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文集|天地悠悠一念间——南太行生态寻访有感
▲点击上方「绿色中原」关注我们
与寻梦人跋山越岭
寻山、寻水、寻净土蓝天
欢欣与忧虑,有,希望更在.......
10年前,听驴友说起封门村,那是一个遥远的神秘之地。现今,做为匡老师计划探寻的古村落,原定6日前往,而我那时刚好有事。正遗憾间,行程因故改在13-14日二天,于是欣然同行。
01
自然的力量
封门村在南太行国家生态保护区内,走访封门村必须通过保护区。保护区闲人免进,宁静安然,仿佛进入世外桃源。蜿蜒的山路上,除遇到一队拉练的武警外,很少见到游人。
惊喜之一:物种多样性。崖壁上各种花、草、树木争奇斗艳,数不胜数。我们随行的植物博家——建洋也被迷倒了。
比如:山楂树叶,在平原是一种形态,在山中是一种形态,在悬崖边又呈现另一种奇特形态,样貌迥异。振泰老师解释说:这就是植物的适应性,为适应凌冽山风,叶脉分裂、收缩成网形尖状,顽强生长在崖壁风口处。
山葡萄、山杏随处可见,阳光充足的地方,金黄色的山杏压弯了枝头,天然果子,引我们驻足品尝,熟透的黄杏一碰就落,地面散落不少。软、面、甜,完全是小时候记忆的味道。也因为甜香,它也是虫子的美食。十成熟的果子,差不多三个之中有一个打开,里面有虫卵或小虫。老话说:口下留情。告诫人们,为虫、鸟留下余粮,以达生物多样和自然平衡。
野生桑葚,5月中旬在朱岭就熟透了,这里山高偏北,6月中旬才成熟,好像在等待我们的到来。匡老师和我,惬意吃着桑葚的同时,不约相视大笑,不停地吃了一个多月野生桑葚,何等美妙!
02
今夕是何年?
车近观测站,有一个荒弃的小山村,村口路边一棵倒地大树,木耳密集排列在横倒砧木上,我们停车,进村巡看。古树参天,荒草寂寂,阳光透过叶缝洒下地面,满是绿苔,说明已经无人居住。
可能邻近公路边,撤离的晚,高低、错落的几处石头房子,基本完好,一座五进门石头房子、屋前的大树和宽阔庭院,昭示曾经的热闹。
当年人拉肩扛建造的这些石头房子,一代接一代,用了多少心血和体力?!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而慢慢被遗弃,想想,主人离开自己新手建造的房子,该多么的不舍?
封门村未及,已有同感。楼在人空,为那般......
03
无冕之王
观测站所在的云台村,几近最高峰,是一个比较平整的高地。林木茂盛,幽静雅致。林业局、环保局都有建筑在此,新建的青砖灰瓦金色大门的排房,气度不凡,更多的是老旧有年头石头房,现在做为林业局观测站办公和宿舍楼。山上的房子,清一色石头建造,结实稳健,与大山浑然一体。
惊喜之二是:振泰老师为我们请来了,保护区护林员小庆老师。
小庆老师对植物、山林的用心之深,同行者无不由衷敬佩。我内心暗暗琢磨起“喜欢”与“热爱”二词之别。
种养几株花草,便可以说自己喜欢养花;弹唱几首曲子,也可以说喜欢音乐。像小庆老师这样,每见到一种未知植物,必查证其名称,了解其习性,并烂熟于心者,才叫真的热爱啊!
是故,“喜欢”可谓泛泛而为,“热爱”乃执著于心。
匠心,大概亦如此。
建洋也是有匠心之人,对于花草的热爱自小开始,几十年,不顾家人反对,不在乎职业迥异,不止国内、国外,凡喜爱之花树,一直究至拉丁文名。
世界万物,正是因为有了执著热爱它的人,而一次次浴火重生吧?!
我有一盆当作“朱顶红”的花。三年前花开花落,之后,叶片纷纷干枯死去,剩下一个像洋葱一样的根茎,因近冬天将其置于阳台。
有一天突然发现,根茎旁边长出一些小芽,怜其生命顽强,将其分栽二个小盆中。春天,盆内长了一圈马齿苋,闲时,摘些马齿苋,烙一张香喷喷的饼,而主角“朱顶红”如野草般默默生长,春去秋来,再无花开,时至今日,枝叶长多长大了一些。
出发前二天,我在群里发了几张绿植照片,建洋看到“朱顶红”时,立刻说:“谢老师,我在你的照片里看到了紫根兰,这么多棵,花友看到会惊叫的,因为,紫根兰在郑州花市已经消失很久”。
呵呵,无意之中,我居然养了二盆宝贝!建洋说,能保留下久不开花的花卉植物,可见我心淡然。
是呀,宝藏在哪儿?就在恬淡之中!
从清凉的山巅丛林回到燥热的水泥城市。
从博爱、云台山、沁阳国家生态保护区,一路巡访,山川、植被、古村,一脉太行一样水缺。
匡老师有一句话,铭刻在心:“一个地方对水的过度消耗,一定导致另一处严重缺乏”。
北方,干涸逼近每一块地方.......
回到郑州,第一件事就是剪除花盆中费水绿植——枝繁叶茂只结几个小果的番茄树,将剪碎的枝叶做成堆肥还盆,随后,移栽根须细小的马齿苋。马齿苋耐旱易活,夏季需水不及番茄一半。而且是很好的食材。
今后,我的盆栽,以节水的花草为主......
写下这段文字时,窗外,树上鸟儿争鸣,连绵三日小雨刚停,中原大地,再次得到上天的眷顾,秋作物有福!
希望,我们不断寻访的山、林木得以滋养
秀美久远......
2020年6月17日傍晚于郑花路29号
本文作者
相关阅读
扫码戳一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