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区散步才是正经事(多图预警)
摄于广州·海珠·赤岗·石榴岗工业区
我找房子找半月了,发现租房真的是一个特别心累的事情。我觉得我要求也不是很高啊,不就是希望有个南北向采光好又通风有小阳台有厨房家具齐全墙面整洁厕所干净交通便利小区安全配套完善又租金不贵的房子嘛!居然迟迟都没找到。
然后我去和龙华的工友聊租房,却被她们嘲笑说:“我们哪有想这么多,最主要还是看租金,能让我们有些自己的空间就够了。”
那能够满足工友需求的住处到底长什么样的呢?我走了广州的一些工业区生活区,也到了深圳龙华富士康旁边最大的改建社区——清湖老村和西村社区去寻找答案。
摄于深圳·龙华·富士康
第一次来富士康,看到外面的社区长这样。
我被路上一排排的汽车惊呆了……房子和店铺几乎都长得一模一样,如果把这个地方搬离龙华的话,大概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崭新小区了吧。与广州城内的一些流动人口集中的城中村对比,这里的管理显然规范得多。这也吸引了不少附近上班的白领入住。在乘公交到清湖老街社区时,我观察到不少人都在清湖地铁站下车,他们都是在关内上班的白领。(编者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政府在特区边缘拉起一道近90公里的铁丝网,开设进出特区的检查站,外来人员需持边防证进入特区。特区称关内,其他地方称关外。现已取消这个规定,但这个区分就被保留下来,成为这个城市先进程度的区分标签。)
除了低廉的价格,住在工业区也是各种生活便利好吗?12点以后依然火爆的夜宵摊、24小时网吧、价格实惠款式多样的服饰店、让你不能不嗨起来的地摊音乐。你想要的,都买得到。
摄于深圳·龙华·富士康
摄于深圳·龙华·塘水围村
摄于广州·白云·三元里
在回家的路上,我经过广州的一片老城区,这里和龙华是完全不一样的:
摄于广州·海珠·晓港
有人在院里下棋、剪头发,有人在街头士多(粤语“小卖部“的意思)闲聊、带小孩。有人在篷下打麻将,有人在路口围观。闲适的广州街坊日常生活随处可见。
我在想,生活在工业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那里也不乏人味啊,兴旺到半夜的夜生活,小吃夜宵摊任君选择,以及通宵达旦的网吧、便利店。
我们听说过有人守着同样潮湿破败的晓港大院直到老去,但却很少听见有人在工业区停留一辈子。是留不下来,还是不愿意留?
一个真正能让人称之为家园的地方,是能让人觉得安全、开放、舒适的。工业区内,却似乎缺少了一份对人的真正尊重。
因为想防止工人把产品偷带出去卖,富士康在工厂大门口设立了十分厉害的安检门。员工如果穿带有金属的衣物上班,过安检的时候就会极其麻烦。钢圈胸罩、拉链裤子,都得被严密犀利地检查一遍又一遍。
所以大家买裤子买内衣也都得选用无磁性材料做的。
像这种有金属拉链的裤子就不能穿上班,要换成橡筋弹力裤。
摄于深圳·龙华·富士康
在这里,似乎一切都只是临时的拼凑。私生活与私欲完全不被考虑,个人的生活也不过是工作场地上局促一角的晾衣角。
摄于广州·天河·长湴新工业区
摄于广州·天河·长湴新工业区
这里有着便宜的房租,又有各色食物店可解决温饱,有超市杂货店,也有临时支的批发小摊提供生活必需品,有网吧会所、服饰店美容店提供消磨时间的去处。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可以很容易得到解决,但精神与情感需求却似乎难以回应。
网吧网吧网吧——大写的寂寞 摄于深圳·龙华·富士康
我在想为什么即便在我眼前的不是一座空城,即便在夜班交接与周六日人群会爆炸式地出现在眼前,我依然觉得工业区的生活缺少人情味?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在这里人们难以有时间与空间进行充分的情感互动,包括属于自己的时间、包括更多开放舒适的公共空间。
一个工友对我说,她曾住在富士康员工宿舍,但觉得在那里却难以结交朋友。因为她的轮班休息时间和另三个室友的并不一样,而且即便大家见到面,都是累得要倒头就睡,很难再有更多精力深入聊天、认识彼此。
每天都会有人拿着包裹走出富士康的大门,每天又都会有新的面孔出现。华南工厂倒闭潮让招工条件变得愈加苛刻,也逼得大批工人在这个物价让人透心凉的城市呆不下去。找不到工作,只能背包袱走人。
而他们的背影,就这样消失在工业区的黑夜里。
延伸阅读
尊重原创,保护版权
关注阶级与性/别平等的女权主义行动者。喜欢写博客,长跑以及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