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项官方“智囊”课题透露深圳思考新重点,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一年一度的“深圳市政府重大研究课题”日前正式公布,在这份多达14项的研究课题中,可以看到深圳关注的重点领域。
关键词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国企民企、宜居宜业宜游、土地整备、深港合作、医保养老、知识产权保护、智能经济、前海模式等等。
深圳市政府2019年重大研究课题(14项)
1.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增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研究;
2.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极点带动策略背景下,优化深港战略通道和交通布局研究;
3. 深圳国资国企收益管理研究;
4. 深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研究;
5. 特大城市土地高质量利用研究;
6. 深港澳深度合作研究;
7. 深化医保政策改革研究;
8.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9. 深圳企业“走出去”海外利益保护研究;
10.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模式研究;
11. 深圳打造智能经济发展先导区策略研究;
12. 深圳与珠江西岸城市合作研究;
13. 深圳开展异地产业合作的路径和政策研究;
14. 深化拓展“前海模式”研究: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
综合来看不仅涉及到
从宏观到民生的方方面面
也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
在去年12月份对于深圳的批示
深南大道。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顾威 摄
实际上,每年的“深圳市政府重大研究课题”都是由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代表深圳的官方意见征集,研究结果将为深圳发展起到决策参考作用,为深圳重大政策起到决策参照的作用。
对照这14项研究课题的具体内容,能窥到一些今年深圳的工作思路、官方决策和破题方向。
14个课题中7个有关大湾区建设
深圳对湾区相关研究更具针对性
继2018年《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作用研究》、2017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研究》,以及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路径和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出台后——
可以看到的是
今年对于湾区的课题研究
变得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
首先,2019年市政府重大研究课题中,直接涉及到粤港澳大湾区和《规划纲要》的内容,就多达7项课题,包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增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极点带动策略背景下,优化深港战略通道和交通布局研究》《深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研究》等等。
这7项课题中,分别包括了宏观层面、交通、深港澳合作、科技创新、珠江西岸、前海共七个角度的研究。
可以说从制度管理、
城市合作到基础建设
提炼了《规划纲要》对深圳规划的关键信息
在今年2月份《规划纲要》出台后,深圳要怎么落实就成为了摆在眼前的第一大问题,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率先表态,表示要“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规划纲要也为深圳带来了新的活力,从科创、产业、交通等方面,开年后的深圳都进入了“快车道”。
深圳在此之前更多的是着眼于城市自身发展,而湾区带来的合作空间、想象空间、施展空间,则让深圳有了更大的发挥舞台。
4月24日,福田中心区。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顾威 摄
深圳释放“深水区改革”增强信号
城市范例目标下有新思考
这一次的市政府重大课题中,同样也透露了深圳在湾区背景下自身“定位升级、规划升级”的信号。
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增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研究》课题的说明中,称:
研究深圳如何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城市范例指导意见,提出深圳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现代金融、对外贸易、改革开放、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具体措施,谋划重大项目,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增强深圳在建设国际一流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深圳市民中心。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顾威 摄
去年1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其中指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深圳在经过认真总结、归纳、分析,制定的路径是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现代金融、对外贸易、改革开放、营商环境等方面”入手。
而在过去大力度改革的基础上
深圳还在筹划“深水区”的改革方向
比如在去年出台了“营商环境20条”后,今年还要出台“加强版”的营商环境改革方案,从频次和力度上足见深圳制度改革的决心。
不光是制度改革上升级
在城市定位上也进一步升级
《深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研究》课题中指出“深圳在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指出,打造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典范,建设和谐美丽宜居湾区城市”。对标《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可以看到,深圳在 “先行示范区”的定位基础上,加强了“宜居宜业宜游”为抓手,这对于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居民生活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两个扇面”定位瞄准“交通枢纽”
