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关于设计、教育与城市文化的新思考

品牌中心 欧亚艾德艺术设计学院 2023-06-22

如果十年是一个度量衡,那么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刚刚走过了第一个改革艺术设计教育的十年。在建设一所大学的背后,更多是建设大学的人,以及他们对设计、教育与城市文化的新思考


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品牌传播部、MOD 设计博物馆在11月30日,联合举办了“University Maker——设计领域的教育行动”。活动从“讲座、对谈、展览”三个各有特色的单元出发,并邀请来自设计圈的大师、关心设计与教育的同仁们,回顾总结设计教育的精彩历程,分享优秀的设计工作经验,展示经典的设计成果,在新灵感、新创意中一同畅想关乎设计教育更加与时俱进的未来发展。


回顾活动当天的高光时刻,再一次品味多元视角下那些设计大师们对设计、对教育、对城市饱含的热情和希望。


主持人:王英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完成了1.0的升华,“我们需要对艾德1.0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另外我们要开启艾德全新的10年,也就是艾德2.0”,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先生在开场时说到。


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


从建筑、空间到教学,都饱含着欧亚人对“设计”的敬畏之心,也实践着欧亚人的教育理想。因为对教育始终保持着无限的热爱,我们有必要的为设计教育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共同探寻下一个新阶段的发展方向。



-

//从约翰尼斯·古登堡到

后数字时代教学设计//

NO.1

“这样一个工作坊的实验项目是没有办法在高等学院做的,很难在中央美术学院实行,但是在西安欧亚学院是可能的”


讲者:Tony Brown

艺术家、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西安欧亚学院学术顾问。


Tony Brown


Tony Brown教授的开场讲座带我们概览了从约翰尼斯·古登堡发明西方活字印刷术的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的教学发展特性。如今,在多媒体与交互装置的融合下,教学更具综合性和个性化。


同时,Tony Brown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所开设的公共雕塑工作坊,他所带领的师生团队正在进行关于雕塑、新媒体装置以及新媒体实践的设计行动。


“在这个工作坊我们主要做一件事,是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中做转变,从物理的一个空间转到一个数字的空间,然后再转到一个矢量的空间,然后再回到数字的空间。我们的工作坊目标是一个公共雕塑,但是过程中是用方法论,就是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一个状态下,在今天的课里面做不同的转换,最后落地的是校园里的公共雕塑。

Tony Brown教授一再强调,因为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在教学制度上更具灵活性,在行政、教务上同样给予极大地支持,这样自由开放的环境才让我们有遇见未来的可能性。



 -

//建筑空间,教育的第三人//

NO.2

“我们第一个理念,就是在设计景观和建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开放思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讲者:Stéphane Roux

法国注册建筑师,从事建筑、室内及景观设计30余年,在设计界享有较高声誉,同时也是Blond&Roux Architectes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该事务所在各领域完成大量设计,项目遍布法国及全球。


Stéphane Roux


以专业建筑师的角度去审视大学的校园建筑与教育之间巧妙的关联性,是Stéphane Roux先生为我们开启的新视角。人类在发展史上不断的发现、演变、改善知识结构,使得大学空间从无到有。大学是知识的中心,而今天的大学空间设计,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对西安欧亚学院的校园建筑设计和改造为例,行政楼“鸟巢”会议室、南区四大教学楼、南客厅连廊等校园建筑,都是出自Stéphane Roux先生之手。


在设计或是改造建筑的过程中,突破各种限制、打破各种限制,是极为重要的。通过赋予每个被改造的细节一定的意义,以此来体现建筑设计的理念,这是以另外一种视觉,通过校园建筑来为学生工作,为教育服务。



-

//语自然// 

NO.3

“让建筑轻轻地触摸着大地,宛如大自然结出的果实,亲切、舒适、自然。”


讲者:刘克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现代建筑遗产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展示与阐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刘克成


现代生活如何恢复与自然的交往能力?大学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又是什么?以两个核心疑问为开端,刘克成先生与我们分享由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带来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思考。巧用人类的智慧与对工具的使用,去极大地与自然相适应,而不是改造自然,这是建筑空间与自然之间更加细致、微妙的相处之道。


在欧亚学院的校园中,我们随处可见大面积的自然景观,这在潜意识中鼓励学生们关注自然,放宽视野,只有舒适的环境才更有利于释放学生们的天性和个性。



-

//从工业遗址到艺仓美术馆,

民营美术馆在路上//

NO.4

“不管这个社会发展多快,这个城市记忆总是要保留,总是要有人做这个事情,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自豪的就是这一点”


讲者:张熹

上海翡翠滨江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裁,上海艺仓美术馆创始人。


张熹


从2011年没有电话线路、没有足够电力、甚至没有正规门牌号码的工业遗址——老煤仓码头,到2019年艺仓美术馆已经跻身上海民营美术馆的行业前列。张熹先生与我们分享关于艺仓美术馆的建馆历程。


从离开西安大学的20年中,张熹先生在拥抱着自己对美学教育的理想在上海工作。在对民众教育所做的多个尝试和努力中,艺仓美术馆作为不可小觑的文化力量而存在。


在张熹先生的心中,不管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多快,城市记忆总是需要保留的。艺仓美术馆的建立最大意义之一就是将一片公共绿地变成了一个能够储存文化的、具有生命气息的美术馆。

 


-

//MOD的教育实践//

NO.5

“按照国际上的定义,博物馆是什么机构呢?它是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文明和人类环境的见证进行收集、保管、研究和传播”


