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陶,江湖再见。

传媒新观察 传媒新观察 2024-04-09

编者按

2017年6月28日上午9点,J102,陶建杰在上海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决赛现场观摩,突然,他的手机振动,一看,是学院办公室老师发来的一条微信:“建杰,人事处通知你可以去办离校手续了。”

陶建杰,学生口中的“老陶”,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教师。老陶在上大名声的“崛起”同样起源于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四年前,凭借《风云人物采访记:法拉奇的智慧》,他获得第九届大赛文科组第二名。这门课程单学期最高纪录曾有252名学生选。

上大八年,老陶开设本科课程46门次,累计学生3441人次;研究生课程7门次,累计学生153人次。他总是精力充沛,上课语速快、有激情、信息量大,喜欢跟学生呆在一起。

关于人生,“纯粹”二字总是挂在他的嘴边。

离别来的突然,传新记者对老陶进行了一次专访,探讨这个理想主义者在临近40岁做出的重要决定。


传新记者:张玮 任佳瑞

排版:任佳瑞


老陶的离校手续



关于未来


办离职时,有什么感触吗?

深深感受到好人有好报。以前也听其他同事说过,离职办手续不是很顺利。所以我也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轮到我自己,没想到从接到学校通知到全部手续办完,找十几个部门签字,一个下午就全部弄完。这些部门的老师都给我尽量提供各种便利,我觉得因为自己人缘不错。

 

什么时候产生离开上大的想法?为什么是今年?

我很早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比如,40岁前要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今年我39岁了,这个问题变得紧迫起来。很多东西,可能错过就错过了。这几年,我放弃过很多次机会,这次要抓住。

 

为什么决定去中山大学?

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吧。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比较新,年轻老师多,思想活跃;这里还有很多我熟悉的人,比如我的同学、师妹、前同事、以及各种场合认识的朋友……

他们希望我之后能比较多的参与到本科教学,尤其是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去。这块一直是我在上海大学做的内容,也是我最感兴趣的领域;

中大在广州,广州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相对熟悉。

还有一个理由是,我比较喜欢玩,上海周边的江浙沪皖基本每个县市都去过了,我想去新的地方开拓一些点。

 

目前有在中山大学的工作规划吗?

原来我擅长的领域应该会继续。比如校园媒体,目前我还不熟悉中山大学的校园媒体情况。我得先去观察一段时间。不管怎样,要想办法让学生做新闻做媒体有成就感,有收获感。


我也会继续做“精英学生记者田野训练计划”这样的专项人才培养项目。在上大,这个项目我弄了三年了,每年寒假挑四、五个最好的学生,带到一个地方去做集中的全媒体采写训练。我应该会把这样的模式继续下去。


第三块是科研。我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是发展传播,关注社会转型时期信息传播对弱势群体的影响,以及新闻从业者研究。我接下来几年可能会重点关注新闻学子,这个点能把我的教学与科研最大程度结合起来。


关于过去

 

在上大教了七八门课,总计46次,最喜欢上什么课?

《新闻采访》和《深度报道》。这两门课绝对是我最喜欢、上起来最愉快的。如果让我砍到只上两门,想也不用想,采访和深度报道。

 

上的最爽的课是哪门?

《新闻采访》。上采访课真爽,非常爽,几乎不下课。

我觉得采访比写作好玩,写作相对是第二位的,采访结束后写作是相对比较静态、死板的东西。采访可以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可以有很多“坏坏的想法”,有采访突破的路径,对一个人的能力要求极高。

 

你跟学生通常是“亦师亦友”的状态,朋友和老师有什么区别呢?

我很少把自己当成老师。因为“老师”是相对的。

这个时代知识更新太快,我能从你们身上学到太多,我只在很小的一个方面是老师。

作为朋友,我对你们讲的东西都是真诚的。我从来不想从学生身上谋取个人私利。因为是朋友,做事情要考虑你们。

 

你认为当老师最大的成就感在于哪里?

学生觉得,这个人讲的话还挺有道理的,这不就行了。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你们对我的信任。

 

人与人之间什么最难?信任最难,有同学找工作来找我,我问他,你家人什么意见?他说都没说,只跟我说,很简单因为信任我。如果能让人信任,太宝贵了,信任最难。


关于老陶


你以前说过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怎么理解理想主义?

