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彦宏说: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那西门庆也可以说武大郎是愿意的......

2018-03-27 新浪财经

本文综合自:新京报、北京时间



什么叫“曲线神助攻”?


这大概就是:那边厢,Facebook正因数据泄密门,遭遇了自身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市值暴跌、声誉受损,扎克伯格为此不得不登报道歉。


这边厢,却是百度CEO李彦宏冒舆论之大不韪,用一句自带争议性体质的话,吸引了很多原本对准扎克伯格的“炮火”。

  

这句话,就是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就个人信息利用问题发表的观点:


“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李彦宏的这番“高论”简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一开始以为是哪个自媒体又造谣黑百度,直到找到了这段视频,简直让人三观震碎。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614a734g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当然,现实中并不排除有人确实如李彦宏所说,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不太在意,甚至愿意用隐私去换一些利益,比如一些亲人走失的家庭,是不吝于提供照片和联系方式的。

  

但这种“不介意”,首先是有前提的,是在于对这种隐私曝光所可能导致的结果有充分认识,经过利益权衡和评估之后,才由用户自行做出提供隐私换取便捷的选择。

  

首先要保障的是知情权


简单说,没有发对不代表同意,首先要保障的是知情权。

  

然而作为中国顶级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先生应该知道中国人的隐私保护意识如何,究竟有多少是已经足够清楚暴露隐私的结果而主动选择,又有多少是在网站巧妙设计和文字游戏被诱导而“误上贼船”?


如果将这两种情况混淆,那么按照这种逻辑,西门庆也可以这样跟武松解释:


你哥哥武大更开放,对出轨问题没那么敏感,如果可以换你嫂子潘金莲高兴,很多情况下他是愿意的。但西门庆显然不会这么干,因为他知道这种事武大根本不可能愿意,这跟武大是不是开放就没关系。


而中国的网民不管再开放,也没到可以让自己的隐私被曝光到损害自己利益的程度,而如果任何网民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再没有确定他已经了解隐私状况及可能的后果前,别人没有资格替他说“愿意”。


但平心而论,李彦宏的部分立论框架是站得住脚的。比如说将碎片化数据纳入大数据的“大盘子”中,会令其威力呈现指数级上升,这无疑是对大数据作用的精准把脉。


实质上,“得数据者得天下”,在信息化时代也已逐渐成为常识,所以当下那些互联网企业都想攥住用户信息这笔“金矿”,拼命从中“掘金”。


怎么“掘金”?


那句“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或许代表了很多企业的想法:利用公众的为了服务便捷性愿意“让渡隐私”的心态,去对个人信息进行采集、征用——哪怕是不告而取的。

  

问题是:首先,中国人真的就愿意用隐私换便捷吗?其次,服务便捷性果真就是能对“用数据做一些事情”,或者说对其随意进行商业化利用的正当理由?

  

用户经常连选择权都没有,何谈“愿意”?

  

李彦宏为中国人“愿用隐私换便捷”的意愿代言的理由,或许是基于很多国人对身份信息被随意收集的不够敏感。


可不够敏感,就是“愿意”吗?

  

不排除确实有人为了便利不顾自身隐私安全,但直接冠以“中国人”的全称概念,未免太想当然了些。


谁能代表“中国人”?


 ▲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

  

正如有些网友说的:“1,如果你不输入手机号,就用不了;2,输入手机号则表示同意注册协议;3,同意注册协议则表示公司可以推送各种广告……请问我哪里自愿了?”

  

这道出了问题的关键:很多貌似自愿,都是“被自愿”。有媒体就调查显示,目前绝大多数网站和APP都有隐私政策,用户不同意就无法使用。


在街头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受访民众都表示,不知道企业会怎样处理和储存自己的数据,但也没得选。


当用户连选择权都没有时,说“用户自愿”无异于把绑架说成是尊重他人愿意被绑架的权利,这难免遭到网友诟病:你侵犯了我的权益,还说我“自愿”?

  

别拿提供便捷服务 为个人信息侵权开脱


再说了,以便利之名,就能随意攫夺公民隐私?便利和隐私,是否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能舍此保彼?

  

毋庸置疑,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基础就是数据处理,这些数据包括购物记录、网页浏览痕迹等,也有用户手机号、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


但即便如此,要使用数据,也得遵循某些规则,如尊重用户的选择权,企业使用前应与用户达成协议,并对用户数据采取有效的保护。


遗憾的是,大多数网站、App非但无法给用户充分选择权,隐私保护现状也很糟糕。有媒体曾测评过共计1550家网站和APP,结果显示,隐私政策合规度高的平台极少,合规度低的则占了绝大多数,超过总数的80%。

  

这些企业获取用户信息后,还未必能提供便利服务,反倒衍生出了“大数据杀熟”的新业务。别说数据泄露,就是基于算法的所谓根据个人偏好的智能推送,都让很多人不堪其扰。


说白了,很多所谓的便捷性,其实只是商品或服务应有的“商业属性”,根本就无需用户付出“牺牲隐私”的代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为了获得一些便捷,是需要让渡一部分隐私,但是,技术大佬们不能视之为当然。


如果不是首先站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而是摆出一副和用户交易隐私的姿态,这恐怕是公众所不能接受的。

  

或许有人说,这只是断章取义,因为李彦宏也提到了“我们也非常重视隐私问题”“中国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


而此事之所以会点燃公众的情绪,恰恰正是因为,时下太多的中国人是不情愿地出让了自己的隐私,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又有太多的中国人不可能对隐私不敏感。


本文综合自:新京报、北京时间

本文作者:郑琴


往期回顾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wujian1@staff.sina.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