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消息!深圳多条在建地铁传新进展,计划今年开通!这个数据将刷新

南方都市报 深圳大件事 2022-12-01


各位深圳er们

你平时出门主要都乘什么交通工具?

自驾?公交?或是骑行?

当然还少不了搭地铁


南都资料图


而说到深圳地铁

有几条新线路可谓是饱含期待

评论区经常有小伙伴催促

让大件事君介绍一下最新情况



12号线、14号线

16号线、6号线支线

可以说是近期地铁新线的“顶流”

而据“深圳交通”介绍

它们今年计划开通


随着多条新线的开通

年底,深圳地铁运营里程数据也将刷新

一举突破500公里


据介绍

目前14号线各专项验收已到攻坚阶段

12号线 、6号线支线

16号线各项验收也全面铺开



交通的重要性相信不需要再强调

TA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名片、经济发展的纽带

更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注脚


翻开深圳这十年的“民生账本”

一条条地铁新线、一项项重大交通工程……

犹如城市的毛细血管

串起城市的各个角落



如今你的出行方式

跟十年前相比是不是有了很大变化?

一起来看个视频感受一下

↓↓↓


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十年——


  • 新建的快速路与高速路为跨区自驾通行带来了普遍的提速,福田、罗湖、南山等三个行政区核心地区互相通行的驾驶时间有10%的普遍降低

  • 龙岗中心城、坪山中心区到达福田市民中心区进入市内通行的“一小时通行圈”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南方都市报联合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等单位,推出“有口皆碑圳十年”系列策划,通过数据分析解读,并邀请市民街坊代表讲述见证的故事,看见深圳十年来民生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


本期“有口皆碑圳十年”

关注深圳交通发展和变化

并邀请相关领域深度参与专家、代表

讲述他们的“口碑见证者”故事



 深圳地铁 

十年间迎来两次集中通车

今年将迈入“500公里”时代



你知道吗,在10年前

许多人常坐的7、9、11号线才刚刚开工

还记得2020年8月18日吗

这天,6号和10号线正式开门迎客


南都资料图:2020年8月18日,深圳地铁6号线、10号线正式开通。


十年间,深圳轨道交通发展不断刷新纪录,迎来了两次集中通车,现在保持平均每年200公里以上的建设速度。到今年底,深圳地铁运营里程数据将刷新,一举突破500公里


  • 其中,2019年是深圳地铁建设的第一个“井喷”期,共有地铁三期、四期工程的16条(含延长线,不含4号线北延段)约284公里项目同时在建,创历年之最。

  • 2020年,深圳一年开通6条地铁新线、新增107公里地铁线路。如今,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已达431公里。

  • 今年第四季度,随着14号线、12号线、16号线等5条地铁新线的开通,深圳地铁将正式迈入“500公里”时代


图源:深圳交通


越织越密的地铁网络

也改变了很多市民的生活轨迹

我们的生活半径和出行幸福感

正随着地铁版图的拓展不断延伸、增强


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随着地铁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4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共4条地铁新线开通,各区之间平均出行耗时均有所下降,通勤幸福感大大提升。


其中,光明中心区地铁实现了从无到有,公共交通一小时可达罗湖、福田、宝安。龙华地铁线路更完善,前往罗湖、福田等提速10%。


南都资料图

深圳市轨道办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地铁线网日均客运强度达1.45万人次/公里,位列全国首位,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首次超过60%。


市民的脚步正跟随地铁网络,通达更多角落,见证鹏城的日新月异。



 慢行系统 

非机动车道总里程2885.4公里

共享单车注册用户量2911万人



如果说以地铁为主体的公共交通

是城市运行的“大动脉”

那么慢行系统则是城市的“毛细血管”


迈步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

共享单车几乎是随处可见

你知道共享单车是什么时候进入深圳的吗?

 2016年10月 


美团共享单车数据显示,深圳轨道站点共享单车服务站点占比超过95%。从2016年第一辆共享单车进入深圳,到如今日均订单量超过138万人次,庞大的骑行数据既勾勒了深圳慢行出行发展的轨迹,也体现了深圳人的新生活方式。


南都资料图


越来越多深圳人选择骑行

深圳慢行系统发展也越来越“快”

以每年300公里速度推进非机动车道建设


截至今年6月,深圳非机动车道总里程为2885.4公里,城市非机动车道设置率达24.9%。数据的背后,是深圳完善绿色慢行网络的决心。目前深圳共42万辆共享单车,注册用户量达2911万人



美团单车数据显示,现在深圳人单次骑行时长增长明显,相比2016年增长23.8%,增长时长在全国排行前三,1公里以上中长距离骑行需求显著增长;21点至凌晨3点热度不减,夜间骑行用户中,90后占比超5成。



