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聚氰胺”事件十年之后,如今的国产奶粉是否值得信赖?

新浪财经 2019-04-26

来源:新京报、财经十一人


就在海外奶粉不断“出事”的同时,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抽检结果却显示,国产奶粉的合格率在不断攀升,并于去年达到99.5%。


中国奶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最新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为99.5%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已经连续9年保持在100%。


这离“毒奶粉”事件过去刚好十年。


2008年,三鹿奶粉被曝违规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多名婴儿出现肾结石,还有1名死亡。随后,国家质监局对全国婴幼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进行检查,发现22家国产婴幼儿奶粉企业生产的69批次产品都包含不同含量的三聚氰胺。其中多家企业还曾获得“免检”产品、“名牌”产品的称号。


至此,国产奶粉的公信力丧失。新晋妈妈们开始转向进口奶粉品牌,而洋奶粉也大打“安全牌”,逐渐占领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


中国奶粉一下子失去了大半江山,中国乳业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国乳业俱乐部创始人、奶粉行业著名战略咨询专家雷永军于今年年初在《中国乳业》杂志上发表的“中国奶粉:我们折腾了15年”一文中如是说。


 “乘虚而入”

洋奶粉的“抢滩登陆”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7年,我国进口婴幼儿奶粉数量从4万吨增长到29.6万吨,涨幅超过7倍。而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从原来的65%以上一路暴跌至30%以下,一线城市只有15%



去年,奶粉出口量最多的6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欧盟、新西兰、瑞士、墨西哥、美国和澳大利亚,而中国则为这些国家贡献了近一半的奶粉出口量


洋奶粉除了通过一般贸易 (指中国境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进口时按一般进出口监管制度办理海关手续的贸易)进口到中国外,“海淘”、“代购”群体的陆续登场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而这股力量主要源于年轻一代父母消费观念的转变。


雷永军在评价85后的年轻父母时说道,“他们天生具有怀疑精神、大量的海外关系、良好的英语教育、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等,他们通过一切信息传递手段在国外购买奶粉,这个风潮几乎让所有欧美国家的邮政瘫痪。


2012年前后,荷兰、澳洲、新西兰等几乎奶源出口国超市货架上的婴儿奶粉都不可避免的遭到“海淘”大军的扫货。首当其冲的便是离大陆最近的口岸——香港。


据媒体报道,那时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水客”每天往返深圳-香港口岸,每次携带十罐、二十罐奶粉,每天往返多次,光“跑路费”就能月入十几万。有买有卖,很快,几乎所有超市货架上的奶粉都被内地人买空了,香港境内出现“奶粉荒”。


2013年3月1日,继德国、澳大利亚宣布奶粉限购后,香港开始实施修订后的《进出口规例》,规定16岁以上的离境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携带超过两罐奶粉,否则一经定罪,最高罚款50万港元并且监禁两年


舆论一片哗然。这一切,恰好发生在那一年的“两会”期间。


很快,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安全工作。“奶粉新政”开始拉开帷幕。


奶粉保卫战

——史上最严“奶粉新政”


实际上,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关于奶粉的政策发布和标准制定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从2008年到2017年,从停止“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到制定奶粉的审查标准、再到要求奶粉配方经过注册,国家对奶粉安全的保障从单一的产品审查上升到了源头监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办法》规定,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都要申请配方注册,并且“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 ,每个配方系列包括婴儿配方乳粉(0-6月龄,1段)、较大婴儿配方乳粉(6-12月龄,2段)、幼儿配方乳粉(12-36月龄,3段)。”


而根据奶粉行业发布的数据,此前我国近103家奶粉生产企业,拥有近2000个配方,个别企业配方数量甚至超过180个。


新政实施以来,经过新京报有理数的统计,截至2018年8月10日,获得食药监局批准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共有1212个,来自159家奶粉企业。


其中,国产的品牌有96家,注册的配方总数为821个,而进口的品牌有63家,注册配方为391个,占比约三分之一。


此外,64%的奶粉企业注册的配方数为9个。还有9家企业分别通过了12个配方注册,其中5家是进口品牌。



洋奶粉问题频现

进口奶粉真的安全吗?


一边是“史上最严奶粉新政”下进行的国产奶粉保卫战,而另一边,海外奶粉频频传出安全问题


7月27日,欧盟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发布了一则“严重”预警,通报法国有婴儿出现沙氏门菌病例,疑似与爱尔兰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有关。欧盟RASFF立即启动调查,最后未在爱尔兰相关批次的奶粉中检出沙门氏菌。


此次事件虽然是个乌龙,但它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也是海外消费者们对奶粉安全担忧升级的体现。


就在海外奶粉不断“出事”的同时,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抽检结果却显示,国产奶粉的合格率在不断攀升,并于去年达到99.5%。



“即使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奶产品整体安全状况也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北京)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加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根据奶粉行业专家们的回忆,十年前,180元一罐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成本价只有二三十元,30亿的销售额毛利润能达到15亿。而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奶粉一夕之间溃不成军,进口奶粉“乘虚而入”,迅速占领市场。为了防止全面溃败,国产奶粉迅速调整策略,退居三、四线市场,以“价格战”逼退进口奶粉的扩张步伐


之后,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下,国产奶粉行业得以经历重新洗牌,并试图进一步收复一二线市场。


