺术之花奖”。(中国石油文联、石油书协主办)
2008年6月,入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2008年7月,入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2008年7月,入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中国书协主办)
2008年8月,参加“中国千名书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志愿活动”,作品被国家体育馆永久性收藏。(中国书协主办)
2008年12月,草书《“倾国倾城”感言》作品,被盘锦市委宣传部印制成“2009新年明信片”。
2009年10月,书法作品参加了《中国石油“东方物探杯”书法篆刻大赛》,荣获一等奖。(中国石油文联、石油书协主办)
2010年7月,刻字作品《元曲》应邀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0年12月5日,参加了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被推选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2015年5月,书法作品参加了《中国书法名城(之乡)名家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主办)
2016年3月8日,参加了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被推选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2016年7月5——11日,参加了“2016中国书协送欢乐、下基层”书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走进大庆油田、石油管道活动。(中国书协、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中国石油文联主办)
2016年11月9日,书法作品参加了《书写我们的价值观——书法报同仁书法展》。(书法报社主办)
2017年2月21日,参加了辽宁省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
2017年10月,书法作品参加了《中国汉城·书法报工作站站长书法作品展》并被收藏。(书法报社主办)
2017年5月,书法作品参加了《中国书法城五市书法篆刻联展》。(湖州市、乌海市、黄冈市、吉林市、盘锦市文联)
2017年12月,书法作品特邀参加了《奋进辽宁·翰墨丹心——辽宁省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书法篆刻名家邀请展》。(辽宁省书法家协会)
2018年5月3日,书法作品参加了《第三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作品成果展》。(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
开幕式现场
“墨润人生”董修善书法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嘉宾签名
前来观展者络绎不绝
观展现场
观展嘉宾
认真欣赏作品集
嘉宾陆续到场
开幕式现场
原中国书协副主席、现中国书协顾问、辽宁省书协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聂成文先生讲话
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石油文联副主席、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主席于恩东先生讲话
盘锦市文联副主席曲子清讲话
向辽河美术馆捐赠书法作品1幅,并颁发证书。
向盘锦市图书馆捐赠《董修善书法作品集》,并颁发证书。
向恩师杨永滨及夫人张瑞卿献花!
董修善先生致答谢词
参加开幕式嘉宾
开幕式现场
董修善先生在现场
开幕式现场人潮涌动
嘉宾剪彩
嘉宾剪彩
准备观看展览
观展现场,董修善先生讲解书法
现场合影
现场合影
作品欣赏
后记
董修善
驻足,回首。
谈到书法,必须要把时间拉回到八十年代我中专学习的四年。
一九八六年入学辽宁省锦州粮食学校财会专业。在这里遇到了我最尊敬的启蒙老师---当时学校鼎鼎有名、才华横溢,除专业外,还集写文章、书法篆刻和演说于一身的杨永滨老师,他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学校有培养学生“三手一口”(打一手好算盘、有一手好字、写一手好文章、讲一嘴好口才)的良好传统,杨老师给我带上了学习书法之路。
小时候,虽然描过红、涂过鸭,然而真正学习执笔临帖是在一九八七年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的。每天利用下午课余时间在寝舍临帖;晚自习后,相约几个同学到班主任办公室临帖、交流学习感想。老师也时常过来,给我们以引导和启发,还命题刻印,有什么好书亦向我们推荐,像兄长一样给我们以关怀!在老师的倡议下,几个同学组织成立了校书画社,本人担任首任社长。书画社多次举办书画展,邀请锦州地区名家到本校讲课,并现场示范,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极大欢迎。一九八九年暑假,我随同老师参加了省书协在大连白云山庄举办的书法临帖学习班,期间认识了一些书友,见到了很多名师,这对我日后学习书法提供了很大帮助。
当时,我遇到了家住锦州的篆刻名家李小棣先生,每周我都带着临印作品到老师家,请老师讲评,老师还将家中收藏的印谱借给我看,受益匪浅。
在杨老师的建议下,我还参加了河南书法函授院书法函授学习,师从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李刚田先生,每个月都将自己临作包括篆刻印稿邮寄过去,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批阅和评点,我至今仍珍藏着相关资料和批改的作业。
