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访谈 | 医疗垃圾今夕谈——答记者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青子衿j Author 匡洁
▲点击上方「绿色中原」关注我们
编者按:
6月3日,习近平主席就垃圾分类再次发表重要指示;上海率先宣布7月1日起实行垃圾强制分类。此后“垃圾分类”遂以社会热词稳稳占据舆论焦点。
河南的相关话题亦步全国后尘,媒体争相开辟栏目。各路记者采访中关于医疗垃圾问题一向少有人提及,较之生活垃圾分类,它又多一层敏感度。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却对此做了专题采访。
记者:匡老师,您对医疗垃圾有关注吗?医疗垃圾问题有更多特殊性,公众了解更少,想请您谈谈关于这方面的情况。
匡洁:医疗垃圾是整个城市垃圾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大问题,它是城市垃圾大宗分类中的一大类,也是非常特殊的一类。
我们通常说的垃圾分类是一个特定范围的分类,一般是指生活垃圾分类。从整个垃圾体系中生活垃圾只是大宗分类中的一类,其他包括:园林绿化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及畜牧养殖业废弃物等等。每一大宗都各自有自己特定属性、特点,处理更是需特别对待。比如我们今天要说到的医疗垃圾。
因为本人的医生背景,做过多年临床工作,以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我可以说自己是有发言权的。
早年有没有医疗垃圾?肯定有,但和我们今天的医疗垃圾相比仅仅从量上看就有天壤之别。在我工作前期医疗垃圾产生是有限的,比如输液的吊瓶,有点年岁的人都知道是玻璃瓶,是重复回收利用的。各科室产生的盐水瓶都是积攒后卖掉,收入给医护人员办一点小福利,比如发个电影票啦什么的。各种手术单,不论大小都是全棉的,重复利用的。每个医院都有一个重要部门叫“供应室”或“供应处”,手术单、各种手术器械、其他需要消毒处理的医疗用品,都是由各科按操作规程收集后送到供应室,在那里进行清洗、高压消毒、整理,然后由各科领回,每天一个循环。
医院很少有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都是玻璃的,用后清洗,清洗程序是很严格的流程,最后是高压消毒环节。因而也不产生医疗垃圾,只是损坏部分更新一下,那个量是很有限的。
后来就变了,什么时候变得呢?应该是和塑料制品泛滥同步的。当时很主流的说法,也是至今对非一次性医疗用品全盘否定最强大的理由就是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我是两个时期都经过的,从我个人的从医经历看我认为这个说法占不住脚。
其实那个时期医疗单位比如今的医院管理在规范程度上一点不低,甚至还高。因为医疗体系还没有市场化,人都比较单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差不多准军事化的管理。比如上班工作服怎么穿都有规定,工作时间不可以不戴工作帽,是那种整个把头发都套进去的帽子。女孩子爱美如果把一缕刘海露出来试试看?主任、院长见了当面就尅你。还有,像穿工作服不许去卫生间,要脱下再去,回来洗手后再穿上等。现在哪一级医院能做到?它不是没道理的,帽子盖严头发使医疗操作更安全,护士配药、医生医疗操作都不会发生头发脱落尘屑的问题,减少了感染途径。科室的配药室是严格限制随便进出的。这些年虽然不在医疗岗位上了,但亲友生病陪护探望,观察到的情况,哪一级医院也没有当年我们入行时管理严格。当然现在多了不少制度,但在我看真正需要严格的地方反而是松的。
更换医疗管理模式,从重复利用到一次性泛滥变化在一个非常时期。当时一些传染病集中爆发,比如艾滋病、乙肝这些,罪过就给非一次性医疗用品“楔”上了,认为完全是它们之过。我认为这样说不够公平。这个行业内部人都很清楚,肇因明明是将医疗推向市场之过,初期管理松懈出了大漏子,让非法采血卖血等恶性事件有机可乘。那种地方哪有什么医疗原则啊,怎么省事怎么降低成本什么来,才造成的传染性疾病集中爆发。
结果呢?特使时期的特殊医疗事件却为一次性塑料医疗用品登堂入室大开了方便之门,使它们畅行无阻。因为没人敢为非一次性医疗器具说话了,这两个事件挂上钩谁还敢说其他?于是几乎一夜之间沿袭多年的可循环医疗用具、管理模式寿终正寝,让位给如今我们司空见惯的“扔着用”模式。
记者:现在的医疗垃圾管理我这段时间跑下来,看到管理有不少漏洞。比如定时收运就没有做到。因为只有那么一家有资质,他不来收谁也没办法。某大医院的医疗废弃物堆积了好久,医院管这方面的人也很无奈,说是都很担心“爆炸”起火了。各种规模小的社区医院、门诊部、个体医疗诊所,管理更不规范,有的好几个月都不来收。该收的不来收,不该收的就上门了,不少医疗垃圾就这样流出去了。这方面情况您了解吗?
