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了,本来不想写教育的话题,一是老生常谈,二是信息太过剩了。
不过,这几天接连看到几条教育界的新闻,连起来一读,感觉还是值得聊一聊的。从高考开始卷到高校,从学生卷到老师,整个教育系统都在内卷。
1500万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078参加高考,创下历年最多,占比71.8%。上海高考7万人,人口2487万人。河南高考125万人,人口9936万人。其实,上海今年高考人数还增加2万人,疫情留学的出不去了,如果按照平常算,估计比例更吓人。
相对落后的地方高考人数就越多,广东不算例外,因为广东人口全国第一。现在社会出路太少,高考几乎是唯一可行的成功路径,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几乎除了高考,没有别的出路。但是,教育内卷和学历贬值让这个可行的成功路径越来越难走。参考2020年数据,800多万大学毕业生,300多万考研,人们发现考完了高考,还是无法成功,那么就接着考公、考研,不行再读个博士。1、学历贬值:硕士遍地走,本科多如狗,找工作更难了,清北硕博去街道办,本科管公厕。2、延迟就业:很多人读研就是暂时逃避就业,求学年龄已经接近30岁了,其实投产比越来越低,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昨天看到上海某大学的新闻,很诧异,具体的原因不太清楚,不过网上又开始讨论青年教师的困境。原先我们一直以为去大学教书是一件轻松又体面的职业,其实,这些年也变了。高校青年教师正陷入一种群体性焦虑,他们在网络上自嘲为“青椒”。首先是教职的竞争非常激烈,竞争到了之后,签非升即走的劳务派遣,相当于打工合同,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顶着科研压力,而且整体收入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竞争力了。整个教育系统都处在一种内卷之中,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呢?当初教育产业化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普及高等教育,为加入WTO之后储备更多人才。
但是,这项改革现在看来走偏了方向,变成了为人才储备更高学历,而且教育的内容和现实脱节严重。社会和家庭花了很大的资源,结果培养了很多高学历低技能的人才。
而随着高校越来越多,国家教育拨款是有限的,势必高校间也要内卷,压榨青年教师出科研成果,然后学术造假也出现了。
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国家是想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
首先是从初中开始分流,50%进入职业技术学校,这个是增量。大家对以前民办的职业学校观感很不好,未来的职业学校肯定不是民办为主。独立学院就是所谓的本三,当初教育产业化没有钱,就从分数不高的学生家长那里筹集办学资本,如今二本、一本都不吃香了,三本干脆并到高职院校吧。
说明大家对职业教育还是抱有怀疑,当然是进体制最好,退而求其次是做白领,学技术做工人,大概是无法接受的。
昨天这三条新闻连起来看,高考人数创新高、青年教师问题、职业教育遇到阻碍。
这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参考发达国家的技工时薪,目前国内短期显然无法达到,这背后还涉及到产业升级。如果没有财富的示范效应,也没有产业升级来支持,贸然推进职业化教育其实是比较冒险的,对个人来说可能就是坑,需要慎之又慎。
00后“辞职信”火了 ,说出无数打工人的心声,老板看后也无奈
你对人世间的恨意,让我瑟瑟发抖
没想到,他是以这种方式出圈的
躺平,才是社会的进步
K12,这条赛道先“躺平”了
生而为人,要不要这么恶毒?
90后,压力最大的一代人?
严重撕裂的现实社会,左中右谁应引领未来
继东北人后,东北的大企业也开始成建制南下了
黑,因为有伞遮天!
老胡:这一鞭子挨得有点冤!
半个世纪的谎言:贫穷是因人口多造成的?
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
留言请理性讲技巧
未关注,不上墙
😊阅读原文 支持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