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震惊社会,四大谜团待解,深圳启动调查!


今天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周一

早晨有地震

到了午间

来自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

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于11月在中国诞生

并且迅速得到各界广泛关注



然而

事件刚一曝光

关于这项研究和研究背景的质疑声

却争议不断


来源:新浪微博


除此之外

  ❶ "基因编辑婴儿"是否属实  

  ❷ 审查申请书上的签名或是伪造  

  ❸ 背后支持机构浮现"莆田系"身影  

  身陷事件漩涡,医院竟矢口否认批准研究  

都把事件推入风口浪尖

一石激起千层浪

来龙去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大件事君为你追问到底



追问1:

基因编辑婴儿诞生是否属实?


根据人民网的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


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


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据了解,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一消息,系该技术团队领头人、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向外界透露。


有媒体曾通过邮箱联系到贺建奎,但其表示在香港开会,截至目前并未现身回应相关质疑。


不过,他此前曾通过视频对婴儿进行介绍:



正当公众对于

婴儿诞生是否属实感到充满疑问时

一份有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

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见诸网络



申请书上显示——


CCRS基因编辑项目起止时间是2017年3月-2019年3月,上面有医学伦理委员会成员的签名。


不过南都记者却了解到,上个月刚刚从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离职的医务部主任秦苏骥介绍,根据申请书显示的时间,其当时还在医院任职,同时他也是伦理委员会成员。


但是我并没有印象,医院开过这个会议。


作为伦理委员会成员,他的签名没有在申请书上。秦苏骥介绍,他特地去找了上面有签名的前同事了解情况,几名前同事表示——


❶ 自己并没有签过这张申请书;

❷ 没有印象召开过有关这个项目的会议;

❸ 签名可能是伪造。


我一点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


秦苏骥表示,以他当时在和美妇儿科医院当时的职务,如果有这个事情,他应该要知晓的。同时,医院伦理委员会除了医院内部人员,还有法律界人士、社会界人士共同组成,但是这张申请书上,并没有看到法律界人士、社会界人士成员的签名。



带着这个疑问

我们来到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

试图破解其中真相


追问2:

医院是否涉及"基因编辑婴儿"研究?


对此,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下称深圳和美医院)方工作人员表示——


❶ 对于此事“目前并不清楚真实性”

❷ 就“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表为何是我们医院”正在进行调查中。



不过相对于深圳和美方面的回应,南都记者通过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却发现相关试验的备案文件,其项目名为“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即本次通过基因编辑诞生的免疫艾滋病婴儿项目。


而在伦理委员会一栏上,南都记者看到批准本研究的伦理委员会,是“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


图片来源: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既然项目

❶ 是在深圳和美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批准

❷ 且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备案公示

但为何医院却对此"不知情"?


对此,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总经理程珍则在今日下午时表示——


❶ 这个实验不是在和美妇儿科医院做的;

❷ 孩子也不是在和美妇儿科医院出生的;

❸ 网上流传的那张申请书,医院也不了解情况,目前正在调查核实。


随后,南都记者来到深圳和美妇儿医院,针对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一事,院方表示自己在“背锅”,其中一位自称负责医院后勤的谭总告诉记者,目前医院正在就此事展开调查。


“可以确定的是孩子并不是在此出生,实验也不是在这做得,至于那份伦理审批单只有签名字迹是医院医生的,但并不是他们主动签署的。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医院大堂里的项目公示表里,并没有与基因有关的项目。除此之外,现场一位医生告诉南都记者:“她在医院并没有听过贺建奎,也并不知道贺建奎与医院有在合作。”



深圳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主任杨峥嵘介绍,这个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还没有经过充分证实。但是,理论上,父母都是艾滋病患者也可以生健康孩子。最简单的方法是,双方都进行成功的抗病毒治疗,达到病毒抑制,就有很大几率生健康孩子。如果不放心,还可以通过体外“洗精”+试管婴儿技术生孩子,不过这个技术国内比较难操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除了审查申请书上的签名涉嫌伪造

这家和美妇儿科医院的背景

也遭到质疑


追问3:背后支持机构

为何会浮现“莆田系”身影?