匡洁:了解的不多。原则上知道应该是专业公司统一回收,处理就是送去焚烧一种模式。大概知道厂址在新郑那边。按说相关信息都应该主动公示的,目前了解不到内部情况。没有做过专项调查,但知道有管理漏洞,而且漏洞还不小。我们前几年做其他环境调查时曾经碰到过一些情况。(记者问:什么情况呢?)郑州周边的废品收购站,走了几家都看到不知什么途径流到他们那里的医疗垃圾——输液管、注射器等东西,在进行粉碎造粒。医用塑料相对都是品级高的塑料,粉碎后根本看不出来原料是什么,应该能卖比较高的价格,没准做了餐盒、饮料杯、儿童玩具这些都是可能的。近些年不断有媒体披露出南京、浙江、湖南等地大量医疗垃圾流向社会的案例。其中也有郑州的案例,医疗垃圾流出做了生活用品,多家大医院涉案。
现在偶尔去医院我也观察他们的医疗垃圾投放,除了省口腔医院看到一次性牙科器械是单独一桶,其他都没见到分类。也追踪到过医院的医疗垃圾收集存放点,相关人员都很警惕,问不出情况。
记者:您对医疗垃圾管理这块有一些什么建议呢?医院可以开展垃圾分类吗?
匡洁:医院当然可以开展垃圾分类,而且垃圾分类必须包括医院。
2016年我曾经到广州参加一个垃圾焚烧论坛,是政、企、民多方参加的论坛,其中邀请到联合国环境署的一位官员。他在讲座中介绍了国外一个医疗中心,每季度平均医疗垃圾产生量是480吨,也是送去焚烧。开展绿色医疗后,中心的季度医疗垃圾量锐减到48吨,成功减量九成!可见医院开展垃圾分类的潜力有多大。
医疗垃圾多半都是塑料性质,产生环境风险的因素是更大的。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务必不能绕过医疗体系这个特殊行业。
我对医院开展垃圾分类的建议是:
第一点:把医院的日常产生垃圾分科室进行认真盘点,对垃圾组分进行调查记录,塑料与非塑料,感染与非感染,进行属性的精确分析定位,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工作。
第二点:本着减量原则,首先把没必要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单列出来。
比如,我认为各种手术单完全可以用回全棉的,回收清洗,高压灭菌消毒。安全系数事实上要比一次性物品大很多。一次性东西都是无纺布,所谓“布”只是名称,其实还是塑料制品,不耐高温,无法通过高温消毒。其生产、加工过程都是开放的,虽然有一些其他消毒方法,就其安全性来说根本比不上高温高压的物理消毒方式。我们医生穿的手术衣至今不还是全棉的吗?手术衣行,为什么手术单不行呢?这从道理上也说不过去呀。
把非必要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列出清单,转回重复利用消毒模式,现有的医疗垃圾会有一个大幅度减量。其他部分的减量还有很多空间可挖,比如药盒、说明书等都是非感染性纸类,注射器外面的包装袋也是非感染性塑料类,在操作时把感染与非感染收集桶严格界定开,可让必须特殊处理的感染类医疗垃圾减量很多。
做任何事都需要认真的态度,认真的背后是我们对这个事情的深刻认识和改变的心愿。医疗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一样,都是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的结果。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们也不只是属于我们这代人,更属于我们以后的无数代。就像祖先留给我们资源一样,我们也有责任留下一部分给子孙。浪费资源是对环境的犯罪,也是对子孙的犯罪,这是一个环境伦理问题。
希望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一定要从生态文明的宏观角度对待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在其位,好好谋其政,善用权利,在这个可以造福环境、造福子孙、也为自己积累善业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布局垃圾全链条管理工作,动员和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打赢垃圾分类这场事关生态文明、事关人类命运的硬仗。
延伸阅读
青青言论| 郑州垃圾分类问题、难题,难点、重点有哪些?——答《今报》
文&编辑∣匡洁(桑青青)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