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鸠占鹊巢”的僵尸车,终将何去何从?

西北角 西北角Corner 2022-06-10

文字 | 李蔚瑄 刘睿馨

郝博 钟子凡

图片 | 刘睿馨

执行编辑 | 徐杨


不知被闲置了多久以后,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一批年久失修、积满灰尘的僵尸自行车,终于迎来了被清理的命运。一辆看起来像“收废品”的卡车,带着这些常年无人问津的僵尸自行车,走向了它们未知的归宿。


“僵尸车”,指的是一部分长期停在一个位置不动、无人使用的车辆。这些车大都经历过时间的风霜、岁月的摧残,满身灰尘,无人问津,长期占用公共空间。因多数早已“风烛残年”,故被人称为“僵尸车”。随着大批学子源源不断地更迭以及代步工具的普及,像兰州大学这样的高校,无疑成为了“僵尸车”的重灾区。


根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过往的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表示其所在高校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人很多,而存在“僵尸车”现象的占比更是多达88.89%。(2016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我是大一第二学期买的,因为第一学期觉得学校很大,去上课都需要走好久,出行也不是很方便。然而买了之后才发现其实需要骑车的时间并不多,我的自行车现在就是僵尸自行车的一员。”2014级文学院的师禹轩说起僵尸车的问题时,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止是西区宿舍楼,从整体来看,榆中校区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僵尸车”。一个校园内本该不难处理的问题,近些年却越来越成为校方心头的“老大难”。排除资源的浪费和对校园环境的破坏,“僵尸车”的背后,还潜伏着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隐患。



被遗忘的“僵尸车”


“看着挺挤的不说,有时候其他自行车一多,‘僵尸车’又占着停车位,自己的车停都没地方停。”作为基础医学院“有车一族”的赵文铎坦言,自己在搬去本部之前,曾经饱受“僵尸车”之苦,“医学生嘛,本来有自行车的就多,四号楼前面的停车位也不大,所以就堵在那儿,有时候都把人行道给占了。”


事实上,不止是基础医学院,其他学院里和赵文铎遭遇同样问题的人,并不在少数。


除了不乏“僵尸车”的天山堂和昆仑堂,学生公寓的楼前过道也是“僵尸车”泛滥的另一重灾区。虽然公寓楼的主人三年一换新,但门前的“僵尸车”却年年如故,甚至越积越多。


“没人骑的车最后到哪里去,这个不归我们管,我们管的是楼内。要是外面太乱的时候,我们只有权利给他们往整齐了摆一摆。它们最后往哪去只能看学校怎么处理。”某女生公寓楼的楼管阿姨对“僵尸车”占道现象早已见怪不怪,至于学生不时投诉自己车被堵,她也表示出了相当的无能为力。


与此同时,地下停车场也成了“僵尸车”的另一栖身之所。面积不算大的地下停车场里,近四成的空间都杂乱地堆砌着各式各样“缺胳膊少腿”的“僵尸车”。“这些全部都是学生搬下来的不要的车子,”管理地下停车场的大爷脸上的表情,反映出他的无奈与尴尬,“这样的自行车占了太多的存车地,真正要用的自行车反而无处可存。”


本该用来停车的地下停车场在数量庞大的“僵尸车群”面前,根本发挥不了它的价值。无人管理的“僵尸车”在里面一直堆着,而尚有生命力的自行车,只能被主人无可奈何地停放在楼门口的过道上,被迫接受自己无处安放的命运。


“难道不像《围城》里写的那样吗?书里写的是人,现实却是车,其实车和人是一样的嘛。里面的车出不来,外面的车进不去。”赵文铎说。



追根溯源


“觉得挺影响美观的,有时会绊倒,和同学想一起出去骑行,却发现自己的自行车已经年久失修,骑不了了。”已经搬去本部校区、兰州大学2013级法学院的学生邰伟,在吐槽“僵尸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同时,惊觉自己无形之中也成为了僵尸车的始作俑者,“其实也应该算是没办法,毕竟自己的自行车买了之后犹如鸡肋,放在那儿多久都想不起来骑一次。”


在兰州大学2014级文学院的赵建乐看来,那些被弃用的“僵尸车”,确实给学校带来了不少麻烦。除了会对校园环境产生影响,不利于校园美化,大量无主自行车的存在,也对校园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提到这儿,赵建乐显得有些担心。


