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民日报头条:滹沱河又见芳草映碧波
点击标题下「河北生态环境发布」可快速关注
滹沱河治理后的景观。张晓峰摄(人民视觉)
如今的滹沱河两岸秀美如画。梁子栋摄(人民视觉)
然而,上世纪70年代以来,滹沱河曾一度干涸断流。2017年,石家庄市对滹沱河流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目前,滹沱河生态修复主体工程一、二期已完工,形成2147.5公顷水面、8165.7公顷绿地,三期工程将于今年4月底完工。如今的滹沱河,正在形成一幅“蓝绿交融、景美宜居”的生态画卷。
综合治理,让河道重现碧水清流
57岁的付振国,家住正定县城杨庄村,靠近滹沱河北岸。如今,走在岸边,他望着宽阔的河面,总能想起童年时代的场景:“小时候河里水多,我经常和小伙伴下河游泳、摸鱼,村民过河都是坐摆渡船。”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气候变化等原因,滹沱河石家庄段水流断断续续。“河水先是晚流早断,后来就逐渐变成常年断流了。”付振国说。滹沱河断流后,河道沙化严重,加上一些人违法采砂,河道黄沙四起、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此,付振国记忆犹新。为拯救母亲河,石家庄市修路筑堤、疏浚河道、回填沙坑,并建坝蓄水、植树绿化,对滹沱河实施综合整治。2017年,石家庄市出台《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暨沿线地区综合提升规划》,计划投资209亿元对黄壁庄水库以下109公里流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其中,主城区段以城市公园标准,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游憩场所;其他区段对河滩进行生态恢复,保护基本农田,对河滩进行自然绿化,形成绿色生态景观。
2020年“十一”假期,滹沱河生态修复一期、二期工程全线85公里向市民开放。小香山、滹沱花海、子龙码头、山顶花园……在滹沱河沿岸,一个个标志性景点形成生态景观长廊。
滹沱河再现美丽容颜,其背后也曾经历资金、水源、技术治理之难: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后,用水需求巨大,水从哪里来?两岸都是沙质土壤,绿化怎么办?还有征迁、垃圾清运、污染企业取缔等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资金是关键。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创新融资模式,除财政资金外,还通过PPP模式解决了资金和管理难题。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成为石家庄第一个河流治理的PPP项目。同时,石家庄用好上游水库水以及沿河污水处理厂中水,保证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后蓄水水面的静态水充足。但要想让水流动起来,依然困难。2019年初,水利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实施的《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在华北地区增加水源补给,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水源问题得以解决。与水源问题同样棘手的还有两岸绿化。在沙质土壤中种草种树绝非易事,同时还要考虑行洪标准、抵御冲刷。为此,石家庄市园林局组建专家团队,在滹沱河沿岸开辟试验田,增加数十厘米壤土来改良土壤,并试验适合种植的树种、花草。最终,海棠、碧桃、紫叶李、波斯菊等近300种树木和花草将滹沱河两岸点缀得多姿多彩。
“为保障河水水质,环保部门封堵了10家企业的排污口,沿线建成了8家污水处理厂,污染企业进园区,将污水处理达标。同时,通过监测控制中心对河道及两岸进行监控,决不让污水排入河道。”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前线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康文忠说。
“鸟越来越多了!”摄影爱好者梁玉龙用镜头记录着滹沱河治理带来的变化。近年来,滹沱河重现碧水,越来越多的鸟类开始出现在他的照片中,有苍鹭、白鹭、天鹅、野鸭,还有珍稀的震旦鸦雀。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滹沱河沿线河流、湿地、湖泊水生态环境恢复,形成了多种水环境串联交互的水面景观,为各类野生动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吸引了大批珍稀鸟类在附近栖息繁衍。据统计,目前在沿线已发现白鹭、天鹅、野鸭等野生鸟类20余种。此外,石家庄在滹沱河沿线种植适合两岸土质及气候的乔木、灌木及地被花卉草种,形成了种类丰富的植物群落。康文忠表示:“滹沱河生态系统的逐渐恢复,对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处副处长刘栋说,未来的滹沱河两岸,将发展观光型农业,把农业变成“美丽经济”。目前,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正在规划建设滹沱河高效观光产业园,根据《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暨沿线地区综合提升规划》,石家庄将在堤外127个村庄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休闲旅游。
河北省省管专家、曾担任河北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的李岚认为,滹沱河石家庄段分布着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等重点开发开放平台和主城区的新华区、长安区,在未来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来源:人民日报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专家观点 | 两年前已经建成投产的“未批先建”项目,应如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