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2017-02-08 凭海观潮

 登山望岳 凭海观潮 

 明是辨非 激浊扬清 

凭海观潮 ID:phgchao

人们还保有着沉默的权利,也保持着基本的羞耻心。


某些国家是不存在批评的,据说这样的国家是天堂、领导人是上帝——完美得不需要任何批评,只需要赞美。对极少数人来说,它的确是天堂;对大多数来说,则是地狱。

01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作者:陈荟楠  来源作者公号:陈荟楠

往年的春节期间,网上都有很多讨论央视春晚的文章,有叫好的,也有吐槽的。春晚的很多节目,都会被人们热议,因而成为经典;很多演员,从此一炮走红,成为名星。但近一两年来,这种现象逐渐消失了。今年春节之后,我在朋友圈和公众号里面,都很少见到讨论春晚的文章。我自己已经好几年没从头到尾认真看过春晚了。偶尔看看其中的一两个相声小品,半天都没被逗笑,我就换台了,或者去做其他的事情。像我这样笑点很低的人都如此,可以想象其他人的感受了。一些完整地看过春晚的朋友,也大摇其头。而我父亲,以前是春晚的铁杆粉丝,现在看到中途,也会打瞌睡开小差。实际上,电视台为筹办春晚,花钱越来越多,排场越来越大(今年还搞了好几个会场),但它取得的效果,却一年不如一年,这其中的原因,值得举办的人认真思考。


但这样的思考也许不会有。因为春晚导演会给春晚百分百的好评,而社会上的差评,似乎也不会(让)有。在一个没有差评的时代,人们是不会有思考的。去年豆瓣给国产电影差评被叫停之后,这样的时代已经来临。


按说,不允许差评了,那赞美总可以吧。可如今也没有多少人写文章赞美它。我觉得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尴尬的过渡时期。人们还保有着沉默的权利,也保持着基本的羞耻心。人们还怕话说多了,会恶心到自己。但这个过渡时期,终究只是过渡时期。过渡之后的情形,究竟怎样,可能令人不敢想象。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事情不需要想象,它曾经发生过,或正在上演着。过去的苏联,现在的朝鲜,都是只有赞美、没有批评的国度。在这些地方,所有的媒体都赞美着自己的国家和领导人。如果有批评,那批评的是外国,或者潜藏在这个国家内部的敌人。自己的国家是天堂,领导人是大救星,再多的赞美都不够。人们在公共场合,也要不停地表达这样的赞美。不赞美或赞美得不起劲的人,都很可能遭受惩罚。在斯大林时代,据说就有人因为最先停下给领袖鼓掌的行为,而遭判刑。而那时的大会小会,大家一听到领袖的名字,就要起立鼓掌。很多时候一鼓掌就是十几分钟,体弱的人根本受不了。但受不了也得坚持下去,不然,第一个停止鼓掌的人,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到那个时候,再提沉默的权利,再提羞耻心,都是幼稚的。人们会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一开始,大家会有些不自然,但渐渐地就成了习惯。到后来,善于自我催眠的人们,已经完全相信自己是在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经常会被自己的真诚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离这样的时代有多远呢?往前,四十年。往后,不好说。


喜欢听赞美,不喜欢听批评,这是人的本性。英明如唐太宗,看到魏征老给自己提意见,也有生气的时候。在古代,像唐太宗这样愿意接受臣下进谏的君主,屈指可数。相反,却没有一个君主不喜欢听到臣子的赞美奉承。在有权力控制别人的情况下,君主当然选择听赞美而不是听批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而自古以来溜须拍马之徒人数众多,而忠直敢谏之士却廖若星辰。


因为对人性的了解,也知道仅靠人性治国是靠不住的,古人还是想了一些办法,防止君主太过随性。一是创造了“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药”之类的告诫,从小就灌输给可能成为君主的人,并将唐太宗之类的君主树立为典范,供他们学习;二是制定一些制度,设置一些专门负责进谏的职位(如谏议大夫),使得君主能够听到批评,而批评他的人不至于受到惩罚。不过,随着君权的强化,这样的制度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甚至制度本身到后来也被废除了。


现代国家,批评的职责一般让权力的制约方(反对党、立法、司法部门)所掌握,也让大众媒体和社会舆论所掌握。而在一个既没有权力制约、又不让社会有差评、甚至连老祖宗的那套简陋的制度都没有了的所谓现代国家,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我一直认为,即使是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上帝,也会容许世人的质疑和批评。上帝如果只是造了一些只会信仰祂、赞美祂、没有自由意志的人,就相当于我们造了一批听话的木偶,都是乏味透顶的事情。即使上帝很完美,对祂的批评是错误的,不信仰祂也是错误的,但祂也应当包容不赞美、不信仰祂的行为。因为,只有在批评的衬托下,赞美才显得有意义;只有世界上存在不信祂的异教徒,真正信祂的信徒才显得珍贵;只有来自有自由意志、在赞美和批评之间有选择权的人的赞美,才是真赞美。否则,祂造的世界就太滑稽,连祂自己都不能理解。