第一要有想象,对自己的工作未来有很多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就没有理想。

第二要有激情,想象的很多事情要去做,要有行动力。

第三不要太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要太功利化,做一件事情不要总想着对我有什么好处,视野要宽一点。

 

你说你喜欢玩, 一般怎么玩?

玩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开着车到处去玩玩看看,我的玩一般不去景点。

这些年,上海周边的江浙沪皖都去遍了,两三天时间我真的没有地方去了。当放假找地方玩成为一种痛苦的时候,真的应该换一个地方了。

 

你觉得玩的乐趣在哪里?或者说,为什么喜欢这样玩?

我玩之前是有知识积累的。我这个人与很多人不一样的一点是我特别喜欢看百科知识,空下来就会看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往往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我喜欢看各种各样比较杂的东西,我有这个自信,在我的年龄段,比我知识面宽的人不多。当这些东西在文字上的时候,你总会想着去现场看一看。

 

将来会不会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

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行。如果你活到八十岁,在各个地方都停留五到十年,你年老的时候,会发现每一段都过得很丰富。

 

你的人生轨迹有很多的转折点,离不开所做的一个个决定。关于决定这件事本身,做决定的时候会不会考虑后悔的问题?

一个人什么情况下会后悔?很简单,不是因为你做这个事情成功或者失败,是因为你想做而没做。做了,不管结果怎么样都不会后悔。要有勇于面对新的挑战的心态。从人生发展的长河来看,没有迈不过的坎。你想想,初中的时候考试不及格可能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多年以后你再回头看看,这算个什么事情啊。

当你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自己的人生,保留这种心态会让自己比较从容。


关于传新


在上大,你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传新,传新和你的契合点在哪里?

13年,传新的编辑部从延长到了宝山,人员主体从研究生变成本科生以后,他们说想做校园新闻,我觉得这很有意义,跟我一直想做的事情是比较契合的。之后我很大程度参与到这个里面。

我的理解,传新就是水泊梁山,当然没有“替天行道”那么厉害,大家有共同的理念,聚在一起就是搞点新闻。有深度、温度、态度的人像一百零八将聚集到一起,传新的内核就是这个东西。

 

你所理解的传新做选题的理念是什么?

就一个,新闻价值。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有没有新闻价值,很纯粹的理想主义。

传新不是一定喜欢报道学校的正面或者负面内容,如果主要是考虑定位正面还是负面,传新很难做下去。我们的核心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如果这个选题是真新闻,冒着风险也应该去做;如果这个选题不是真新闻,就算有好处也不要去做,就这么简单。

 

作为传新指导老师,有没有受到一些压力?

总体上来说学校对传新还是不错的,也比较宽容。有人找来的稿子,我觉得往往是个人的原因——传新的某篇稿子使某个或者某些部门的人不高兴,于是就通过各种途径找来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肯定会说,如果我们的报道是真实的,我宁可让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不高兴。因为如果让你们少数几个人高兴了,全校几千个学生、几百个老师还不高兴呢。谁的不高兴重要?我也不怕你找来,我做事情很纯粹,不想升官也不想发财,也没有什么个人利益在里面。

 

你有没有因为传新经历过一些误解?

我只是传新的一个指导老师,或者说我只是个志愿者,因为和传新同人的媒体定位比较一致,我愿意给学生提供一些专业上的指导与帮助。很多人把传新当做我一个人的,把传新的选题跟我个人的想法画上等号,这是个非常严重的误解。比如撤稿,其实我做不了主,传新撤稿得由“司令部”集体决定。但他们不了解这个情况,认为我说不能决定撤稿是在故意“搞”他们,不给面子。

我们做人做事都是有原则的,如果轻易能撤稿,尤其是因为“打招呼”就撤稿,那就不要弄了。做新闻总要讲点真话,讲真话肯定会有人不高兴,如果想让所有人的高兴,我们就不要办了。

 

想对传新人说些什么?

要觉得传新的经历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值得,很宝贵,是一段比较纯粹的回忆。传新是个学生媒体,它不能给你评优评奖考研加分,但传新能给你的东西不是一般的社团能给你的,传新的内核就是理想主义者追求的东西,这一点非常可贵。传新最后留下来的骨干多多少少都是有点理想主义者成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