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造么?麦当劳的主业竟然不是卖汉堡,而是收房租!

2018-03-14 新浪财经

本文来源:一米好地


在中国,只要提到麦当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都是汉堡包、薯条、麦乐鸡、菠萝派、碳酸饮料等等,麦当劳作为一家餐饮公司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


可如果现在有人跟你说,其实麦当劳是一家房地产公司,你会相信吗?



披着餐饮外衣的房地产公司


麦当劳的核心业务毫无疑问是餐饮,但它的大部分收入其实都来自地产租金。从每年麦当劳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麦当劳的门店主要分为两种:


  • 第一种,是直营店模式。这些店面都有麦当劳亲自投资运营管理,通过销售获利。在遍布全球的3万多家麦当劳中,有60%的店面属于麦当劳完全自有。


  • 第二种,是加盟店模式。即加盟商给麦当劳钱,获得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权,可以用麦当劳的品牌名字做生意。值得注意的是,加盟店虽然只占40%,却是麦当劳每年最大的收入来源。


麦当劳的具体做法,就是先将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然后等有人想加盟时,麦当劳会先自己找个合适的选址,再通过长期承租、定死租约的方式以低价获得地产。然后转租给加盟者,自己做“二房东”。


每年加盟店要向麦当劳递交加盟费,包括初始保证金、特许经营授权费,以及最重要的店面租金。


然后当这家加盟店生意规模越做越大时,还要交付营业额的一定比例给麦当劳。由此,麦当劳本部不仅可以赚到大量利润,还能通过地产将加盟者牢牢控制在手里。



知晓了具体操作后,再来对比一下两种模式每年给麦当劳带来的利润。


从麦当劳2017年第一季度财务公布的报告可以看出,麦当劳直营店的营业收入是34亿美元左右,加盟店则是23亿左右。


但是,当减去运营成本后,直营店的营业利润就只剩下了5亿美元,而加盟店还有18亿美元。很明显,加盟店给麦当劳带来的收益更高。而如果再将这些收益来源进行细分时,就会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地产租金带来的优厚利润。


据悉,麦当劳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拥有物业资产,资产总额将近300亿美元。这些物业大部分都被转租给当地的加盟商开设麦当劳分店。


麦当劳的地产估值


麦当劳靠地产赚钱这件事,其实十几年前就被 Pershing Sqaure 的 Bill Ackman 发现了。


▲ Bill Ackman


当时麦当劳刚刚走出低谷期,同店增长艰难转正,利润率慢慢回升。股价从巅峰期的 48 美金跌到了 2005 年的 30 美金上下。



Ackman 分析了一通后,认为地产和品牌加盟业务才是麦当劳利润真正的来源,直营业务风险高(坐地收租现金流更稳定)、利润又少,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给餐厅业务的估值倍数,和给“躺赚”的地产/品牌估值倍数相差甚远。



于是,他花了10 多亿美金,买进麦当劳 4.9% 的股份,然后写了一份几百页的 PPT,向管理层陈述了自己对麦当劳业务的看法。


他的建议是:


1、直营业务独立上市,控股权交给资本市场。

集团只控制 35% 的股权,出售的 65% 股权可以融来 33 亿美金。


2、 地产抵押融资

把集团的地产拿去抵押做债权融资,可以融来 147 亿美金。


3、回购股票

融资得到的 180 亿美金,一部分用来付资本运作的交易成本,一部分用来做现有债务的重组,剩下大概 126 亿美金可以用来回购股票。


这么操作完之后,他预计股价能上涨 37% 到 52%,原因是:


  • 地产和加盟业务估值上涨


拿 EV/EBITDA 来看,地产公司估值是 13 ~ 16 倍,品牌估值是 12 ~ 15 倍,而快餐行业的估值只有 8.5 ~ 9.5 倍。当他建仓时,麦当劳估值为 8.7 倍,也就是一个快餐公司的估值。


而如果资本市场认可他的分析,按地产+品牌的逻辑去给加盟业务估值,那么倍数可以上升到 13 倍。



  • 拿126亿美金去回购股票,自然上涨。


  • 管理改善


直营业务独立管理的好处有很多,比较重要的是,直营店的运营水平一直不如加盟店(美国的加盟体系比较发达,中国往往相反)。


如果和加盟商站在同一起跑线(没有总部补贴免交的房租和加盟费)、独立核算业绩,直营店低下管理水平就不会被藏在丰厚的加盟和品牌利润里,每个季度都要接受资本市场的监视。


麦当劳的管理层听完他的说法,十分感动,说回去雇一家自己的顾问,评估一下。1个月之后,公开拒绝了他,给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各项操作要交巨额税负、影响债券评级、可能对加盟商不利……)。


但 Ackman 的核心逻辑还是对的:直营业务苦逼估值又低,应该尽量剥离母体,让资本市场认可麦当劳是个地产+品牌公司,给“躺赚”业务“躺赚”估值。


如果只是操作手段问题,那可以改!在和各位股东、加盟商沟通反馈了 2 个月后,他又提出了一版修正版的提议:


他的修正版的提议:


1、 直营业务独立上市,集团控制 80% 股权

不用放弃控制权,20% 股份融资所得不需要承担额外税负,执行风险也更小。


2、直营业务独立核算

虽然被集团控股合并报表,但直营餐厅业务要签合同,交房租和加盟费,独立核算。


3、加盟化

将成熟市场(比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的直营门店出售给加盟商,专注于开发新兴市场(中国、俄罗斯)的直营店。


4、提高分红和回购部分股票


加盟化的好处:


 门店业绩改善,主要来自两点:


