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大件事黄金24小时榜 ▎有毒玩具、辣手摧花…哪些政府部门转危为机?

2018-03-29 傅静怡 深圳大件事


深   圳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聚焦着全世界的眼光

在深圳任何一个本地化的事件

都有可能备受全国,甚至全世界瞩目

罗尔诈捐事件、水贝村巨额补偿谣言事件、深圳女律师炫富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往往带着“蝴蝶效应”,抽丝剥茧中会发现相关部门或机构的危机应对在其中的效果不容小觑。


深圳每周什么事老百姓最关心

深圳每周又有哪些问题被解决?


在舆论的旋涡中

如何给所有人一个满意的答案

又该如何最快速的解决最民生的基础问题

我们决定给出一份“建议”


从本周起 深圳大件事将定期推出

“黄金24小时榜单”

 政务危机应对榜    政务热点事件传播榜  


深圳,同时也是全国最早提出政府发言人制度的城市,正如发言人制度推动城市更好发展一样,深圳大件事推出“黄金24小时榜单”,也是针对城市发展给出的建议。


通过媒体第三方的观察分析

给政府或机构在危机管理舆论引导

不一样的角度和灵感



这些事情一定早已刷爆了你的朋友圈

你怎么看?又打怎样的分数?

不如先听我说说

♐  近3万辆小蓝单车“坟场”、有毒玩具潜入深圳校园,上周,一些涉及民生的热点事件成为媒体报道关注的焦点;交警曝光行人闯红灯、向日葵花田遭游人摧残等一系列争议性事件也在网上引发围观。


涉环境、食品安全、交通、教育类的“危机事件”较多,但一些部门因及时应对、处理得当而“转危为机”。

案例分析

LET'S  GO



●  市民中心向日葵花海被摧残 

——缺乏舆情敏锐,错失应对良机



点评:市民中心出现一片向日葵花海,从一开始美景刷爆公众号,到后来花残遍地的强烈对比。消息最先在网络传播并由媒体报道,相关部门已经丧失主动发布消息并引导错峰出行的最佳时机,此后一步慢步步慢,面对大量参观人群的涌入以致花海遭到摧残,一而再再而三错失良机,在预判上缺乏应有的敏锐


而事后的监管措施虽然跟上,却因为仍停留在简单的通报上,难以消弭舆情已经产生的影响。在踩花事件发生后,缺少紧急处理和应对


●  深圳一小区保障房被指与商品房隔离

——需要报道施压方介入,本无过错也有错


点评:在深圳连推数年的公租房,配建保障房与商品房被分割管理的问题不少见。一个小区,两种待遇,极易成为网络关注的热点题材,在连续报道的压力下,终于让相关部门正式介入。此后,在媒体连续报道追问下,龙岗区住建局表示,已约谈并督促开发商和物管做好相关工作。


●  深圳街头曝光闯红灯行人信息 网友质疑遭侵犯隐私

——主动发声才能打消质疑


点评:行人闯红灯被曝光,原本是为了遏制“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顽疾,本次深圳曝光闯红灯者的个人信息之所以引发质疑,一是因为交警未在其官方平台对曝光行为进行提前告知,有损公众知情权;二是在曝光过程中,未注意到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反映出了执法者意识不足。网络质疑声逐渐扩大,主管部门才将信息泄露的板块做了技术处理。如能主动发声解释,引导公众关注此举的警示意义、治理效果和技术创新,更能获得认可。


●  最强“雷暴”失约 深圳气象解释:被大风吹跑了


点评:“极端天气”备受老百姓关注,多个公号收获10万+,但后来“雷暴爽约”,让市民诟病提问,深圳天气第一时间发布原因:被风吹跑,虽然回应及时,但如果能对合理性辅以解释,会让人对其中缘由能更知其所以然,挽回“天气预报”的公信力。不过,深圳天气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正面回应的意识,还是彰显了主动


●  深圳再现“共享单车坟场”数万辆废弃车堆

——需要时间解决,但要拿出善意和诚意



点评:3万小蓝单车堆积路边成“单车坟场”,多家媒体跟进报道,航拍视频在网络大量转发。随着几家共享单车的接连倒闭,如何安放废弃车辆而又不侵占城市公共空间,给城市管理者带来极大考验。


目前来看,和民众对共享单车的高度关注相比,相关部门的预案、应对以及对民众情绪的安抚,都未能及时匹配。也许面对共享单车这一新事物的冲击,相关部门仍需时间来寻求解决之道,但在这个过程中,以善意和诚意来面对问题,放低姿态积极和民众沟通,都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民众对于政府监管缺位的质疑,获得更多的理解



过去一周

除了上面那些全城焦点

但有些无心插柳但找准契机成就热点大事

有些费力宣传但却不得回音

到底原因几何?我们一起来看

对过去一周深圳的热点事件进行盘点,不难发现各热点事件虽发生主体不同、传播路径不同,但却有着相似的遗憾:传播途径稍显单一


在热点转化上,深圳供电局的蓝色车厢无疑是一个找准受众关注点精准策划的优秀案例;而深圳交警关于“外卖最严交规”的一系列宣传,将前期网民对热点新闻事件的关注进行了有效转化。这些或优秀或不足的案例告诉我们,很多事件如能有更恰当的传播手段,自然会收获更好的传播效果。



案例分析

LET'S  GO



●   地铁1号线惊现蓝色专列!深圳供电局“省电”事件营销

——自造热点,带动线上线下同互动



点评:深圳供电局已连续9年举办了“地球一小时活动”,而今年的创意再次让人眼前一亮。网感十足的宣传口号+深圳人流量最密集的1号地铁+微信扫码互动环节+公园观星的线下活动,自带流量引起了普通民众和媒体的重视,获得了稳定、庞大的曝光度。


●  深圳外卖骑手交通惨剧后 交警发布“史上最严”交通交规

——“借势宣传”,多角度齐发会有意外收获


点评:深圳外卖骑手交通惨剧引发市民对于城市内摩托车、电单车问题的集中反馈。深圳市交警第一时间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视频、制图、文字等)还原案件,解剖真相,并借助热点事件推出了普法教育和现场监察行动,用数据和事实形成了线上线下针对不同受众的多维度宣传,也因此收获了大多数市民的点赞和支持。可称为“借势宣传”的成功案例。


●  深圳人2017年吃的安全吗?深圳首发白皮书

——晦涩难懂的发布自然不得人心


点评:“民以食为天”,原本关于吃的安全总会成为深圳人关注的焦点。但本次的白皮书发布内容较为生涩难懂,受众很难从现有的文字信息中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也会让人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虽然本次内容在深圳全城媒体中均有发布,且频次较高,但点击量均说明传播效果有限。


如果在干枯的数据以外,在落地部分多写解释和引导,在公布中多采用图标和动态演示的方式,告知哪些安全哪些不安全,让“白皮书”的可用性、可介入性更高,相信效果会更好。


●  深圳时装周收官 观众超过8万人次

——善找宣传点,引发受众共鸣



点评:深圳时装周,本应是能在全市带一波节奏的大事件,但悄悄地结束正如其悄悄的开始。深圳本地其实对此类新闻会关注度并不算低,但本次时装周并没有见到有效且准确地信息投放,如果在受众上可以分类引导,完全可以在本土获得更高传播力度。


深圳的时尚角度、未来时尚潮流都应在本次活动中得到彰显,但却未能在本地时尚icon宣传中见到。若传播手段更加多样或能让受众提高了解度和认可。目前传播手段仅为发布消息,显得单一。



统筹:南都记者 傅静怡 

统计分析:南都记者 傅静怡 黄玮 周世玲

制图:刘寅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