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幕!
今天(2月13日)上午
深圳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开幕
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代表政协第七届深圳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田夫作市政协常委会提案工作情况报告,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敏通报关于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
2022年,深圳市政协开展各类调研556场次,立案570件提案、完成办理事项3071项,一批高水平协商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
2023年,深圳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提升协商议政成果的及时性、精准度、操作性上下更大功夫,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为深圳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政协委员们有哪些新想法、好建议?
一起来看
聚焦深圳高质量发展等话题
委员上台“开麦”建言献策
在大会发言环节
委员们聚焦深圳高质量发展等多个焦点话题
轮番上台“开麦”建言献策
曾科:
深圳做好香港“超级联系人”
以同城标准推动深港合作
深圳市政协委员、民革深圳市委员会常委、福田区政府物业管理中心主任曾科建议,深圳继续发挥好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以同城标准推动深港合作。
她表示,疫情以来,国际交流、商务往来、经贸合作等受到较大影响。深港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疫情期间仅有深圳湾口岸通行,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随着近期疫情防控措施更加优化,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建议深圳继续发挥好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以同城标准推动深港合作。
*滑动下拉查看更多*
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以金融合作为重点,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推动创投基金跨境资本流动,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深融合的跨境金融联通体系。
例如,设立城市级的数字化外贸展览和交流平台,创新推动“20+8”特色产业展会;以商务包机等多种形式出海参展、集中招商,大力发展跨境贸易、市场采购贸易、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外贸新业态。鼓励企业用好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有序“走出去”安排好对外投资。
高洁:
高质量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
打造国际大都市“新名片”
深圳市政协委员、民进深圳市委员会常委、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裁决处副处长高洁建议,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我国参与生态环境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要建出深圳味国际范,建好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输出先进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益贡献者”。
据了解,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是首个总部设在深圳的国际组织。高洁建议国际红树林中心要建出深圳味国际范,探索出超大城市经济与环境平衡发展的有效保护模式。同时应紧扣国家战略大局,放眼全球治理,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促进全球福祉。
*滑动下拉查看更多*
她表示,调研发现,深圳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上仍存在技术、资金、专业人才不足,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通过国际组织进行国际合作交流的活动和经验较少等短板。
为此她建议,打造红树林生态系统及湿地保护能力城市示范,优化“分部门实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及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强化红树林生态系统及湿地保护的统筹规划和部门协同;引导高科技企业投入红树林保护科技应用场景研发,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水平。
建好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输出先进生态文明建设模式。高标准修建重科普、重互动、重教育的国家红树林博物馆;做强红树林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做好人才政策配套保障,吸引全球人才向深圳聚集。增强国际组织辐射力,建设好秘书处及世界各地代表机构,增强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全球影响力;推动国际组织对外行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红树林及湿地保护的区域合作。
周璇:
在深推广“母工厂”模式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政协委员、民建深圳市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周璇提出,深圳可以推行“母工厂”模式,发挥“母工厂”集聚效应,以推动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周璇介绍,“母工厂”模式是一种拥有持续创新和规模化制造能力的工业总部经济形态。深圳已成为国内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经连续3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工业结构中,先进制造业占比约70%。“20+8”产业政策更给工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另外,企业外向发展倒逼“母工厂”建设,其对于稳住深圳先进制造业基本盘、把住制造业当家作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滑动下拉查看更多*
为了在深圳推广“母工厂”模式,周璇建议首先应当编制“母工厂”建设计划。按照“20+8”产业集群和“六个一”工作清单,选择具有高营收、高技术、高增长“三高”特征的企业,推动建设100家示范性“母工厂”示范。
其次,鼓励外部企业建设深圳“母工厂”。商务部称,2022年前11个月吸收外资已超过2021年全年水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8.8%。深圳也签约了不少优质制造业项目,应鼓励这些企业建设深圳“母工厂”。打造河套“母工厂”集聚区。吸引相关企业建设河套“母工厂”,打造“香港前沿研发+深圳先进制造”的“母工厂”集聚区。
完善“母工厂”投资扶持政策。对建设“母工厂”的企业,予以用地、资金和人才住房保障等政策扶持,鼓励各区出台配套政策。最后,构建“母工厂”“1小时经济圈”。引导市外分散的配套企业向粤东西北产业园有序转移,构建稳定、可靠、及时响应的省内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体系。
杨辉:
完善保障体系
为托育机构预留公配用房
深圳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深圳市委员会副主委、宝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金融工作局)二级调研员杨辉针对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缺乏的现状,建议为托育机构预留公配用房,出台托育扶持政策,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并向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育儿补贴,减轻家庭育儿负担。
*滑动下拉查看更多*
