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份“改革目录”透露,深圳要建决定城市命运的“三个区”

傅静怡 深圳大件事 2019-06-03


今年一开年,在深圳召开的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市委书记王伟中提出了“开年四问”。


他向与会的干部提出:


开年四问

❶ 思想上还有哪些不解放的地方,如何更好开动脑筋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

❷ 改革上还有哪些不深入的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哪里?

❸ 工作上还有哪些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制约工作落实的困难和问题在哪里?

❹ 我们这届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拿出怎样的新担当新作为?

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


为此

深圳市委市政府拿出了“阶段性回应”


像4月底,深圳就发布《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在这份“改革目录”中,一口气推出了9大类40项改革任务。


可以说

这每一项改革任务的背后

都对深圳的未来有着深远影响



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三个区”

分别指向先行、试错、协作



翻看这40项改革任务,为什么是这些任务?这些任务难度在哪?在第一类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就能找到一些答案。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今年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一共提出了10项具体的改革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10项具体的改革任务提到了“三个区”,分别是: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新经济创新试验区、深港科技合作区。


实验区、试验区、合作区,这三个不同的表述来看,深圳经济体制的改革承担着先行、试错、协作这三种不同的角色,可以说这三种角色就是改革的“底色”,所有的改革任务都围绕着这三个目的存在。


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41项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一流还有长路要走


在5月7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发布了10个方面41项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这一次的41项举措,是在去年提出的“营商环境20条”基础上有了更新。


例如将开办企业商事登记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6月底完成个体工商户登记“秒批”、香港、澳门投资者可在当地“一站式注册深圳企业”等等简化流程的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的优化在“退出机制”上也有了规划。计划扩大企业简易注销适用范围、简化注销程序和申请材料、压缩清算公告时间免除公告费用、建立“企业简易注销一窗通”将办理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等多个举措。



实际上,作为第一个改革任务,有关“探索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是40项改革任务中唯一一项由深圳市委书记和市长双双牵头的改革任务,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对于企业来说,简化的办事流程、透明的办事环节、合规的退出机制、有力的市场监管、完善的产权保护,这些是企业留在深圳的理由,也是深圳经济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


然而怎么掌握好“度”,如何在过分干预和市场调控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接轨国际市场要求,这些仍然还是深圳的“功课”,也理应对标香港等城市来完善自身。


新经济创新试验区

  

 深圳要为“新经济”开路

“精准滴灌”“适度松紧”成看点


如果说深圳营商环境的改革是一年比一年精细,那“新经济创新试验区”的改革则更为宽泛,整体上来说更像是画了一个框架。


为什么深圳

要为“新经济”开路?

这和深圳的经济现状

有着直接关系


4月29日,深圳市统计局公布一季度数据,工业占比下滑,但仍在四成以上,三产结构由上年同期的0 .1:40 .5:59 .4调整为一季度的0 .1:40 .1:59 .8。与此同时,深圳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 .9%和11.6%。



结合深圳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力发展“新经济”实际上是契合了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城市土地日益紧张的状况下,制造企业面临着市场的重新洗牌,实体经济存在着一定隐忧,从去年到今年的经济数据中都能看到这种隐忧存在。


对于深圳来说,这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过渡期,不仅经济数据会有波动,经济架构也会发生结构性转变,这也直接决定了深圳的下一个40年还能否全面领先。


在此基础上,结构性改革仍然是目前经济领域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还要特别注意金融风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影响一些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



按照此次改革规划所说“建立符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新经济监管服务体系”,如何完成“精准滴灌”和“适度松紧”将成为制度改革的关键点。


值得注意的还有“建立保障和规范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框架”的相关表述,在面对新经济带来的新格局下,自由的市场和法律的约束之间,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需要为市场合规画出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深港科技合作区


实现港澳与内地制度衔接

河套需有相关配套政策


今年2月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如何实现内地城市与港澳的制度对接,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突破点。在这一问题上,深港两地早就做了多番探索。不仅有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还有落马洲河套深港合作区,在合作模式上既有一些过去的经验,也需要一些全新的探索。


深圳和香港落马洲河套地区及周边(2018年5月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毛思倩 摄


5月7日上午,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取得又一项新的实质性进展。香港科技大学与福田区正式签约,成为首家入驻合作区的香港高校。


根据签约内容,项目落地后香港科技大学将依托其深圳研究院,连接香港和内地的科创及产业资源。


福田区将支持港科大围绕合作区重点产业方向,布局科研团队重点实验室、工学院微电子分支机构以及蓝海湾孵化港。



而在这场签约中

深港两地释放的信号

都是在关注要素的

流通、治理模式的衔接


再往细一点来说,则包括深港两地的科研人员出入境自由问题、科研物资资金流动问题、两地税收货币转换问题等等。有了项目的进驻,实际上细节才是决定合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这一点上,改革制度又成为问题的关键。


在规划中通过“管委会+运营公司”的概念,与今年4月份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深港合作会议上透露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将探索实施特殊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保持一致。


但究竟会“特殊”到什么地步,还有赖进一步的“产业和科研配套政策”出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将会成为未来深港合作的“智慧大脑”。


🏃🏃🏃

*有什么想说的,也欢迎给我们留言*

👀

采写: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傅静怡

摄影: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顾威

编辑:唐泽苗

✪ 南山大道车祸复盘:深圳交警连发5次通报,这些疑问依旧待解

✪ 坐拥腾讯、中兴、大疆,深圳“网红街道”因一条评论爆红网络

✪ 深圳测评16款儿童唇膏,这些爱用的品牌竟可能含致癌物



点左下角看更多深圳大件事你也关注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