据此前一名曾在医学伦理委员会担任委员的专家向南都记者表示,按照此前惯例,像基因编辑等技术等临床研究,实际上是不需要向卫计部门进行报备,只需要医院内的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即可。


那么这个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

到底是一家怎样的机构?


南都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了解到,该医院系由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有限公司(下称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控股92%。


南都记者发现,贵阳和美妇产医院是和美医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和美医疗管理咨询分别由两家港资企业和美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及锐昌有限公司进行控股。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南都记者还了解到,和美医疗集团旗下有港股上市公司和美医疗,据该公司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收为5.08亿,净亏损269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

南都记者通过天眼查等资料查询了解到,上述公司高管、法人均指向一名名为“林玉明”的人士,资料指出其系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担任董事长、高管、法人的医院及投资机构共计27家。


而南都记者通过过往公开资料发现——


林玉明

系国内民营医院

"莆田系"的代表人物之一

并被媒体称为"莆田系第二代"



南都记者留意到,林玉明其所担任法人及高管机构面临的法律诉讼为199条,法院开出公告共计36条。


事件逐步发酵

而贺建奎所在的南方科技大学

对此又将作何反应?


南方科技大学:

该研究有违学术伦理


对此,南方科技大学发布关于贺建奎副教授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的情况声明称:


❶ 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❷ 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❸ 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要求科学研究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

网传122位科学家联合发表声明

强烈谴责"基因编辑婴儿"这一做法


122位科学家发联合声明:

强烈谴责“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


122位科学家在新浪微博“知识分子”账号上发布联合声明,对“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强烈谴责。


这条联合声明称,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国家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以下为声明全文:



不仅舆论一片哗然

更有科学家一面倒的声音

自然,我们的追问也不会停止!


追问4:"基因编辑婴儿"

是否有悖伦理?


对此,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于今晚6时正面回应称:基因编辑婴儿涉事医院未按要求备案!


回应详情: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启动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


11月26日,有媒体报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引发公众对该项研究的安全性与伦理性的热议。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明确规定“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是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应当设立伦理委员会,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伦理委员会独立开展伦理审查工作。医疗卫生机构未设立伦理委员会的,不得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并在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登记”。


深圳市参照该《办法》对省级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的相关职责要求,建立了“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并已开展“从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已设立伦理委员会的备案工作”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经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向公众进行公布。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

2018年11月26日




说了这么多

我们不妨一同来了解

这个造成如此轰动的

"基因编辑婴儿"指的是什么?

它究竟有哪些优势及风险?

(以下内容来源于@果壳网)


基因编辑"造人",技术是否安全?


“基因编辑婴儿”是指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修改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的基因。


这个技术以前也有很多研究者做过,但是都会在胚胎发育极早期就中止。让修改过的胚胎完全发育直到诞生,这是第一次。



这次编辑了什么基因?


是把编码CCR5蛋白的基因修改成了它的变体CCR5Δ32,这里的三角形是希腊大写字母“德尔塔”,意味着它少了32个碱基对。


CCR5是一个负责免疫的基因,在自然界里已经存在CCR5Δ32这个突变了。研究者发现,CCR5Δ32的历史很短,只有约一千年左右,它的频率历史上一直在快速增加,说明它总体来说应该是好东西。


通过编辑获得CCR5Δ32

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最大的好处是

拥有它的人对HIV-1有很强的抗性


不能说这意味着对艾滋病完全彻底的免疫——HIV病毒的毒株很多——但这个抗性是很明显的。(不幸的是,它不能保护中国目前最流行的毒株。)


