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个人信息何处安放?

2017-03-15 富赜 科技富能量

梳理两会期间有关科技的提案建议,我发现其中很多涉及个人隐私保护。比如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建议收集隐私数据时要建立标准、有所选择,大数据收集隐私也不用太全;全国政协委员,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认为要加重信息泄露行为的处罚力度。

央视早在2015年就对信息贩卖进行过报道

为什么互联网老总们都这么重视个人信息,这个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比如邮箱号、手机号、身份证号之类的,有时候感觉别人知道了也没什么事儿。


比如去年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显示,近八成的网民个人信息被泄露过,超过六成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更夸张的是,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伴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似乎每一个APP都在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为名,收集海量的用户个人信息。

现在无论下载一个什么APP,都会要求获得关于你手机的各种权限。

张近东在提案中提出,要进一步制定数据开放共享配套法规、安全配套标准,构建防护技术体系,确保数据安全。和马化腾提出的大数据不该收集那么多信息不谋而合,腾讯一直在打击个人数据贩卖,但是架不住一些中小企业存储的用户密码、账号都是“明码”的。


也就是说,且不提有无良内部员工主动出卖用户信息的情况,这些中小企业的数据库一旦被黑客攻破,你的账户密码全都一览无余,这年头大家账号密码基本上都是那几套组合,经常是破一个,全完。

大多数人都是一个密码用一套,很少有人会一个账户单设一个密码的。

您可能觉得刚才说到的情况几率不高,那这么说吧,如果仅仅是你的手机号被泄露了,盯上你的不法分子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和你手机号绑定的微信号,你的网名、所在地也就基本暴露了,用搜索引擎搜一下网名,各大社交网站上挨个找一遍,微博、知乎、百度等等,你的网络轨迹就知道的基本差不多了。


好,接下来,再通过网络上流传的各种“社会工程库”找找看你注册的网站是否被攻击过。这些网站被攻击过的可能性有多少呢?在乌云网没关闭之前,每天都有无数个网站因为漏洞泄露信息,关闭之后,这些信息被转入地下,想知道的人一定能知道。之后,你用手机号和邮箱作为用户名的网站,别人都有可能撞库成功。

WooYun是一个位于厂商安全研究者之间的安全问题反馈平台,在对安全问题进行反馈处理跟进的同时,为互联网安全研究者提供一个公益、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平台。但因为其本身灰色地带的尴尬原因,于2016年网站关闭。

隐私被泄露之后的风险,我们节目介绍过不少。我们隐私保护的现状人人也都能感受的到。比如你前脚在中介网站登记,后脚请你看房的电话山呼海啸地来了。联络物业说自己要装修了,之后马上就能迎来各种装修队给你打电话问候。


那我们该怎么办?


作为用户,首先,要有个人信息的防范意识。比如无论逛商场还是上网页,让你填写一些类似邮箱、手机、生日之类的信息,如果你觉得跟他们提供的服务无关,没必要填写,那完全可以不填或者胡乱编一个。

到了公共场所,Wi-Fi不是免费的就都是好的。现在电信资费一降再降,咱又不是到那儿蹭Wi-Fi去看片儿的,就刷个微博微信用不了多少流量。如果连上了公共Wi-Fi,那记住,千万不要进行任何有关密码的隐私操作,因为我们没法判断,您连上的这个免费Wi-Fi是不是黑客架设的。


另外,现在是个APP、网站就要求你一定要注册才能使用。我们的底线是,不太重要的网站和APP可以用一套密码,因为多了可能记不住。但是只要涉及财产的,一定要和其他账户的密码不同,这样就算其他账户泄露了,你财产还是有保障的。

 全球黑客活动轨迹,也许在某个黑客的某个操作瞬间,你的信息就已经飞走了。

作为机构,在这么个大数据时代,你在享受挖掘数据的红利的时候,也要承担起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义务。真心希望这样的行业规范能早点儿建立起来,让我们的隐私能有个地方安放。

富赜│音频

喔唷│编辑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图文

还敢随便连吗?!揭秘公共WiFi背后的可怕招数!

距离你用上5G只剩3年了,还不知道它有多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