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工苏作,鲜活如昨

角落生物 西浦回音 2023-06-13

“如果说人生真有让我们变勇敢的力量,无非就是简单的两点,有一个爱你的人,有一件你愿意做一辈子,也不厌倦的事。”

初临苏州,便与白墙黛瓦的淡雅和亭台楼阁的精致撞了个满怀。漫游苏州,更是被湖畔丝丝缕缕掺和着桂花香的晚风,把眼角眉梢都染上了化不开的柔情


细品苏州,恍然发觉总有一份随和又近乎懒散的味道从寻常巷陌的街角传来,你看平江路的市集盛着满满的人间气,似乎市集上个个零散的物什都带着点“没人买就自己拎回去享受”的气氛

它们拆开来看就像是烟火,是晚霞,是片片细碎而厚朴的美好;而合在一起却像是能让人触碰到的,一段捉襟见肘的日子,一段忐忑未知的等待,和一段苍白困惑的青春


开始或许不懂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后来才发现,这一段段的岁月,就是一个手艺人的一辈子

民间手艺流淌在历史的血液里,可谓蒙尘的明珠,自有照破山河万朵的力量。但是,传统手工艺的继承难度的的确确扼住了我们的咽喉,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它们的未来


几天前的课堂上,我们就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流行文化会取代传统文化吗?”当下的第一反应,自然是一句斩钉截铁的“不会”,千秋万载沉淀下来的文化,怎么会轻易消散?


那么又该做些什么把它们留在我们身边呢?在与两位非遗传承人的对话中,我似乎能给出更加有理有据的答案



苏州灯彩

上下拉动翻看这个书签

灯火阑珊处

构造流光溢彩的宇宙

苏州灯彩

用的是江浙丝绸

扎的是园林楼阁

画的是水墨丹青

夜幕降临

一盏盏苏灯

穿越千年翩然而至

纵然风尘仆仆

不减一份世味与风骨




“做灯分两种,一种给人家看的,挂在外面,亮了还要灭;一种给自己看的,放在心里,始终亮在那儿。”在苏灯匠人汪筱文老先生眼里,真正的苏灯自有神韵在,于他而言是一种荣誉,更是信仰。



可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间,近几年的灯彩行业实属寡淡,因此,面对久违的灯会,匠人们除了尽全力将苏灯魅力发挥到极致外,还做出了创新的尝试


将传统的提杆改为长链,古朴典雅的苏灯成了小巧精致的“流动的苏灯”,装点人们的生活,更是被央视镜头捕捉,化身中秋灯会别具一格的风景


十年匠人,百年匠心,对做工繁复的苏灯来说,“守”艺难,但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就有希望在。点点星光终会洒落凡间,我们会跟着苏州灯彩走近“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宇宙,流连忘返



苏州船点

上下拉动翻看这个书签


浮光跃金间

寻觅安适自得的风情

苏式船点

应水而生

昔日才子佳人品船点

三分为了果腹

七分是为了情调



“两岸山塘,一叶轻舟”,如今文人骚客仍能泛着一尾渔船,看船桨裁开清波,听细碎的水声如鱼接喳,嗅清甜气息从文火慢蒸的船点里溜出,还有船夫不经意间哼出的苏州小调,浮至眼前,伸手一抓,又散去天边






但若是无处觅得舟楫一艘,那就去趟得月楼,尝尝寻常饭桌上的手艺吧


非遗传承人董嘉荣老先生是曾经的船点头牌,如今弟子们名声大噪,他却深藏功与名,带着不如昔日的身体,安心承担起了照顾孙女的责任



一老一小早就融进了彼此的生活,于是在面对儿女要把孙女接回去住的请求时,“手抖了,做不好,毋宁不做”的老匠人董嘉荣决定为孙女破一次例。

在孙女睡着后,黑夜里亮起的一线烛光,昭示着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斗争


一揉一按,用颤抖的双手包裹起期许,一描一画,用几十年的技艺打磨出思念


“只是希望若干年后,孙女会记得一道特别的船点,那是身为船点大师的爷爷,亲手制作的。”


老一辈手艺人爱惜自己的羽毛,视一点一滴打出的名声重于生命,但总有那么份融进骨血里割舍不掉的柔软,轻而易举的击碎给自己立下的条框,闯进最靠近心脏的位置


用这一代荣耀去照耀下一代年少,我们相信,记忆会比人的生命走的更远



苏州手艺


苏州民间手艺的魅力,不仅限于苏灯和船点,更蕴藏在这座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间


国家非遗传承人对话,他们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他们是时代印记的守护者,更是文化创新的开拓者;他们为青年人回望历史提供深沉的视角,更为青年人展望未来留守扎实的根基


#

“流行文化会取代传统文化吗?”可能许多工匠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但他们都在默默无闻中,承载了这个国家的温度,就像森林里的一棵树,不会意识到自己是一棵树,但是,如果没有他们,森林将不复存在

#

曾听一位匠人说过:“我们学的行当就像一件烂棉袄,他不见得能让你风光体面,却能在最冷的时候为你遮风御寒。”

#

世世代代的守护,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一定也曾崩溃,但所幸有一块蘸着热血的布料,被裁剪成了刚刚好的样子,让他们最终选择了希望

#

也许你我的生命里也都需要这样一件烂棉袄,让我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不丧失笑的能力,尚有一丝力量去看万物生长,岁月生香



#

流行文化是否会取代传统文化?

我会给出更加坚定的答案,不会。

#

因为只要有一群人还愿意讲,只要,我们还愿意听,我们会让民间手艺在世界回荡,把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的人听


有机会啊,就邀你泛舟游于碧波之上,提一盏苏灯,品三两船点,于觥筹交错之间笑谈风雨,听我们把故事慢慢讲···


 



往期回顾

捡一片巴洛克的落叶

快来!这里是一份超全的撸猫指南

借一片来时的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