考虑到HIV传给人不过几十年,这并不能解释它历史上的频率增加,所以它应该还对历史上某些流行病也有好处。


CCR5Δ32也有缺点,会对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带来不良影响,比如遭受一些黄病毒属病毒(如西尼罗河病毒或者蜱携带的脑炎)感染后,有更高概率出现严重的症状。流感的死亡率可能也会增加。



现在HIV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人群中CCR5Δ32增加应该还是好事情,但是对于具体的个人,特别是刚出生的婴儿,就不好说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身处艾滋病高危中,一个人完全可能过上一种西尼罗河病毒比HIV更危险的生活。


更何况,使用CRISPR进行编辑,这个操作本身就是有风险的。


CRISPR基因编辑的风险在哪里?


CRISPR作为基因编辑工具虽然强力,但是会有很多“脱靶"——错误地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它的脱靶率依然是一个争议中的话题。


在有些领域,脱靶不是大问题,比如如果我要编辑一个农作物,那很简单,编辑完了之后养养看,不断检测各种指标,如果出了问题,扔掉重来就是了。


但是在人类胚胎编辑里,脱靶就是大问题了,因为你只有一个检测窗口——那就是胚胎早期。等到胚胎发育起来再发现问题那就晚了,你总不能把一整个活人给扔掉。


而且,这个人长大成人之后还要结婚生子的,脱靶带来的错误编辑还会传给后代。


当然研究者肯定知道脱靶的风险,我也相信他们一定尽了一切努力来测序筛查防止脱靶的出现,但是目前的技术毕竟是有限度的,对人类胚胎进行操作,风险还是太大了。


收益不能和风险相抵吗?


在这个案例里,比较难。


按照常规,一种新的遗传治疗技术,会首先在患有遗传病的人身上使用。把病治好是一个毫无疑问的收益,这个收益可以和新技术的风险相抵。


但这次基因编辑不是治好遗传病,而是获得对一种疾病的抗性,同时小幅增加另外一些疾病的风险。虽然HIV眼下是很重要的威胁,但并不见得对每个人都是如此,也不能预测未来如何。毕竟,已有的HIV阻断疗法效果已经非常好了。所以,这个收益本身就很不明确。


更糟糕的是,根据美联社的报道,这次的双胞胎里,至少有一个没有完全编辑成功,换言之这个孩子没有获得真正的抗性。没有抗性,却还是遭受了编辑过程以及它伴随的脱靶风险,这个场景就很不好了。按照常规,没有编辑成功的胚胎就不应该允许它长大才对。


这个实验如果成功

意味着什么?


技术上讲,基因编辑胚胎不是新鲜事,大家等待的突破不是编辑本身而是如何避免脱靶。还看不出这个新实验是否有所突破。


日常现实中,这不会带来什么巨大变化。HIV抗性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特征,这个基因也已经存在于人群中了。我们真正关心的“设计婴儿”的那些特征,比如外貌或者智商,都太过复杂,短期内设计不出来(除非你愿意全盘照搬爱因斯坦或者霍金的基因)。


真正值得担忧的,是这个案例暴露出来的监管不足。干细胞疗法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医疗新技术,但因为国内监管不足,很多黑心诊所都在打着它的名义进行昂贵而无用(甚至有害)的所谓治疗。我很担心CRISPR胚胎编辑也会变成这样。


事关人类生命安全

岂能容忍一丝马虎和草率?

孩子的健康成长高于一切

关于真相

我们还将持续追踪到底!


🏃🏃🏃

*有什么想说的,也欢迎给我们留言*

👀


采写:南都记者 肖云龙 李榕

摄影:南都记者 胡可

编辑:雷宇


✪ 台湾海峡6.2级地震!很多深圳人被晃醒!有学校学生冲到操场...网友拍下震感画面

✪ 深圳“奈雪的茶”创始人发朋友圈喊话怼喜茶抄袭,喜茶创始人回应

✪ “我想通过这种方式留在深圳”,90后小伙患癌病重,这个决定让人泪目















点左下角看更多深圳大件事

真相如何,我们将继续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