  • 店长拥有所有权和长远发展视角。


麦当劳直营店店长是没有股票的,拿死工资,门店经营好了也没有激励,努力工作主要的动力只有晋升到总部。


所以那种短期亏损长期有回报的工作,都不太愿意做。加盟商则正好相反,而且不少直营店店长是指望攒够工资开一家加盟店的。



  • 税负更低。


在美国税法下,直营店交的是公司所得税(税率 35%),加盟店算pass through business,老板交的是个人所得税(按单店每年 100K 上下的利润,税率大概 15%),交回总部的拿 14%,最后扣掉各种费用才交公司所得税。


换成加盟,整个体系需要上缴国家的部分就少了,这部分拿来做门店改造投入,或者多交点给总部,或者别的啥都可以。


在上市出售控股权以外,另一种剥离直营门店套现的方法。


麦当劳听完他的新方案,十分感动,没有直接接受,也没有直接拒绝。这场资本操作,不仅故事本身逻辑要完美,还要资本市场愿意为你所讲的故事买单。


助攻的是高盛和 UBS,他们都按照 Ackman 的逻辑做了 SOTP 估值,在 30 多美元的股价上,将目标价调到 45 美元上下。股价持续爬升。


两年后,麦当劳宣布启动加盟化计划,在 2 ~ 3 年内出售 21% 直营门店给加盟商;另外,到 2009 年以分红和回购形式向投资者返还 150 ~ 170 亿美元。随后股价再次大涨。



Ackman 在 2005 年年中买入,平均买入价在 22 美金,2007 年底清仓时,出售价 56 美金。应该赚了十多亿美金(分多批出售,没有披露具体数字)?


2005~2008 年的股价上涨,其实就是资本市场发现麦当劳的核心是个地产+品牌公司,通过反复的沟通和各种替代性的资本/业务操作方案,逐步调整估值逻辑的过程。


现在,你还能说麦当劳只是一家单纯的餐饮公司吗?


跨界的原因


这种以租金为利润核心的经营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麦当劳创立之初。


1948年,麦当劳还只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小餐厅,它的拥有者也不是雷·克罗克,而是迪克.麦当劳与麦克.麦当劳兄弟。



当时餐厅只提供汉堡包、薯条和饮料,但是这家餐厅有个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快餐”。两兄弟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条快餐生产线,即每个人负责一个制作环节。


这种生产模式可以在30秒内就做出一个汉堡,从顾客点单到取餐只需要一分钟,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麦当劳很快就吸引了大批顾客,成为了当地闻名的餐厅。


1954年,届时52岁的雷·克罗克还是一名奶昔搅拌机推销员。尽管他能说会道,但每次推销都会被拒绝。直到某天他来到加州看到了麦当劳餐厅,马上就被这种经营模式震撼,并嗅到了商机。


不要只经营餐厅,而是经营房地产。


克罗克向麦当劳兄弟毛遂自荐,希望可以成为餐厅的加盟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游说,他如愿成为了麦当劳的第一个加盟商。


在克罗克的经营下,餐厅发展得有声有色,很快就走上了扩张之路。克罗克找来了更多加盟商,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


但是,随着后期店面数量增多,经营成本也越来越高。终于在某天,因为收支不平衡出现了资金问题,餐厅面临倒闭的危机。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焦头烂额的克罗克遇到了一个叫哈利·索恩本的财务顾问。此前克罗克一直都是租房子,然后再转租给加盟商经营餐厅。


但是索恩本建议他改变这种做法,不要租房子,而是租用土地使用权。不要只经营餐厅,而是经营房地产。


克罗克采取了索恩本的建议,创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也就是今天麦当劳集团的前身。之后,资金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餐厅的扩张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在这时,麦当劳兄弟和克罗克在经营理念上发生了矛盾。


两兄弟在思想上比较保守,他们最初只是想有个自己的餐厅,根本没想开这么多店。而且他们认为店面开的太多,会影响餐厅食品的口味。


但克罗克比他们看得要长远,他认为餐厅的潜力远不止如此,只要有心,麦当劳可以成为全美最大的餐厅企业。


最后,克罗克与麦当劳兄弟分道扬镳。1961年,克罗克用270万收购了两兄弟的餐厅,成为麦当劳唯一的合法所有者。



企业都应该有“麦当劳思维”


麦当劳看起来是一家餐饮公司,但它其实一直在靠房地产赚钱。这种商业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凭借地主身份享受优惠的税务政策,还能凭借房地产资源来预防竞争日益激烈的餐饮市场会带来的损失。


但是,麦当劳的成功,并不只是来源于这个独特的运营思维,它的品牌质量同样重要。正是因为一开始麦当劳品牌的成功,才能吸引到后来源源不断的加盟商。


试想,如果麦当劳一开始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没有认真经营品牌,还会有人来找它合作吗?


在今天的中国,也有很多像麦当劳这样的公司,比如腾讯和阿里。


腾讯最早是以社交软件起家的公司,但在今天,QQ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可是腾讯的生意却是越做越大。


它先靠社交软件吸引大批流量,然后将这些流量转移到不同领域,比如电商、游戏、视频等。最后,腾讯从一家一家单纯的社交软件公司,演变成涉足多个领域的互联网巨头。


阿里巴巴也是一样的道理,它最早只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但现在不管是娱乐业、金融业,甚至是公共交通业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做好自己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但又不拘泥与自己的领域,而是想办法用自己的品牌与产品创造更多商业价值,这种“麦当劳思维”是每一个想成功的企业都应该具备的。


本文来源:一米好地

本文编辑:郑琴


往期回顾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wujian1@staff.sina.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