杨辉认为,目前深圳存在支持力度、监管力度、托幼一体化等方面的不足。他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范畴,加强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卫生、文化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制定托育机构土地供应、物业改造支持措施,将托育机构公共配套纳入《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明确项目建设中预留公配托育业务用房。
出台托育扶持政策。对民办托育机构采取减免税收、补助租金、一次性建设补贴、备案奖励、托位补助等支持政策,减轻运营负担。实施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向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育儿补贴,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探索家庭护理假试点,完善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允许父母一方留家照护幼儿至2或3周岁。
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利用社区现有妇女儿童之家、文体中心以及早教、托育机构等,举办一批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机构,按照学前教育同等政策支持。试点医育结合、社育模式,提供老幼共托、医养照护等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鼓励企事业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实现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家规范性托育机构。
孙湧: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推动深圳率先实现科教兴市
深圳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深圳市委员会副主委、市政协科教卫体委专职副主任孙湧建议,深圳应当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上先行一步、做好示范,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进一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先锋引领作用、推动发展新兴产业,助力深圳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滑动下拉查看更多*
孙湧指出,目前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市区教育文化部门支持度有限,科普教育缺乏有力支撑平台和必要课程体系。市区两级科学场馆运营资金缺口较大,科幻文学和影视产业发展存在短板,科幻创作IP和配套产业链不足。
孙湧建议,鼓励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承担科普宣传重任,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普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科教体系顶层设计和总体指引,搭建中小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科教体系,构建全市综合科学教育体系和科普课程。同时,提高深圳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新老场馆运营机制,整合企业、科技馆、博物馆、运营团队等引资引智。
陈巧梅:
推动深圳成为
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优选地
深圳市政协委员、市知联会副会长、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助理、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秘书长陈巧梅建议,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规则,推动深圳成为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优选地。
*滑动下拉查看更多*
她表示,目前,深圳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卓有成效,“率先形成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作为创新举措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为深圳打造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优选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需要看到的是,深圳当前知识产权争议解决规则与全球先进水平相比相对滞后,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为此她建议,深化深港合作,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规则,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提供制度保障;推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创新,建立内地与香港、澳门仲裁调解机构的合作机制,形成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港澳调解+深圳仲裁”模式。
陈志列:
鼓励民营产业园区为“工业上楼”
和产业链引资多做贡献
深圳市政协委员、省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市工商联主席陈志列建议,鼓励民营产业园区为“工业上楼”和产业链引资多做贡献,这将进一步为深圳制造业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和更加稳固的根基。
*滑动下拉查看更多*
他指出,深圳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聚集性最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工业上楼”是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和制造业空间资源紧缺背景下,在拓展城市空间形态上的创新和突破,将为深圳制造业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和更加稳固的根基。
他建议,出台政策把在民营产业园区增加“工业上楼”面积,纳入到深圳2000万平方米“工业上楼”计划中。尽可能多地发掘民营产业园区的潜力。建大力支持和鼓励行业龙头产业链链主在自己园区里面增加“工业上楼”面积,以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重点产业链发展,吸引“20+8” 的高端技术产业“上楼”。
建议加快和简化民营产业园区增加“工业上楼”面积的审批流程,由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量身定制快捷报批流程,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实现并联审批,缩短审批流程和时间。
此外,深圳市政协组织首场委员通道
6名政协委员走上通道接受媒体提问
来看看政协委员们讨论的
有没有你关心的事情
政协首场委员通道“言值”高
多个话题引发热议
聚焦“高水平医院”建设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年轻的家长对于儿童医疗格外关注
麻晓鹏:“目标是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深圳市政协委员、市儿童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麻晓鹏谈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未来的发展问题。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一家三甲儿童专科医院,该院肩负着守护深圳乃至周边地区儿童身心健康的重大责任。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未来,医院将继续对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医院”为契机,加大高水平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引培并重,加大人才培养自身造血能力,分类分层开展学科及管理人才梯队建设体系,有重点、分层次的打造一批品牌学科和优势学科,目标是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聚焦深港科创合作
2月6日起,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
粤港澳大湾区人员往来更为活跃
今年深港两地
在科技成果转化、初创孵化等应如何携手?