按照学生和校内部分基础设施管理人员的话来说,“僵尸车”车主对自己自行车不当的处置和校方有效管控措施的欠缺,最终酿成了如今校内“僵尸车”成灾的处境。


其一,许多已买车的在校学生真正骑车的时间并不多。师禹轩在解释自己为何会成为“僵尸车”制造者时说道:“我骑自行车需要用到的时间很少,只有到了春天夏天才会骑自行车出去逛,这是唯一用途,剩下的时间就闲置了。”加之在2016年下半年学校引进ofo共享单车(即俗称的“小黄车”)后,其迅捷方便,随用随动的使用方式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如邰伟一样感叹“自己的自行车买了之后犹如鸡肋”的同学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许多刚买的新车也好,已经购置了一两年的旧车也好,在ofo共享单车的刺激下,也因长期不被使用而变成了“僵尸车”中的一员。


其二,由于自行车的难携带性,在客观条件的制约下,许多离校的学生不得不将车留在校内。除去像邰伟这样“在去本部之前,就把自行车请人拆了然后带过去”的小部分人,大部分面临搬校区或是毕业的学生,在尝试卖车但无果后,一般都会选择将车直接丢弃在校内。“以前的学长学姐买了自行车,到走的时候,自行车没有卖出去,就只能放在校园里面呗。”赵建乐如是表明自己对“僵尸车”存在原因的看法。


其三,学校并未采取大规模的有效措施处理僵尸车。当被问及是否有采取处理“僵尸车”的措施时,学生公寓的楼管阿姨和地下停车场的管理员大爷同时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毕竟,自行车作为学生的私有财产,校方无权随意干涉并处置。虽然根据法律规定,无主自行车属于抛弃物,任何人都可以取得,但所有人来说,如何界定自行车是否无主,却是个难题。



生存还是毁灭


然而,面对流离失所又泛滥成灾的“僵尸车”,学校的有关部门表示,不是他们不想作为,而是他们也不知该如何作为。


不能动、不敢动、不让动,兰州大学保卫处的巡逻保安对这些年久失修的“僵尸车”,也是无奈至极。“那些(僵尸车)怎么说也是人家学生的财产,不知道车主的情况下不能给人家随便弄的,不然人家以为是你小偷,再有我们也是没权利弄。现在各校都是这个情况,这样的车子太多了,都不知道咋管。”


与之相反的是,学校保卫处的处长却说学校曾经处理过这些“僵尸车”的问题。从他的口中可以得知,学校每年都会采取一定的行动。“肯定处理过的。我记得他们每年就是把那些(自行车)集中起来,比如学生楼前的那些,把那些车集中拉到我们这来。”据他所言,保卫处会征用三轮车,到各楼前自行车比较多的地方去收,然后把车集中在一块,拉到保卫处楼下的一个小房子里。“之前这个车拉来之后,应该是出一个什么通知之类的,看有没有过来认领的,先让来认领嘛,认不了的那一般都在这这么放着。”在他看来,校内“僵尸车”泛滥的问题一直都很严峻。


为了化解这个难题,不仅是学校的管理组织,一些校内的环保社团也曾想在“僵尸车”这一块上动动脑筋,但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就像一座高不可越的大山,横亘在了他们实施的路前。


“我们之前的想法是与后勤处沟通,或与车主沟通(若能联系到),然后做一些讨论与预调查,将这些废旧自行车回收,统一检修,做成公用自行车。学校前面做过这样的事,我们也简单联系过一些知情人,他们说学校做的只用了两年,不收费,但要借,应该是用的人不太多,没什么成效,所以后来学校还是把它们当成‘僵尸车’清理掉了”。兰州大学的环保类社团之一——绿队的项目部负责人说,他们也曾尝试做过与“僵尸车”相关的工作,奈何可行性太低。“有些车真的是太破了,不可能修好,而且车主不好找,又不能随便动人家车。况且如果收费的话,可能有人接受不了,但不收费我们又没有钱做维修和管理,这也涉及到骑车人的安全等问题,如果到时候出了什么事,谁也说不清。”


但在如何处理僵尸车这个问题上,绿队的项目部负责人也表示他们有一些新的想法。“从环保角度考虑,若能实现公用化处理,也是一种废物利用;若能给这些‘僵尸车’加入文化元素,装饰校园,岂不更好?若只能回收,那也可以净化校园环境。所以我觉得,要是能处理‘僵尸车’,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按照师禹轩的想法,扩大自行车车棚,完善停放设施,安放雨篷、免费打气管之类的公用设施,或者进行实名登记,进行以旧换新,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措施。“学校的车棚确实挺贵的,一年一百多块钱,稍微有点贵,扩大一些可能会好些。然后大三走了的老学长学姐,他们的自行车如果带不走,可以举行个拍卖或者统一登记,把资源利用起来,很划算嘛。”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所写到的那样,根除“僵尸车”对学生生活的不利影响,如何解决,如何处置,都任重道远且刻不容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