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生育建议,热搜第一!

戳上图,查一查你距防疫封控管理区有多远




据南都记者此前统计,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后,已有25个省份完成省级人口计生条例修订,各地基本上将妇女产假延长了30-60天,多地新增了父母育儿假。当下,在提升人口生育率、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求面前,有关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因素是什么、延长产假会否影响女性就业、职场婚育歧视、育儿成本等话题一直备受热议。


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委员、代表建议强制男性休产假,强化父亲育儿责任,并降低由于育儿责任的性别不平等带来的女性就业困难,以解除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提升家庭生育意愿。


2021年7月10日,在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孕妇学校,医生指导“准爸爸”进行新生儿护理动作练习。 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昨日(5日),#建议强制男性陪妇女休产假一个月#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位,还出现了有关#男性应不应该休产假#的话题讨论,对该问题,网友们意见不一。



有些网友支持男性休产假,他们认为“生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女性生完孩子的那一个月里是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孩子是两个人的,父亲也应该带孩子”,也有网友表示此举有助于缓解职场性别歧视。



但也有网友表示,“如果男性休产假天天睡懒觉,打游戏,不做家务这就没必要了”。



去年多地新修订计生条例:新增父母育儿假


去年11月左右,全国多个省份陆续通过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明确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同时,配套的生育支持政策也备受关注。在这轮改革中,多地都新增了父母育儿假


浙江省计生条例明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一孩延长产假60天,二孩、三孩延长产假90天。男方享受15天护理假的规定不变。在子女三周岁内,夫妻双方每年各享受10天育儿假。而上海女职工的产假与生育假相加,生育期间可有158天假期。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5天。


江苏省新修订的计生条例规定,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不少于三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不少于十五天。河北的计生条例明确,三孩产假延长到90天,三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每年各10天育儿假。安徽省对符合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基础上,延长产假60天;男方享受30天护理假;在子女6周岁以前,每年给予夫妻各10天育儿假。


早教老师在指导小朋友玩游戏。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延长产假影响就业?

人口专家建议明确成本分担机制


目前全国多地将妇女产假延长了30-60天,同时也有不少人担心,延长产假会不会影响女性就业?


对此,今年1月20日,在国家卫健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假期不是事,带薪产假可能才是事,能不能在假期期间保障女性的收入,能不能让女性在休完产假之后顺利返回到原岗位,她的职位和她原来的收入不受到影响,育儿分担机制是必须要明确的。”


宋健说,带薪产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育支持措施,在家庭的内部是有助于夫妻之间时间的安排,对于母亲产后的健康恢复以及新生婴儿得到妥善照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对延长产假有顾虑,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落实带薪产假,这就要明确假期的成本分担机制。如果没有成本分担机制,延长产假就可能会影响女性的收入,甚至加重女性的就业歧视。


宋健称,生育成本要由国家、企业和家庭共同分担,要利用多种措施,比如政府的补贴、税收减免等手段,适当分担一下用人单位的成本,这样就能减轻家庭,特别是育龄女性的后顾之忧。


两会声音

多位委员代表建议强制男性休产假


2022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委员、代表建议强制男性休产假,强化父亲育儿责任,并降低由于育儿责任的性别不平等带来的女性就业困难,以解除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提升家庭生育意愿。一起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 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建议强制男女同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将提交一份提案,建议强制男女同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冯丹龙认为,虽然影响生育的因素有很多,如房价压力、工作压力、教育压力,但提升生育率的核心一条是提升女性在生育中的主导权和主动性,打消女性的生育顾虑,提升女性的生育意愿。冯丹龙认为,特别是要支持女性职育平衡,保障工作权是提升女性生育意愿的关键。


目前,多地响应三孩政策,延长女性产假,考虑的是让生育女性得到休息。冯丹龙认为,但这些“福利”,将导致企业可能不愿意招聘女性员工,加剧了就业性别歧视,影响了女性就业和职业发展。在这样的“福利”政策下,女性只会进一步降低生育意愿,不生或少生孩子。因此,这类延长产假的政策需要相关配套,避免女性在职场遭遇歧视。


冯丹龙指出,欧洲国家实施的“父亲产假”已经提升了生育率。比如,英国男性有2周的带薪产假。在法国和德国,男性可休4周带薪产假。在瑞典,每生育一个子女,父母共享16个月的带薪产假,并规定两个月必须由男性享有。而欧洲男性休产假政策效果明显。进入21世纪,主要欧洲国家的生育率已经恢复到了较高水平。


冯丹龙认为,欧洲的经验说明,想要提升生育率,不能一味要求女性生育,更不能强行推动事与愿违的“福利”,要从女性视角,真正解除她们生育的后顾之忧,通过制定强制男女同休产假的配套政策,让男性有条件承担更多的育儿义务,让女性告别“丧偶式育儿”的处境,从根本上提升夫妻双方的生育意愿。