罗璇:“建议深圳科创园区与香港科创园区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跑出双向奔赴'加速度'。”
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璇表示,建议深圳科创园区与香港科创园区建立深度合作机制。
深港科技合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己拥有良好的基础与条件。但两地在人、财、物、数四个创新关键要素的自由流动方面仍存在系列障碍;由于缺乏市场,导致香港初创企业长不大,优秀的科创项目没能走出“死亡之谷”;港校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更需要与深圳配合。
为此,他建议深圳科创园区与香港科创园区建立深度合作机制,通过设立飞地园区、成立合资公司、董事高层互派等模式,加强招商引资及成果转化的合作机制。建议支持福田及河套成为“一区两园”、试行区内人、财、物、数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新机制,将河套及福田发展成为科技自由港。
同时,建议以政府为引领,成立一个专项天使投资基金,遴选香港高校里有产业化潜力的科技成果和优秀的科创团队,带到深圳落地孵化,两地共同推动更多的独角兽。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永不落幕的香港高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以深圳“20+8”产业为主线,定期以某一个产业为主题,邀请该领域内的香港高校顶尖教授发布科研成果、分享行业内最新进展,组织深圳市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投资人参加。
聚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朱东波:“建议设立时尚产业数字化扶持资金,加大新零售支持力度。”
针对深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强调的建设目标,深圳市政协常委、民盟深圳市委会副主委朱东波尤为关注消费中心的建设,他建议设立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扶持资金,出台专项政策,加大对电商直播新零售模式的支持力度。
他表示,深圳时尚产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服装、家具、钟表、黄金珠宝、皮革、眼镜等产业在全国拥有较大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但深圳时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支持、生态建设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政策支撑力度不够、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体系还不健全等。
为此,他建议加大对时尚产业整体资金支持力度,整合设立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扶持资金,同时指导各区级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形成聚焦效应。
聚焦海外侨胞来深发展
广大海外侨胞
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
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如何吸引、帮助华侨华人来深创新创业?
陈志洪:“建议推广营商环境、出台惠侨政策,吸引华侨华人创业。”
深圳市政协常委、市侨联副主席、华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洪建议推广深圳的营商环境,出台华侨华人来深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来深发展。
深圳国际化氛围越来越浓,深圳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华侨华人回深创新、创业的意愿越来越强。他认为,要进一步发挥联系华侨华人的优势,不仅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在海外传承和弘扬,更要向世界华侨华人推广深圳。讲好深圳故事推广深圳营商环境,让更多华侨华人了解深圳,来深创新创业发展。
同时,建议出台鼓励华侨华人来深创新创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来深创新创业,让侨资企业在深发展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帮助华侨华人建立创新创业信心,化解创新创业面对的问题和困难,让华侨华人积极融入先行试范区建设。
聚焦“双碳”发展
“双碳”发展
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高频词
王雪:“希望推动深圳道路建设标准建立,并加快淘汰高排放的老旧柴油货车。”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职院副教授、深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雪表示,深圳出台了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2021~2035要落实三年1000公里的主管道建设,应该说绿色出行尤其是慢行友好城市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是深圳绿色交通发展下一步面临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她希望推动深圳道路建设标准建立,让自行车道从现在的最低1.5米提升到2米以上,实现3道分离甚至到4道分离。在机制体制上,也将标准落实到各个区的建设,真正迈进友好城市。
另外,她提出深圳要加快淘汰高排放的老旧柴油货车。随着它们的升级和转型,相信深圳的大气质量和绿色交通的发展能有更多的成效。
聚焦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
推动其绿色低碳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双碳”目标下
如何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段海:“建议将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列入战略性绿色发展重点产业。”
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中建科工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段海表示,“所谓‘新型建筑工业化’, 就是以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为基础的新型建筑生产方法,我们经常提到的装配式建筑就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他认为,建筑领域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就是要依靠发展装配式建筑,尤其是以绿色环保为特性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对于未来深圳如何进一步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段海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完善相关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列入战略性绿色发展重点产业,推行激励扶持政策,特别是在科技研发、资金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二是培育骨干企业,构建大型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新发展格局,形成产业集群;
三是构建产品体系,推广更多的中国制造产品。
民有所呼 政有所应
市民关心的就是代表委员关注的
你最关心哪些议题?
来评论区聊聊吧~
🏃🏃🏃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
深圳大件事(nandusz)、N视频报道
统筹:南都记者 张一鎏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焦明梁 张一鎏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 赵炎雄
视频:刘奥 钱艺
编辑:欧阳彤欣
更多独家猛料,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
点个“赞”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