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家全职带娃三年多以后,“我”充分体会到育儿工作的琐碎和劳累,也感受到社会对男性育儿的偏见,并更加确信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是可以打破的,男性参与育儿好处多多。
2017年初,儿子小西出生。原本我们的计划是让老人来带,妻子产假满后正常上班。但是老丈人和丈母娘的身体状况突变,我爸妈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且不适应城市生活,我们只能夫妇俩自己带小孩。
权衡之下,收入相对低的我选择了辞去了在公益机构的工作,做全职奶爸,在家带娃。
我很快进入了角色,并没有觉得男人带娃有什么委屈。每天早上六点多起来准备简单的早餐,再处理些鸡零狗碎的家务,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吃好午饭陪孩子玩一会儿,就得陪孩子睡午觉。
小西出生当天,握住爸爸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因为生产很辛苦,有些浮肿和变色
(图片作者提供,下同)
一两个小时后,孩子起床,给他张罗些点心水果,之后去外面玩一会儿,回家做晚饭、吃晚饭,晚饭一两个小时后给孩子洗漱、陪睡……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吃和睡上。我在2018年7月31日的日记就有类似的记录:“今天上午去买菜,计算一天要花多少时间在‘吃’上面:早上起来,早饭时间加上洗刷碗筷,至少需一个半小时;中午饭菜简单些,从做饭到收拾完毕,只需1-1.5小时;晚饭也需1个小时;再加上小西吃点心的时间约1个小时。也就意味着一天花在‘吃’上面的时间至少5个小时,多的时候,可能需6、7小时。中餐处理起来真麻烦,有时还要去买菜,花的时间就更多了。”
我给小西洗脸
自从带外以后,我基本没有了个人时间,只有被切割得非常零碎的时间是自己的:早上起来做早餐与孩子起床的间隙,孩子午睡时和晚上睡觉后。我争分夺秒地读书、处理工作事务,但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有个宝妈甚至说自己在商场排队结账和等公交的几分钟里也要抓紧时间看书!育儿工作和日常家务经常融为一体,它们一样的琐碎、不起眼。我经常忙忙碌碌一整天下来,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我制作了一个表格简单说明:孩子一岁前,给孩子换尿布和喂奶是最主要的工作,主要由妻子负责。妻子上班时,家务主要是我来做;妻子下班后,家务就两人商量着做。如果大家都不想做时,就用“石头剪刀布”猜拳来决定。鸡零狗碎的家务非常考验夫妻、家庭关系,毕竟这些事日复一日,又不被社会认可,很难从外部得到激励,也常常让男人、女人陷入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只能做这样没用的事情?我们所在的社区,同龄或相近的孩子百来个,没有遇到哪个孩子是长期由爸爸带的。在工作日我带着小西到小区里玩耍,遇到的都是清一色的爷爷奶奶辈,偶尔会有两三个年轻的妈妈。有时候老人会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小区里带孩子的老人和带孩子的妈妈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老人们坐在一起拉家常,经常约在哪里、何时下来玩。妈妈们在一起也有各种话题,经常相约带孩子外出去较远的草地、公园、游乐场玩,孩子们因此玩得很亲密。我既融不入老年人的圈子,也不方便与异性家长过多接触。于是小西在小区里比较难交到同龄的朋友。后来带小西在小区玩时,我尽量跟他还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不是像其他爷爷奶奶或妈妈一样,在一边聊天。小西也慢慢有了几个玩得挺要好的小伙伴。
小西骑平衡车累了,在太湖边发呆看船
我觉得男人还是很适合育儿工作的。因为它是一个体力活,而男性相对而言具有体力优势。我只要晚上睡好了,白天带娃基本没觉得累。有时去郊外徒步爬山,10来公里的野外自然爬山步道,小西基本全程是我带,有时还得抱,半天下来,我没觉得累。在孩子走路能力较差时,只能推着婴儿车出去,国内的无障碍设施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经常得连车带孩子一起搬起来,我也不感到吃力。我经常独自带着小西四处玩,锻炼身体,开阔视野。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感受到自己身为奶爸的自豪。我原本计划带着孩子多去不同地方玩耍,但却发现在步行一二十分钟、1.5公里范围内,适合亲子活动的公共空间非常少!除了小区里有简单而小的儿童滑滑梯游玩区域外,在三公里范围内,基本就没有其他可供婴幼儿、青少年玩耍的游乐设施了,周围也没有绘本馆、图书馆、青少年馆、儿童活动室。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塑胶跑道,甚至连公共健身场所也没有,让人有些无语!
我带着小西在城市周边“探险”
找到了很多小西觉得好玩的地方
如果家长想带孩子体验更丰富的生活,只能去商业运营的场所,但普通的工薪阶层是难以长期承担这样的费用的。希望政府建设更多可供小孩活动的公共空间,对孩子们的成长更有利,带娃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们也可以省去很多金钱和精力。做了全职奶爸三年以后,我认为男性和女性一样可以带好娃。我带娃之前没有学习过多少育儿知识、没有很好的准备,属于临时上手型,但最后也应对得游刃有余。愿不论是全职奶爸还是全职奶妈,都能得到社会、家庭、另一半更多地支持和理解,因为这也是在劳动、在为社会做贡献!孩子们都能快乐的成长!
请尊重原创,保护版权
本文为尖椒部落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保留以下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