讲者:党晟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日本京都造型大学客座教授,欧亚学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专家委员会主任、首席教授。


党晟


MOD设计博物馆自2018年以来,在短短一年时间里,通过背后工作人员的努力和付出,展示了从先秦到清代的各类藏品,跟汉字有关的收集了191件,国外近现代的平面作品收集了130件,收获颇丰。


设计博物馆呈现的不只是“设计”,更是为本地区提供设计研究与交流平台,提供对未来生活与教育的思索,并作为这个城市中独特的美学空间而存在。


在这540㎡的空间内,MOD设计博物馆更愿意为欧亚学院品牌的传播、相关专业的教学,甚至对欧亚人和西安市民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

//伟大的转身 — 艾德2.0//

NO.6

“我们在设计艾德2.0未来发展的时候,是建立在更加宏观的一个考量上,这些宏观考量可能是最后才能落地,成为我们具体落地的实施的方法和路径。


讲者:苏中秋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特聘教授,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跨领域实验班学术总监。


苏中秋


在对人类思想史上两次伟大的转身(哥白尼的转身、康德的转身)致敬的基础上,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在设计教育的思维上赢来了对自我的、全新的转身。


作为历史的设计,恰逢包豪斯教育体系100周年之际,在回顾其为早期的工业化社会带来的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下,重新构建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形态的教育模型。设计教育不仅创造可能的未来,还需有保持优秀的传统设计学科文化的责任,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能够让我们不犯错误。


“我们要给年轻人空间,年轻人爱吸收新鲜的事物,我们要有前沿的敏锐性,但是也要不忘传统。

“成为国内最具专业国际化水准的设计学院”这作为艾德2.0的总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我们打破了标准与非标准之间的僵硬界限,将目光聚焦在真实的社会形态发展,走出一条合乎欧亚教学、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特色道路。





由主持开场,邀请现场嘉宾们一同参与讨论和分享。在对谈单元,我们共同探讨了城市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变化、80年代的教育记忆两大主题。


//记忆与更新:日常生活的重塑//

NO.1


活动现场


参与嘉宾:宋群、梁井宇、刘克成、冉宇、许楗


刘克成:“其实一个城市所有的需求,也许都是合理的,所有的存在也都是合理的,对一个建筑师来说,他最大的智慧在于你是否能够容纳更多的可能性,你的容纳能够使不同的历史层次和谐共处。”


许楗:“我们不要一味的模仿和传承,可能需要更多的碰撞和激发,未来才可能创造传统和现代的记忆。”


梁井宇:“假设我们把重塑理解成响应或者是呼应,就像范式转移,我觉得它可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甚至有可能是一种创造。”


冉宇:“城市建筑有不同的也有不同的,我们不妨走出去看一看。”


几位不同领域内的大师们以建筑师的角度出发,以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记忆与更新之间的关系为两大主题去探寻关乎城市生长所带来的人们生活上的变化。




//80年代:思与行//

NO.2

活动现场


参与嘉宾:苏中秋、党晟、胡建波、张熹、杜峰松


党晟:“一群年轻人走到一块,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在那折腾了一阵子,现在说起来我还是非常感谢各位,感谢各位当时对我莫大的支持。


张熹:“我们之所以追忆80年代,我们更多的是想给年轻人讲,也许今天又到了你们一个新的发梦的时代,今天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一个新兴的时代,整个教育机构在变化的时代,你们会有很大的作为,这是我的感觉。


杜峰松:“我觉得在设计这个领域没有拿尺子量你技术高低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自信。


胡建波:我们希望传承下去,希望给这个城市带来一个好的大学,给设计教育带来一个清新的风,我们要打破阶级的歧视,打破我们学科之间的区别,把这些身份的标签都撕掉,追求我们自己内心需要的东西。

回顾80年代的艺术设计教育,这与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的溯源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年由党晟老师所创立的西安大学的工业设计系,培养出的年轻教师与学生,如今已经成为活跃在设计界和教育界的优秀力量,当中有些老师如今也是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的优秀设计教师,一直持续为艾德的发展与建设付诸努力。


论坛中通过对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发展历程的回顾,对设计、对教育保持热诚之心的同仁们在设计教育领域再次播下理想的种子,共同探索更加合乎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方式。



在展览单元中,三个不同主题的作品吸引了现场来宾的目光。


艾德展厅


我们展示了“艾德1.0”的课程模块与网络,让设计教育本身的方法论去表现对于传统设计教育的反思与积极的设计教育的需求;


作为方法论的设计教育Design Education as Methodology


我们同样分享了在专业学科领域上的大胆创新,“无害的领域”展览正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艾德2.0’的倡导下与中央戏剧学院演艺影像设计专业跨院校合作的一次尝试;


无害的领域harmless domain


MOD设计博物馆作为陕西第一家、国内第二家以“设计”为主题的MOD设计博物馆,也为大家带去各个设计大师们从不同角度去诠释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


MOD设计博物馆 Museum of Design





在一天的论坛分享中,一切内容与设计行业相关,更与教育相关。邀请并整合设计领域内的优质行业资源,使之更好的用于艾德艺术设计教育,这是大学校园与社会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熟悉、相互学习的最佳契机。


传承前人优秀的教育精髓,打破阶级、地区、学科的限制,竭力为这所城市带来更好的大学。我们对欧亚学院3.0的期许,对艾德艺术设计学院2.0的转身,无不体现着我们对于设计、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着作为一个教育人,我们应当终其一生的坚持与热爱。


图文编辑:黄可欣
图文排版:黄可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