“只要人类还要繁衍,婴幼儿奶粉这个行业就不会灭亡。只要人类还没有找到代乳品的食品, 婴幼儿奶粉这个行业就会一直发展。”雷永军在自己文章的开头说道。


然而,攻城易,复城难。要想重建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和热情,我国奶粉品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关阅读

三鹿十年:

消费者信心正艰难恢复

部分仍只信国外奶粉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曹旭还在读书,家里的牧场是父亲曹险峰在管理。这一中国乳业30多年历史中的最大突发事故令包括曹父在内的许多奶农始料未及。


在那场席卷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中,22家企业共68个批次的奶粉被检出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生乳需求急剧下滑,以三鹿为首的一批企业或旋即倒闭,或逐渐销声匿迹,曹家这样的个体奶农同样遭到严重打击。


中国乳业有30多年发展历史,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乳品只是做简单的巴氏杀菌,投递到户。


90年代中到21世纪初,乳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利乐软包装的引进延长了乳制品的保质期和销售半径,使伊利、蒙牛这样覆盖全国的大型乳企迅速崛起,对原奶的需求也大幅增长,原奶大部分是从个体奶农处收购。


在高速发展中,隐患逐渐形成。


高速增长的利益使好多人失去了理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葛武鹏向记者回忆道。


他在2002年-2004年去河北做奶源调查的时候发现,那里奶业年增长率达30%以上,但鲜奶菌落总数达每毫升800万-1000万个的情况比比皆是(当时的政府标准为不高于50万)。他当时就感觉那里“迟早要出事”。几年后,震惊全国的三鹿事件在河北发生。


事发后,大量鲜奶无人问津,奶农倒奶、杀牛,黯然离场,奶粉巨头三鹿顷刻间倒下,更多涉事乳企渐被淘汰。


“2008年三鹿轰然倒塌,是壮士断腕,去掉瘤子,但对中国乳业也是巨大打击,当年损失800个亿,间接损失到现在还没有消化掉。”葛武鹏感慨道。


三鹿事件是中国乳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拐点。


事件发生后的十年间,中国乳企加大了对奶源、生产销售安全和企业标准提升的投入,努力摆脱事件的阴影。


2017年中国乳业市场的总销售额为3753亿,是2007年的3.7倍,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


奶粉之外的乳制品,市场份额前十的企业大多是中国乳企;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是十年前的5.3倍,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伊利、蒙牛和飞鹤占有三席。


但消费者的信心并未完全恢复,不少消费者依旧只信任国外奶粉,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差距逐年拉大。


三鹿事件后,中国奶牛养殖业比较优势不足的弱点日渐凸显,落后奶源被加速淘汰。由于中国奶牛养殖成本较高,国产奶在与进口原料奶粉的竞争中力不从心,奶农日益陷入困境,这些情况也已得到行业和政府的关注。


采访中多位乳业人士向记者强调,政府2015年出台了惩罚力度更大的新《食品安全法》,奶粉行业的抽检制度也更严格,他们认为法律和制度的升级与严格执行能够保证奶农和乳企充分重视奶源,保证奶粉及各类奶制品的安全,希望向消费者传达“三聚氰胺消失了”“中国奶粉是安全的”这一信息。


但有消费者说,他们心中的阴影还在。


“我对于国产奶粉还是不相信。”北京妈妈耿妍丽对记者说。她认为,消费者的信任一旦被辜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违法添加物是吃到一定时间才会有反应,所有父母都是耗不起的。”她说,“如果喝了半年孩子出问题,我接受不了。”


奶粉经销商高先生对三聚氰胺事件记忆犹新。十年前,他在22家涉事企业之一的广东雅士利做推广工作。事件发生后,他参与了公司的善后工作,负责去商场撤货以及到顾客家赔礼道歉。他不愿意回忆上门道歉时的细节,只说:“当时场面很激烈。你只要想象一下,小孩子多么金贵……”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三鹿品牌退出中国市场,企业资产被三元集团接手,而其他品牌亦受波及。当时被检出三聚氰胺的22家企业有的倒闭、停产,有的转行,有的被收购。那些仍在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则大多不约而同地改了名字,努力想要摆脱当年的污名。


当时很多奶粉业从业者都没能躲过公司裁员,高先生做完善后工作不久也离开了雅士利集团,后来自己做起了奶粉经销生意。


亲身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他在挑选经销品牌的时候十分谨慎。“那件事对国产奶粉的影响我觉得还没过去,所以我现在优先选择进口产品。”


高先生告诉记者,“进口产品经过双方政府的检测,相对来讲问题少一点,负面报道也少。”据高先生说,代理进口奶粉与国产奶粉的利润其实相差无几,但是代理国产奶粉会让他更“纠结”,更“心累”。


从数据上看,过去十年间,中国乳业仍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2017年乳业整体销售额是十年前的3.7倍,高于中国GDP的增长,乳制品市场份额前十的企业大多是中国乳企;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是十年前的5.3倍,目前中国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伊利、蒙牛和飞鹤占有三席。


北京妈妈张巧云告诉记者,自己现在给孩子吃的是国产奶粉:“我不会因为几家企业的奶粉出事,就完全否定掉国产品牌。


来源:新京报、财经十一人


往期回顾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wujian1@staff.sina.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