在校期间,老师曾让我中午到家里一同收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著名篆刻家、书法家、中国美院(原浙江美院)教授刘江先生主讲的“中国古玺印讲座”,这使我对传统文化更加敬重,对篆刻学习兴趣倍增。为更好地学习书法篆刻,我还订阅了《青少年书法》《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杂志,期期必看、篇篇必读,这对我书法篆刻进步有了很大帮助。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努力,我参加了锦州市书法展览,并在《辽宁中专教育》杂志扉页上发表“教学有法”、“法无定法”两方篆刻作品,在《锦州日报》发表篆刻作品,这对学生时代的我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咬定书艺不放松,立根原在传统中;千摹万临还须创,任尔篆楷草隶行”。这是我的学书准则和习书感悟。柳公权《神策军碑》、北魏《张猛龙碑》、金文《毛公鼎》、隶书《张迁碑》《石门颂》、黄道周《洗心诗》《誓墓文》、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怀素《大草千字文》《自叙帖》、秦汉古玺等,我都进行过临摹学习。学书当以实临为要,努力相似,然实属不才,难于取精,少有创作,偶有参展,心平静水,耽书遣日,悦然纸上。
“吾斋夜读书,翰墨不自如;揣摩前贤迹,何日方出庐?”自一九九二年始,作品虽多次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展览,获得全国第四届刻字作品展全国奖、首届“秦皇岛杯”大字作品展二等奖、中石油德艺双馨奖、石油艺术之花奖、盘锦市文艺创作成就奖等荣誉,但亦有茫然之时和不解之惑。此时就暂放手中笔掌中刀,翻翻书,沉思静想,定有心胸开阔之时。平时站着写较多,导致所临碑帖(多指草书)被放大,创作时又有意无意放大,虽技法尚可,但原碑帖的面貌神韵多有遗失。书法创作,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的传统经典书体临摹基础上,以不同的形式(章法)、墨法(浓、淡、干、湿、枯、润),结合书写内容表达的情感意识,通过自身理解、感悟进行的再书写再表达,达到视觉最佳,意味更深。创作的内容和章法要结合并适合日常临摹的书体,以及碑帖章法、字距、行距和字体大小。使书写内容达到日常最佳临写状态,即更像更靠进更趋同所学碑帖,就可称作创作成功了一半。
在传统中摸索,在继承中创新,在高古中感悟,在博大中书怀,在自然中流露。每个人学书都有自身理解和追求,学书切入点可能有所不同,途径有所差异,但传统终究是绕不过去的,离开了传统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书法艺术是讲传承的,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只有取法经典,反复揣摩,博收精取,日积月累,方能有所识有所感有所悟。也就是说,从最初的写字无法,到经过临习传统碑帖所掌握该碑帖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之法,此时称之为古人之法即古法,然后经过诸临百家,文化熏染提升,变成自家法即我法。此时与古法略有不同,不必强求,自会有所差别,这首先就达到了继承中有所不同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然作品展示的风格是否高古,视觉表象、神采是否博大,与书者的审美取向,即所学的碑帖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作者的内心格局、气度和胸怀。若取法高雅古朴,气力宏赡、博识清度,书写的作品定能给人以格调高古、气魄宏大之感,“书为心画”就是这个道理。
书法作品是在一定感觉下书写完成的。当书写达到身理上的快感并心情愉悦时,这样的作品通常可以称为成功之作。当然书写过程中的有意无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从有目的的开始,到无意间美好再现,再加之有目的的为之,又自然流露,达到和谐统一完美展现,作品自然上乘。“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苏轼句),即为这个道理。创作大草、狂草作品:首先,内容要熟,草法要精,笔要提起;其二,应注意以单字、两字组合,最多不超过三字组合为宜,组合字要规避并列对齐;其三,书写时一定要有激情,当然激情要寓法度之中,有激情方可能写出有生命的作品。东汉蔡邕《笔论》早有论断:“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一艺功成岂偶然,人工天分两相连;还须滋养源头水,寂寞楼居四十年。”(余任天诗)。学习书法,不能仅停留在技法上,应当以做学问的态度来对待,与专家学者一样,在某一领域研究几十年,甚至奋斗一辈子。参加几次展览,获得几个奖项,只能算是一时,因为不可能一辈子总能或总去参加展览,获奖更不现实,即使展览总有,不学习,身卸道衰。青年靠才气,中年靠功力,晚年靠学养。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应对其他姊妹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武术等进行学习借鉴,还要进行文、史、哲、美方面的深入学习,这样才能增加文化修养的厚度,提升书法的高度。程颐有言:“不学,便老而衰”。学养学养,不学不养,书艺不但无进,亦渐丢失,未老先衰,落入俗套,终会销声匿迹。
“几度风雨几春秋,闲暇之余意何求?寄情诗词唐宋妙,笔耕墨舞纸上游”。这是一九九0年以后我工作之余的生活的写照。另加与三五好友喝酒品茗,还属惬意!
近几年,在与同道交流学习中,期盼有更多更全面的作品展示。在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崔志安先生及夫人刘晓舫女士的关心和多次催促下,今将近两年来创作的一百余件作品结集成册,并公布于众:一是对以往学习的阶段总结;二是寄望得到专家学者同道的批评和建议;三是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和进步梳理方向。此次作品形式上力求多变,风格上展示多样,书体上尽现全面,临创结合,尺幅不一。旨在接受一次传统章法上的检验,书体技法上的掌控,书法创作上的考试。
“笔书七扭八歪字,刀刻横平竖直章;不求件件惬如意,只为此道乐陶陶!”学习,永远在路上!
2018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