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啥人类痴迷于可穿戴设备?是数据在勾引你……

2017-05-23 富赜 科技富能量


▲谷歌眼镜

可穿戴设备(Wearables)这个概念大概是从谷歌眼镜开创出来的,到目前,从眼镜到手表到腰带再到球鞋,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可以把我们从头到脚武装起来。

智能腰带

但是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最近却遇到了一些障碍。可穿戴设备明明代表了未来,为什么现在总感觉雷声大雨点小呢?对此,科技媒体Re/code最近的一篇文章进行了思考。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分为带屏幕和不带屏幕两种流派。以苹果的Apple Watch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有屏可穿戴设备可以独立操作,不需要其他的设备依赖,有块屏幕在交互上也比较讨用户喜欢。

但是这样的设备目前有一个普遍的共性问题,就是设备如果要做得体积小巧可穿戴,那么就会续航短、耗电快,一般的续航都是以小时为单位的,频繁充电非常麻烦;屏幕小也意味着阅读困难,触摸操作也不方便。

这么"秀气"的按键

欺负我们手指头粗的人呗?

而不带屏幕的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跑鞋或者手环,续航的问题是解决了,一般都能用上个十天半个月的,但是因为没有了屏幕,交互方式上就受到了限制,往往需要手机等等其他设备做辅助。与其说是辅助,不如说是依赖。因为本身没有交互的界面,这种可穿戴设备一般只能实现简单的信息收集功能,往往成为了低端廉价的代名词。

运动手环又连不上手机了,干着急怎么办!

要么充电麻烦,要么功能不强。那可穿戴设备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

答案是:“量化自我”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不可能做到像手机一样成为一个全功能产品。它更有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为某个细分领域提供技术增值,尤其是在医疗健康领域。

▲屏幕上可以看时间,步数,里程,心率和血氧的智能可穿戴手表

比如目前可穿戴设备标配的功能是监测步数、心率、血氧和睡眠,让我们实时方便地查看这些量化数据。未来,更多的身体数据会被可穿戴设备量化出来。比如血糖,监测血糖很快会成为可穿戴设备接下来的标配。

测量血糖一直以来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家里有糖尿病人的都知道,要采集指血,自己扎破手指头然后用专门的仪器测量血糖。因为过程本身十分麻烦又繁琐,所以患者一般一天只会测量个三四次。

这种离散的数据其实并不能准确反映我们全天的身体趋势,一些重要的高血糖或者低血糖时刻往往因为没有被测量到而错过。最近就有消息说,苹果极有可能在第三代智能手表当中,支持用户测量血糖水平。当然,这种直接通过皮肤表层接触测量血糖水平的传感器技术能否实现,测量是否准确目前还存在争议。

据传,第三代苹果手表可能会增加一个腕带配件

通过增加摄像头等技术,实现不刺穿皮肤之下的血糖测量

并且能和苹果手表保持通信,记录测量数据

雅培也在最新一代的血糖测量仪当中引入了实时血糖监测技术,在胳膊上植入一颗传感器,就能无痛且实时查看血糖水平。

雅培瞬感动态血糖仪

监测仪由一枚硬币大小的一次性圆形传感器组成

通过一个长5毫米、宽0.4毫米的柔性探头和传感器敷贴器固定于上臂外侧,就可在14天内实时监测血糖水平

人们对“量化自我”的需求,会让可穿戴设备在未来获得更多的需求。尼尔森的《全球健康保健报告》显示,与前几代人相比,当代人更关注自己的量化的健康状况,除了身高体重之外,BMI指数、体脂率等等也是现在年轻人不陌生的数值。

APP的强大功能,想知道什么数据都行

“量化自我”过去只会被一小部分运动和健康达人甚至是病人所关注,但是未来,能够看到可被量化的一切,会是人们安全感的来源。

富赜│音频

阿雪│编辑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图文

上新日 | 云中飞呼噜圈止鼾仪


拳打百度 脚踢今日头条,微信的野心有多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