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课堂】”考得好我就给你买“---后患无穷




摘自/少年商学院


作为一个中学老师,我深知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影响。自从女儿被港大和北大同时录取,我身边有很多家长都来取经,问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考出好成绩。我认为不能因为孩子考入了名校,就认为她的习惯都是好的。但是有一件事情,我首先认为是不少家长经常误闯的“误区”,那就是用金钱来激励孩子的学习。今天就分享我的一点心得:

1 用钱作谈判筹码?给多错多


下面这个场景,你肯定不会陌生: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到家,看到家里多了一个乐高积木玩具,非常高兴。没想到,妈妈说了一句:“这是你外公给你买的生日礼物,还说了,你期末考试要考得好才让你玩。”小男孩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进了自己的屋子,直到妈妈喊他吃饭才出来。整个晚上都无精打采的。


“下次数学考试得90分,爸爸就给你买足球”。“每天回家多做5道数学题,妈妈过些天给你买条漂亮的裙子。”……这些话几乎是一些家长的口头禅。在如今,“学习好,便一好百好”,家长们为了刺激孩子好好学习,习惯于把物质奖励作为条件,跟孩子谈判。殊不知,却是走错了方向,越努力,效果越差。


要知道,孩子远没有如大人般清晰的学习目的,这种有条件的奖励,会让孩子产生混乱的概念,以为物质便是学习的目的。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欲求也会增长,而家长总有一天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当我们不能满足孩子欲望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兴趣便会大打折扣。


前面提到的这个小男孩,如果他是个学习起来特别费劲,或者特别不擅长考试的孩子,当听到妈妈的要求时,我想会非常失望。“考试要考得好”这个目标离他太远了,孩子连尝试一下的动力都没有。或者,如果他平日里学习就特别好,听了妈妈这句话,更加鼓足了劲儿,但却在考试时“马失前蹄”,妈妈又该不该给这个玩具呢?如果给,家长“失信”了,如果不给,孩子又郁郁寡欢,又是何必?




2 比起物质,"廉价"的夸奖更有效


这两种孩子,无论哪种孩子,都会感觉到家长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从而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我经常给孩子买玩具和漂亮的衣服,但只是因为我认为孩子收到礼物会开心,我爱她,所以我希望她开心,绝不是因为她考了个好成绩。


而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即便是作为激励,我也很少采用物质奖励。我想让孩子知道,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最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代替物质奖励,我经常会见缝插针地夸她


比如,小时候她跟着我去买菜,一次,卖菜的秤完菜交给我的时候,她告诉我:“妈妈,你应该给叔叔5块8毛钱。”那是她第一次在生活中活用数学啊,我特别开心,忙夸她,“你都能算账了。下次妈妈不用来,你都可以帮妈妈把菜买回来了。妈妈好高兴。”她听了之后很高兴,因为她内心那种被肯定、被信任的渴望得到了满足,这让她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后来她再去学数学的时候,就更加用心了,因为她明白学数学的用处是什么了。就因为这一次买菜的经历,这种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成就感和价值感上的被满足,是精神鼓励,这样的精神鼓励比物质诱惑的作用更加长久,而且省时省力,家长随时随地就可以做到,只是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机会。


我知道有一位小学英语老师,她采用积分制让孩子找到喜欢学习英语的方法。这位老师给每个孩子建立了一个积分档案,无论平时还是考试,只要孩子完成好了的事情,她就给孩子加分。比如考试考了90分,那就加90分,平时回答对老师一个问题,那就给加10分,写对一个单词加1分。


这样,每个孩子的档案里,都会不断地加分。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分数越来越高,很兴奋,便争先恐后地努力学习英语,都希望自己档案里的分数能够积累得高。这无疑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就是让孩子不断地有成就感,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因为每加的1分,都是他努力的结果,每加的1分,都是因为他掌握了一些新东西。所以,这个老师带的孩子英语成绩都不错,更为关键的是,孩子们都对学习英语非常有兴趣。


4一颗神奇的"催眠树"


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满足孩子成就感方面下功夫,习惯的培养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女儿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晚上总是睡得很晚,我特别心疼她睡眠不足影响身体健康。后来,她的老师就给我出了个主意,让我画一颗大树,并跟女儿约定,只要她晚上在9点之前睡觉,就在树上画一颗苹果或者画一朵大红花,以示鼓励。


这个约定让女儿很兴奋,总是努力在9点之前上床,而且在上床的时候还不忘吩咐我“妈妈,你给我画上一颗苹果吧!”或者“妈妈,我今天睡得更早,你把红花画得大一点啊!”看着开满树的红花和结在树上的果子,女儿很是骄傲。用这种方法,女儿没过多长时间就能早早地上床睡觉了。


孩子的习惯是要养成的,孩子的兴趣是要激发的。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则需要家长调动智慧的头脑、寻找有效的方法。相信爱孩子的家长,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的。


尔东言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德西效应”,是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讲述的一个事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好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老人解释自己收入少,只能少给些,这一次每个孩子给了15美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 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后来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会来他这里玩了。

当孩子没有形成发自内在的学习动机时,家长和老师从外界给予激励是有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还未使孩子产生兴趣,再给予孩子外在的奖励不仅是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很容易让孩子把得到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而失去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其结果对孩子的整个学业阶段,甚至终身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造成了恶果。

家长们可以思考一下您现在是否对新知识有兴趣?有好奇心?是否受到您早期学习经历的影响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