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早日重返职场,我希望生育不再是负累!

胡辣汤wang 尖椒部落 2021-03-14

摘要:曾经的全职妈妈在家带娃,忙得不分昼夜,想要回到职场却希望渺茫。与其事后站在道德至高点批评她们,不如多给些倾听、理解、关怀和援助。 

我现在是两个幼儿的妈妈,工作上可以说是赋闲多时,生活中却昼夜不分,内心对回归职场殷切期盼,却发现这条路崎岖不堪!

有老大的时候休完产假,一个人带着孩子上班,坚持到孩子一岁,感觉精力不济,辞职回家陪伴孩子。这时有了二胎。“一拖二”的生活比想象中要难得多,同时发现,无人支援的家庭,全职妈妈想返回职场更是希望渺茫!

前两天有个朋友问我一些关于女性在婚姻育儿状态下的问题,我明显感觉到自己脑袋空白。静下来之后想,感触最深的应该是职业困境吧!自己整理了一下想法,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说不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自信心:这一个问题就可以把由职业女性变身全职妈妈的人打倒,比如我,当朋友找我问职场问题时,我已经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回答了。而每一次出门,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感觉到自己毫无形象可言!

图片来源:dribbble.com 作者:Ella Meyer

身心健康:孕产带来的身体损耗、哺乳需要的母体营养、抚育幼儿的休息不足、养育过程中所有问题的不确定性导致内心焦虑、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对母亲育儿方法的质疑所带来的焦虑与无助,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家务整理营养搭配一日三餐,分分钟耗尽你的耐心!

职业困境:离开岗位回到家庭,业务能力没有用武之地,天天耗尽在琐事中,相关业务的知识储备也跟不上,没有共同学习与碰撞的机会,社会趋势和大形式的不了解,这些都会成为再就业的障碍。

如果没有其他方式支援,孩子接送时间和大部分工作时间都不同步,这也是严重影响女性再回到自己原行业或岗位的一大障碍!

面对以上这些让妈妈们忧心的问题,我希望能引入家庭抚养的社会支援。

在生育知识层面,现在有的产科医院有孕妈课堂,能不能配套准爸爸课堂和家庭成员的课堂?准爸爸如果是非自由职业人员,政策能否影响到企业给出学习空间?既然生育保险男性同缴,政府能在哪个层面上让男性的生育保险体现其价值?

孕产哺乳期的妇女因为身体、身份的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重视。这些年的相关悲剧也是层出不穷,多少人还看不到抑郁症和焦虑带来的危害。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费用也让大多数普通家庭望尘莫及,我认为对孕产期的妇女做相关的专业心理评估应该放进生育保险中,让心理评估和及时治疗能够为产前产后的妇女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dribbble.com 作者:llona Rybak

有些人能感受到出现问题,却无力处理;有些人身陷其中而不自知,这种危险更大。除了心理方面的专业援助,也应该增加社会服务。比如常规的倾诉小组和互助小组,让妈妈们能够有那么几个小时,可以逃离家务和尿不湿的环境,做回自己,感知自己的存在。与其事后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批评她们,不如多给点倾听、理解、关怀和援助。

希望建立福利性的托儿机构和托管单位,来对接在职父母的工作时间,或者幼儿园应延长幼童在园时间。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单位,可以设立允许带着孩子的岗位。

还记得有一次工业区演出,我用背带带着孩子做主持人,孩子非常兴奋,台下的观众和身边的小伙伴有唏嘘、有感叹、有质疑、有点赞!

到底有哪些岗位可以带着孩子上班呢?大家一起放下固有的观念,打开思路想想吧!

这些还是基于职业女性层面的政策思考,大多数外来工及底层女性加班加点且薪水有限,对这些福利性的机构需求更大!

如果生育和社会生活无法对接,要么不生,要么变成留守妇女,经济压力大再出来打工,孩子就会变成留守儿童。这种选择,对追求幸福的人们和社会的影响显而易见。

最后,希望我的想法都能实现,希望和我有一样想法的姐妹们都可以早日重返职场!


◇      ◇





请尊重原创,保护版权

本文为尖椒部落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保留以下作者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