向珠江西岸辐射成新研究方向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在基础建设的互联互通上。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极点带动策略背景下,优化深港战略通道和交通布局研究》课题中,深圳的交通布局从过去城市级别的规划表述,变成了“全方位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的是“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紧密高效一体化发展,强化对外连接全球经济网络和对内辐射区域腹地‘两个扇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深南大道罗湖方向。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顾威 摄
从对外和对内两个方向,来研究深圳的交通布局,可以看到的是“交通枢纽”成为深圳的下一个目标。
在近日深圳铁路投资建设集团透露将拟建设13条对外铁路通道,直达深圳东向和北向多个城市,不少观点指出“未来深圳将会成为继广州之后的珠三角第二个交通枢纽。”
同样是为了构建“1小时生活圈”
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
一直被忽视的“深圳向西辐射力量”
在深中通道的布局下又有了新的可能
这种可能在今年的市政府重大研究课题中被单列出来,做成《深圳与珠江西岸城市合作研究》的研究课题。
南都记者注意到,3月29日,顺德的招商推介会在深圳南山区举行,这是时隔两年后顺德再次来到深圳“揽金”,在推介会现场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说道:“顺德需要深圳,深圳的产业外溢首选地就是顺德。”
实际上不仅仅是顺德有了来深招商的新动作,在此之前,同样位于珠江西岸的江门,去年曾赴深圳招商近200次,开了8场深圳招商推介活动。
除此以外
肇庆、中山、珠海等
珠江西岸城市也都深圳互动频频
对于珠江西岸的城市来说,他们来深圳招商,看中的是深中通道全线建成通车后,半个小时从深圳到达中山的便利交通,从而可以承接深圳向西辐射的产业溢出。同时,对于深圳来说,深中通道的建成和向西产业溢出的打通,也为深圳带来产业互补的合作机遇,进一步解决土地供应不足等问题。
三个课题关注“深港合作”
深度融合下挑战与机遇并存
同样在湾区规划下,深港合作作为三个“极点带动”之一,如何强强联合是眼下深港两地、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关心的重点。
作为今年的课题也分化成了三个方面,分别是《深港澳深度合作研究》《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模式研究》,以及《深化拓展“前海模式”研究: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
资料图。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霍健斌 摄
首先在深港澳合作的领域上
课题说明中指出要“围绕深圳与港澳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民生、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平台建设等领域深度合作”而且瞄准方向是项目、平台及政策。
这在今年的深港合作会议和深澳合作会议上,不约而同把支持香港、澳门青年到深圳创业、就业列为了重点项,并圈定了一些项目要进行深入合作。
而在这些圈定的项目中
落马洲河套地区无疑是关注重点
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模式研究》的课题下,如何一方面利用好香港的科研优势,另一方面利用好深圳的研发转化能力,完成两地科技创新的深度合作与融合,也是当下深圳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怎样发挥各自的优势,过去一段时间学术界、政界都做过一定程度的论述,比如用两地高校合作的模式来完成科研上的深度对接。根据统计,目前已有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设立了72个科研机构,转化成果及技术服务近300项,粤港联合创新资助项目达151个。
不仅仅是高校,在今年的深港合作会议上,深圳市长陈如桂还透露,落马洲河套地区将探索实施特殊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这一方面也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模式研究》的课题相符,释放出求新求变的信号来。
而最后的“前海模式”如何强化拓展,在面临着区域经济与跨境发展的双重要求下,前海对于深圳、湾区的意义也发生了新一轮的变化,而在《深化拓展“前海模式”研究: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的课题说明中也直言不讳的提到“思考前海发挥引擎作用面临的困境”,这一课题相信不是个短期话题。
2018年4月24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举行成立三周年新城建设三周年市民开放日活动,片区内新建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霍健斌 摄
解决“大城市病”
深圳探索“土地利用”与“异地产业合作”课题
在城市课题的背景下,创新是最大的看点,而在今年的市政府重大研究课题中,本身就能见到模式创新的一些思考。例如解决“大城市病”的背景下,就提出《特大城市土地高质量利用研究》的课题研究。
对比2016年市政府重大课题中《深圳城市人口承载力研究》课题研究、2017年《人口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研究,今年再度回归的“人口与城市”研究的说明中指出:
资料图。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赵炎雄 摄
可以看到的是
深圳土地空间的不足
直接带来的是制造业外迁的难题
制造业向外走带走的有时候不仅仅是工厂本身,还很有可能是整个产业链的集体出走,对于深圳这样一座重经济的城市来说,制造业外迁和土地供应不足的危机一直笼罩在城市上方,需要拿出解决方案来,怎么打好组合拳,应该留下哪些制造业,怎么用好飞地模式,都是探索项。
2018年12月2日,深圳欢乐海岸,指着天空拍合照的年轻人。南都记者 刘有志 摄
而在今年的《深圳开展异地产业合作的路径和政策研究》课题中,也提到了“研究深圳在国内外产业投资、园区建设的做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围绕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发挥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开展异地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业有序外溢发展的新路径和政策措施”。
可见这一问题,不仅是要解决“大城市病”,还有从国家意义层面上的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的探索,深圳的探索意义不言而喻。
资料图。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霍健斌 摄
🏃🏃🏃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给我们留言~*
👀
采写: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傅静怡
摄影: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赵炎雄 胡可 霍健斌 顾威
编辑:雷宇
✪ 这是凌晨3点的深圳!复联4首映破纪录,有人连刷两场上班,看了的都……
✪ 深圳首个宠物公园冲上热搜,画面太萌!游客:再远也要打车来
✪ 学费一年15.6万!深圳一新盘被曝建高价配套幼儿园,开发商被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