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荷访名家》玉海园听书 ——访著名书法篆刻家李刚田先生

杜泓 当代书法网 2023-04-08
点击当代书法网一键关注

当代书法网(www.ddsfw.cn)官方微信公众平台(ddsfw-wx)





玉海园听书

——访著名书法篆刻家李刚田先生


文/夜语风荷

      北京的初冬,温情尚未褪尽,风荷的薄衫外面尽管只裹了件布风衣,仍感觉不到寒意,尤其是在接受了网站领导杨之老师分配的任务之后——这次的采访对象是《中国书法》杂志社总编辑、著名篆刻家、书法家李刚田先生,一听到这个当量惊人的名字,风荷先就热血沸腾了——要与传说中的大师面对面了,那个激动啊。


      玉海园是片朴素的居民区,略显拥挤。这是下午三点,楼间局促的小片空地上,几个小男孩全神贯注地踢着只旧足球;一个中年男人,手里提了兜食物,在窄窄的小路上侧身从我们旁边走过。嗅不到什么艺术的气味儿,大师和百姓,都在生活的一处。
    
                       落  差

    刚下七楼的电梯,李刚田先生就闻声迎了出来,高高的身量儿,气色红润的脸膛,眼睛虽不大,但目光敏捷,定位精准,没有任何游移和发散——天然,质朴,又充满理性。

    李先生的居室十分简朴,墙上没有镜匾字画,架上没有玉器古玩,进门处的小沙发,只能容两人落座。吧台也被主人当成书架用了,和另外一只简单的架子一起,堆着一些大大小小的书。靠窗的一张工作台上,几乎空无一物,只在一角的工作台灯下,散放着主人的花镜、钥匙等零星杂物。

    李刚田先生这个新家里,没有成套的茶具。放了毛尖儿大个儿玻璃杯,被主人拿到饮水机下,咕噜噜接了热水,一一递给客人。

    “我来北京刚刚半年,这都是孩子用过的旧家具,我不太讲究这些。”他对客人的感受明察秋毫,于是给了这样的解释。

    居所的空落俭仄和主人的博大精深,对比得如此鲜明。暗自丈量着这种落差,我对接下来的谈话有了更浓的兴趣——和以往的采访对象不同,我无法凭借“进门初印象”猜测到他的大致风格和谈话方向,他无疑是厚重的,然而这厚重被无象之象神秘地关闭着,让人一无所知。
   
                                   网   络

    话题居然是从网络开始的,这有些让我意外。刚田先生一双捉刀弄墨的大手,敲键盘、摸鼠标竟也是那么游弋自如。在谈话中,他是个优秀的引领者。迅速而准确地,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对方需要的主题,并按照对方可以接受的深度,一路谈来。

    “书法专业网站要想站住脚必须有亮点,占有尖端的研究成果和制高点,而不是忽悠!”一语中的,又不乏幽默,对于网络媒体的采访,这是个多么恰当的开场白啊!气氛活跃起来。刚田先生接下来建议,“你们可以考虑开通《中国书法》电子版,发布一些官方认可的理论研究文章,提升理论品位。”这是个很好的建议,杨之老师的谈兴也高涨起来。“但是,——”刚田先生话锋一转,“你们发布文章要滞后一期,不能发布我们当期的内容,否则,会影响我们的发行量,哈哈……”大家都笑了,作为《中国书法》的总编辑,这幽默来得机智又专业。

                                    听  书

    但,前面这两个主题谈话,我一直是有些被动的,我想探询的东西,总找不到合适的口子切入进去,不免有些着急(河南音——“捉急”,呵呵)。

    后来说起先生以前在文联的工作,我才有了机会——“您的职业和书法篆刻艺术,相隔得并不遥远,这是否是一个优势呢?”

    我真是有些佩服自己了,轻轻推开的这扇小窗,立即呈现出一个精深繁华的世界——从书法的独立性,到书法的包容性,从文化审美到形式审美,从文化硬伤到人格缺失,一层,又一层,刚田先生建筑在实践之上的思想积淀有序而清醒地在我们面前展开,话题不断地沿着主线,深入下去,在他不高的清音里,我的笔尖飞舞。

    这是一场美妙的倾听。守着面前一大杯清茶,我沉浸在倾听的喜悦里,沉浸在艺术家厚重的思绪里,沉浸在玉海园午后,安静的时光里。

    ——书法以前是没有独立的地位的。孔子曰:“游于艺。”旧文人混迹江湖,也把书法与喝酒打牌相提并论:“一笔好字,两口二黄,散杯美酒,四圈麻将。”这酒可以理解,为什么解放以来书法一直附属于美协的工作、中国书协比美协成立晚三十多年了。但这反而使书法更有优势,能够架于其他各类艺术之上,与各类文化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关联,具有空前的包容性。

    ——业余书法家的优势。明清以前的历史上没有职业书法家,如果说有的话,大概和尚算是职业的(笑~)。书法家都是业余的,来自各行各业,涵盖了更多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书法家群体是多面的、多思的、多眼界的,因此,艺术家里面写书最多的往往是书法家。

    ——古代书法和当代书法。古人将书法视为“余事”,不是刻意地去搞创作,而是“闲庭信步”式的无心追求。古代书法没有现代书法这些“动人”的形式,但包容了更多的内涵:真、善、美,天、地、人,古人的审美是综合的丰富的;现代书法的展厅时代这种特殊存在形式使更多的设计因素加入了书法,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视觉艺术。

    ——当代书法艺术中的文化“硬伤”。当今书法艺术进入了展厅时代,传统文化的淡化是必然规律。对于形式的追求使书法失掉了文化、失掉了人,把人和文化从作品中剥离了,形成传统文化的空位和“人”的缺失。比如国展评选的时候,评委们领到的任务是:“3000件作品,一上午看完!”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视觉形式优先!哪件作品最新奇最刺激,哪件就会先得到注意。

    ——当代书法追求形式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进步,这使书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形式设计不能说不是文化。超越古人的技术追求也是文化的一种形态,这是一种由深刻向浮浅、由单一向泛化的转变。文化的缺失也不断地有人觉醒、有人呼唤,但这种缺失绝对不是一两篇文章所能解决的事情。

    ——书法建设的前夜,等待回归。艺术的发展规律都是有其自身的净化机制的,传统的被破坏,正是建设的前夜。不失掉传统又跟上这个时代,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后现代时代,要寻找艺术规律,适应自然,而不再违背人性,回归正道。书法艺术也应该有这样的回归,但这回归还没有到来。

    ……

    在这小小的会客间里,静静听书。

    两个小时过去了,我面前的玻璃杯还没有见底。

    走出玉海园,暮色已经升起,回望7楼那个窗口,有盏灯悄然亮起,想来这灯下,该是另一个大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连载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