骑行爱好者牛哥发现,骑行也是一种观察深圳的独特方式——


“骑行比起乘坐公交、地铁更健康,还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和细节,用车轮丈量深圳的美景,享受难得自己专属的慢生活时光。


美团共享单车数据显示,深圳骑行热点区域从传统的福田区、罗湖区、宝安区、南山区向龙华区、龙岗区和盐田区等区转移,骑行热度最高的区域从南山中心区商圈、福田CBD商圈、龙华商圈转变为龙华区龙华街道、宝安区新安街道、龙岗区坂田街道,这与深圳发展变迁和新老商圈交替发展轨迹不谋而合。


南都资料图

对于这些年来深圳交通的变化

深圳er们都怎么看?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说法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瑞:

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式

提高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效率



张瑞博士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斗院)执行院长,也是北斗智能的联合创始人。



他曾在3个不同时间段

见证深圳智慧交通的发展

 2007年 


2007年,张瑞因为参与大亚湾科研项目第一次来到深圳。那时候,他日常出行靠纸质地图找路、乘坐公交要提前到站等车、打车也有可能遇到司机不认识路


 2012年 


五年后,张瑞为课题调研再次来到深圳,“当时日常出行已经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了解出行路线和通勤方式,但是数字化应用的普及还不够广泛。”


 2014年 


2014年,张瑞正式到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作,参与研究建设深圳智慧交通相关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前后,深圳公交车逐步从燃油车替换为新能源车,《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提出,年底前基本实现出租车纯电动化的目标。


在张瑞看来,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是智慧交通建设的关键一步。“传统的公交调度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其中现在可以根据大量出行数据监测、分析后,决策更高效、更科学。


南都资料图


深圳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地铁成为市民出行不可或缺的部分。进站客流激增如何应对、地铁安全保障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张瑞介绍,北斗院参与了深圳地铁客流播报系统以及安防系统的建设,客流播报可以让运营单位和市民及时了解线路客流情况,调整出行计划。


“城市交通硬件的提升是有上限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式尽可能地提高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效率”。


南都资料图


“老深圳”街坊唐翔宇:

道路网络越织越密

骑行绿道也越来越多



提起深圳城市出行的变化

“老深圳”唐翔宇也有不少感受分享



唐翔宇1999年就来到深圳发展。在他看来,近十年,深圳道路公路网进一步织密,极大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也让市民出行、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通车,让城市道路通行环境改善是最为明显和直观的,尤其是二期通车后,宝安到坪山最快1个小时左右就能到,市内出行拥堵也得到缓解。”


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印证了唐翔宇的观点——


数据显示,新建的快速路与高速路为跨区通行带来了普遍的“提速”,福田、罗湖、南山等三个行政区核心地区互相通行的驾驶时间有10%的普遍降低。


龙岗中心城、坪山中心区到达福田市民中心区更是在五年内从原来的平均约70分钟缩短至50-55分钟,进入市内通行的“一小时通行圈”。


▲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线位图(图源:深圳交通)


除了越织越密的道路网络

绿色出行路网的完善

也给唐翔宇留下了深刻印象


“十年前的交通环境对市民骑行并不友好,深圳很多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通过人行道或者机动车道行驶。”


唐翔宇观察发现,自2012年以来,深圳市依托新建或改扩建道路绿化及人行道建设,为“轨道+单车”出行模式的发展及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创造了条件,非机动车道“断头”情况少了,平整通畅的骑行绿道越来越多。


南都资料图



如今在深圳

便捷的交通让距离不再遥远


从看公交站牌

到APP看实时车距


出租车称呼由“红的”

变为“蓝的”

南都资料图:2015年,深圳北站的士存车场,不少“红的”正在排队等待进入上客区,两位司机站在车外活动身体。


深圳地铁新线路不断开通

深圳地铁线路图(深圳地铁官网截图)


路上骑行者越发常见


公交车从“喝油”到“喝电”


越来越多深圳人

不再为“跨区通勤”而烦恼


更重要的是

我们的出行观念与从前大不相同

……


这种种变化

不仅见证了这些年深圳的发展

也见证了每一个深圳人

日常生活的变迁


关于深圳的出行与交通

你有什么样的回忆?

你刚来深圳的时候跟现在有什么不同?

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



总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总策划:陶   然

策 划:徐全盛 付   可  亚   牛

统 筹:张艳丽  陈   芳  郑煜晓  刘洋子 胡   可

记 者:张艳丽  谢   萌

产 品:郑煜晓 冯漫润 李秋兴 朱信杰

配 音:程  昆

摄 像:刘有志、赵炎雄、霍健斌、冷锋、许松龙、刘奥

编 辑:余思敏

封面图源:深圳交通



更多独家猛料,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点击左下角下载 N视频

点个“赞”和“在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