02

起劲赞美的时代款款走来

作者:蔡慎坤  来源:慎说

偶尔瞟一眼头版头条,就会想起斯大斯统治苏联的时期,在那个温水煮青蛙的时代,尖锐的批评起初也是不允许的,之后温和的建议也不能接受,即使调侃也不行,于是,狡诈的前苏联人只好沉默,没想到,很快沉默也不行了,大家必须齐声赞美,凡是赞美的不起劲儿的人最后也会被抓起来。  


某友私下说:两年前,2015年除夕,大家兴高采烈地吐槽春晚。看春晚同时刷微博看吐槽是个惯例。一年前,2016年除夕,部分吐槽被删除,媒体宣传春晚满分,大家当然不爽,发牢骚说怪话,结果吐得猛的被连ID一起删掉。


到今年,提前严防死守,过线直接禁言,几乎看不到吐槽和评论,没什么人再说话了,只有媒体猛推“厉害了春晚”、“厉害了这国”……一派祥和向上的虚幻景象。


短短三年时间,己经恍如隔世,你要是2015年跟我说明年春晚只许夸不许骂,我肯定不会相信,现在事到临头,才发现我们每个人已经不自觉地接受了,而且大家也都很平静,屏幕上一派莺歌燕舞,马照跑舞照跳,看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比想象中的懂得生存。


曾经见过一本《如果鲁迅还活着》的书,编者和伟人生前有过一次对话,“如果鲁迅先生还活着,您如何看?”伟人的回答是:“如果他还活着,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鲁迅在他所处的时代,用匕首一样的言辞,揭露当政者的虚伪、谎言、残暴,也包括中国人的麻木、愚昧、无知。


伟人是否说过那句话也是众说纷纭,2011年4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追寻历史的真相》,又有了另一番解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贺金祥通过多方考证,认定伟人当时的说法应该是:“依我看,依鲁迅的性格,即使坐进了班房,他也还是要说要写的。” 。


无论伟人是什么说法,都不能否认一个基本的事实,如果鲁迅依然保持原有的风骨和气节,在一个必须起劲赞美的时代,任何一个有思想有尊严的文人雅士活着都是一种奢望。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并没有给思想者适合的生长土壤,春秋战国和民国初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是昙花一现,历史上出现更多的则是奴颜卑膝的侏儒和犬儒,他们不具备批判意识和道义担当,只是习惯于用谎言欺骗自己欺骗别人甚至盲目地歌功颂德。


春秋战国和民国初期,是大师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出现过短暂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产生了一些堪称伟大的思想和思想家,而这两个时期,又恰恰是中国历史上看上去很混乱很无序的时期,这两个时期,用鲁迅的话来说:更是两个获得了做自由奴隶权利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的文人雅士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像奴隶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他们不必依附于某一个君主,可以到处奔走,宣扬自已的观点、思想、理想、狂想乃至谬论,即使没有人听,至少在人格上也是完全独立的,不必担心胡言乱语而被君王砍头坐监。


那个时候的君王都在忙着打仗,忙着把自己的国土面积扩大,还没有功夫来收拾这些文人雅士,更不在乎文人雅士胡言乱语会带来的动荡不安!以至于那些君王还到处招贤纳士,让中国有了值得数说的思想和思想家,这些思想和思想家一直影响了中国好几千年,也让后人津津乐道了几千年。


上个世纪初到中叶,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活跃的时期,虽然人们刚刚剪掉辫子,从封闭禁锢的深渊中获得解放,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人性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尽管他们身上依然还有奴隶的阴影,内心深处还有着极权统治下深深的恐惧,但这个时期,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争鸣:一群不愿做奴隶的人和已经习惯做奴隶的人,在思想上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辩论和大论战。


这个时期的文人雅士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容易走向极端,抑或极端保守抑或非常开明!欣慰的是,他们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个时期的文人雅士有独立的人格,也有尊严!遗憾的是这个时期太过短暂,如果拥有春秋战国那么长的一个时期,今天的中国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


又一个必须起劲赞美的时代正向我们款款走来,文人雅士们何去何从?面对残酷的现实,聪明狡诈的总会远离现实远离政治与社会话题,用鸡汤来抚慰空虚的灵魂,引导人们去追逐所谓的诗和远方,而鲁迅那样的文人雅士,其命运或许将如伟人生前所言。



您还可“阅读原文”关注“不能不知道”公众号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