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组织开展京津冀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
点击标题下「河北生态环境发布」可快速关注
“报告!由于连降暴雨,易县境内112国道一处临河路段发生一起甲苯罐车交通事故,罐车打滑撞到路边水泥隔离墩,部分甲苯流入拒马河,大量甲苯气体扩散到周边空气中。”来自保定市生态环境局易县分局的报告打破了拒马河边的平静。9月28日,一场以涉白洋淀入淀河流污染处置为主要情节的跨区域、跨部门联动综合实战性环境应急演练在保定市易县举行。
五个“第一时间”、四个“共享”,打造区域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模板”。
事件发生后,易县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逐级上报信息,由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第一时间通报北京市、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保定市人民政府启动先期处置和应急响应。接报后,北京市、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按照“五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要求,立即组织应急小组进行研判,部署工作任务,应急小组人员按要求携带应急监测设备,第一时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
自2017年起,京津冀三地每年开展一次突发水环境事件实战研究性演练。连续四年的磨合锻炼,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联防联控网络,已实现了三地统一调度、资源整合、力量互补,通过装备共享、药品共享、人员共享、信息共享,解决了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信息和调配主要由各地掌握,发生跨区域应急时存在信息不畅、缺乏灵活性、响应时间长等问题。
特别是,此次应急演练在情境设定中,河北境内发生事故,有可能威胁北京和白洋淀水环境安全,不会进入天津境内,但天津市仍然按照京津冀联防联控协议第一时间向河北提供了人员、技术支援,突出验证和深化了京津冀跨省联动、相互支援、共同处置的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效果。
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河段实行重点保护,增强应对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本次演练假设河北易县境内112国道一处临河路段发生一起甲苯罐车交通事故,部分甲苯泄露造成拒马河水体污染,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置,将会造成跨省级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威胁白洋淀、北京市水环境安全。
演练中,为有效拦截隔离污水,围绕不让受污染的水进入敏感水域的目标,以保卫白洋淀和北京水环境安全为核心,按照“以空间换时间”的思路,结合流域统筹,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河段,有序有效进行拦截、消解污染物。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切断源头、污染追踪、筑坝拦截、水利调蓄、技术削污等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扩散,成功化解污染风险。
通过演练,全面检验了京津冀跨省界重点流域上下游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检验了三地应急力量的快速响应、应急监测、应急处置和协调配合能力,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确保京津冀区域、白洋淀流域、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预警、科学研判、科学应对,凸显科技引领,应急处置智能化。
演练中,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就如何通过“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治理监管平台”对水环境突发污染应急事件的预警、研判、有效应对进行了模拟介绍。
该平台可以通过调用污染预测分析模型,实现对突发应急事件下游水质状况的模拟预测分析,并基于GIS地图预测全过程分析展示,包括预测时间、距离、影响范围等信息,实现模拟预测的全过程信息展现。演练中,模拟了在发生污染河流突发事件时,“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治理监管平台”如何对特征污染物进行识别、如何对污染团移动过程进行研判、如何对下游区域进行预警、采取何种措施可以更快速有效化解污染源的过程,以最优处置状态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治理监管平台建成后,通过构建水污染溯源、预警模型和视频数据智能分析模型,实现对白洋淀流域全要素监测分析、全方位监控研判、全环节监督管理、全时段预警防控,可以及时准确掌握入淀河流和淀区水质、水文动态,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为流域“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决策提供服务支撑,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演练活动通过播放视频、实战演练等方式,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信息上报、应急响应、污染源封堵及处置、水利调度、应急监测等环节进行演练,还原了真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处置全过程。
此次演练,河北省作为轮值组长单位,由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保定市易县人民政府承办,共24个单位联合参演。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中心、北京市、天津市生态环境应急部门相关领导现场观摩指导。河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派人员前来观摩,达到了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