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为什么不惹人喜欢,反而有点讨人厌了?

2018-03-26 大雄 科技富能量 科技富能量

近年来,共享单车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一线城市主要区域,共享单车基本饱和,热点区域存在车辆过度投放,规模超过环境设施承载能力,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图片来源东方IC


面对共享单车投放数量越来越多,全国不少地区也开始做出相应的措施。

 

根据报道,此前杭州市场上共有共享单车约77万辆,现已缩减为50万辆。与此同时,深圳市活跃共享单车数量约75万辆,,基本位于现状建成自行车道及停放空间承载力合理范围内。

 

 

近日,滴滴自有品牌青桔单车3月17日凌晨在深圳投放2万辆单车。然而,当天深圳市交委就发布声明称:青桔单车属违规投放,并要求收回违规投放车辆


图片来源东方IC


3月22日凌晨,青桔单车登陆武汉,当日下午,武汉市相关部门联合对其违规投放的数百辆单车进行收缴。目前,滴滴出行已被多部门约谈,要求立即回收违规投放车辆。

 

 

其实早在2017年8月份,有消息称上海已暂停新增投放共享单车。另外,近期广州市交通部门约谈了摩拜、ofo两家企业,明确要求企业严格落实禁投新车的管理要求。还约谈了有意进入广州的滴滴、哈罗单车,明确要求短期内不在广州市域内投放自行车。广州市交通委还要求做好现有存量单车的压减工作。

 


厦门今年发布新规定,按照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设定了15万辆的投放极限


那么谁多投?谁少投?怎么分配?


厦门不再让企业盲目投放,而是通过把电子围栏技术、运营人员与实际投放量比例、接到相关部门投诉指令后处理乱象时效等20个项目的考核指标综合判定。谁管理的好,谁就能在这15万辆共享单车的比例中多占些份额,表现不好的,就要减少投放。这在比投放快谁烧钱多的今天,倒也不失为妙招。



禁投令”的公布,对企业新增单车投放进行限制,自然而然就将一些后来的共享单车平台被拒之门外——滴滴自有品牌青桔单车之所以违规投放2万辆单车,或许是多次申请无果之后的无奈。



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威表示,滴滴方面的投放行为,对城市治理带来负面作用。深圳现阶段主要区域车辆投放基本饱和,热点地区均存在车辆过度投放且规模超过了环境设施承载能力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暂不应新增投放。

 


目前市场上两大共享单车巨头ofo、摩拜,已占据大部分市场,其他共享单车品牌如果想要在共享单车领域分上一杯羹,必须在投放总量上占据一定的份额,与之而来的就是投放的数量不断增加。现在不仅仅是其他平台的共享单车,ofo和摩拜两大巨头也不断投放更多单车,希望靠数量占据市场。



这种措施带来的后果就是,各个品牌的共享单车投放数量过多,乱停乱放问题对城市的环境以及交通造成较大影响,这也是各个地方禁止新增共享单车的投放最大的原因。


实际上,对于共享单车数量爆发式增长,共享单车的管理,远比禁投更加重要。

 

在我们身边,共享单车随处可见,数量多提供便利的同时,与之而来的就是共享单车难以统一管理的问题,现在共享单车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了城市“癌症”。比如:单车乱停放占用公共空间,老旧的单车得不到替换,押金被挪用,以及投放过量的问题,都已经成了公共政策和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共享单车从起步到整条街挤满各种各样的共享单车,几乎是一夜之间,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共享单车可能是中国发展最迅速的行业,在两年多不停地投放、竞争之后,各大城市的单车数量已经达到饱和甚至超过了城市道路本身的承载能力。这在中国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原始竞争周期最短的了。


 


现在共享单车的市场格局基本已经确定,面对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如果继续投放,只会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差,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个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单车的运营者、城市管理者要思考如何提升服务和管理的问题,在服务品质上开始加大投入,更好骑的车子、更快捷的管理、更整洁的街道,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而不是让继续投放继续恶性竞争。


 

共享单车在经历几轮的市场的筛选之后,市场规则已悄然发生变化。解决市场痛点,提升用户体验已成为行业的主流,盲目投放,野蛮式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这样,共享单车才会成为城市便携出行的提供者,而非制造麻烦的城市“肿瘤”。


任梦岩 | 音频

能量君 | 文章




往期精选

点击图片查看

面对大数据杀熟,我们如何应对?

03-25

vivo X21,屏幕指纹快不快?富老板告诉你

03-23

手机厂商反击微信,“快应用”打得过“小程序”吗?

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