冯丹龙建议,应该厘清生育假期种类和时间,明确假期中用于女性恢复身体的时间和出于其他目的的生育假期。夫妻双方应共享产假和生育奖励假。此外,冯丹龙还建议,一方面,加强男性产假和生育奖励假的推广力度,让男性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成为社会共识;另一方面,以法律手段约束用人单位,让用人单位意识到,男性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时与女性一样,具有强制性。


护士在查看婴儿培养箱里的一名新生患儿。新华社资料图


  • 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建议对生育孩子的家庭按月发放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建议,对生育孩子的家庭按月发放补贴,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增设生育二孩奖励性产假,建议强制男性陪妇女休产假一个月。


谢文敏表示,全面“三孩”政策放开以后,对妇女和家庭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依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家庭生育意愿依然不高。近日,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人社部应健全和完善生育保障制度,除健全现行社保已经涵盖的生育津贴外,还应另行增设生育补贴制度,与生育津贴并行实施。谢文敏认为,“80后”“90后”“00后”都面临了生育成本太高的问题,从经济上进行生育补贴或能促进具备生育能力的妇女和家庭生育二孩和三孩。


谢文敏还建议,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增设生育二孩奖励性产假。将目前98天的产假适当延长到半年,增加产假灵活性,允许新生儿母亲视情况分散休假;各地或大型国企单位应大力推行男性陪产假,并可灵活使用。大力增强育龄家庭的育儿时间成本,从而更好适用生育补贴制度。同时她表示,最重要的一点是生育妇女的配偶也要陪同休产假一个月,并且这一个月还应该强制实施,让男性同胞一起共同承担养育孩子的义务。


谢文敏坦言,中国托育产业目前供给不足,且分布在一线城市居多,没有体现普惠性。因此,她建议,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将符合领取生育补贴的婴幼儿托育服务纳入以公立机构为主的普惠型幼教体系,补足家庭育儿短板。“让0至3岁的孩子都能够得到托幼,让0至3岁孩子的妈妈,能够在孩子生长的过程当中安心地并且用心地去工作,从而没有后顾之忧。”谢文敏说。


医生为怀孕家庭成员示范新生儿护理动作。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 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建议增加男性带薪陪产假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将带来一份关于改善产假、陪产假及育儿假规定的建议。在蒋胜男看来,目前产假和陪产假的规定主要侧重于增加女性的假期,这加剧了生育对女性就业的不利影响。她建议增加男性的带薪陪产假,让男性也能够投入家务,与伴侣共处、育儿。


蒋胜男表示,各地都在延长育龄女性产假,但男性陪产假只有十几天,甚至不到10天。其实男性也面临着生育压力,“35岁危机”让他们不敢谈婚论嫁、生儿育女。另外,陪产假过短也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去照顾妻子孩子。社会也该给育龄男性足够的空间去结婚生子,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投入家务,与伴侣共处、育儿。因此,蒋胜男建议将男性带薪陪产假增加到30-42天,提高男性育儿参与度。这个天数是参考了女性42天产褥期,这正是她们非常需要配偶照顾的时期。


在改善产假、陪产假及育儿假方面,蒋胜男认为,可以根据社保基金的承受能力、不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及实力差异、以及职业女性个体对生育的不同诉求,将产假分为强制性产假和弹性产假两部分。比如在法定128天产假期间,工资主要由社保基金支出。在此基础上,企事业单位可以将弹性产假作为一项福利,自行决定弹性产假天数以及是否发放工资薪酬,并明确写入内部制度。


此外,目前很多地区已经颁布新增育儿假的规定,但是育儿假大多限制在子女3周岁前,时间在5-15天之间。蒋胜男建议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育儿假,在子女6周岁前父母均享有育儿假。每个子女对应的育儿假天数为父母各5天, 15天封顶。


🏃🏃🏃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综合报道

南都记者 冯奕然

综合自南都此前报道(南都记者 吴斌 黄莉玲 梁小婵)、中国新闻网



更多独家猛料,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 放假半天,冲上热搜!网友沸了✪ 最新!福田警方辟谣✪ 擅自留宿上沙东村,一跨境货车司机被立案!深圳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消费套路深,你踩过哪些坑?


直播间货不对板退换难、4S店购车被套路、宠物医院收费又乱又贵……又是一年“3.15”,在消费者权益保障日到来之际,我们面向广大读者征集消费线索,你遇到过哪些消费套路?是如何维权的?戳下方图片报料吧~


点左下角看更多
深圳大件事

点个“赞”和“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