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笔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2016-07-10 王秀莲 一棵树的独白

前天读完,昨天做了一些手写摘录:

-1-

先是准备了双色笔和记录本,特意挑了一个封面花哨的,以显得我还童心未泯。双色笔一黑一蓝,本来是想将原文和感受分颜色记录的,可是发现蓝色的笔不好用,至于读书感受,似乎也没有读的时候那么分明,于是干脆就改成了单纯的摘录。
    

-2-

其实,最开始肯定是试笔的过程。发现,笔真是不趁手啊。太粗了,于是换笔,继续实验。



-3-

然后,众里寻他千百度,从一堆笔中选择了一支相对趁手的。

继续——

-4-

对了,还有双色的修正带。

这下,装备总算齐全了,摘录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5-

这本书共分十三卷。我从序言开始摘记,没什么法则,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所以,或许你看一看,也可以对这本书了解个皮毛吧!

卷一  思无邪.书香萦绕的童年

【我说】

杨绛的父母关系十分融洽,这直接影响到家中孩子的性格发展。所以,杨绛的性格,以至于和钱钟书六十年的夫妻深情,其实都和父母的影响密不可分。


卷二  年华浅.铺开学业的锦绣前程

【我说】

父亲杨荫杭对杨绛很是偏爱,他耿直刚正的性格对杨绛的影响很大。父亲是当时十分著名的律师,曾先后留学美国、日本,创办过无锡励志学社和上海律师公会。担任过《申报》编辑,做过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等职。为官方面,他对杨绛的影响便是“做什么也别做官”。所以,后来杨绛只被迫做过一年振华女中的校长,做得非常出色,但又非常“痛苦”,所以,几次三番请辞。最终,辞职成功。




卷三  才华显.清华园里沉淀的梦

【我说】

选择专业的时候,杨绛和父亲商量,父亲说:“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在杨绛迟疑不决的时候,父亲又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杨绛一直有个文学梦,无奈当时的东吴大学并没有文学系,她只好选择了政治系。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清华大学的研究院外文系。在那里,她遇见了梁宗岱、朱自清等一批等促进她成就梦想的导师,还结识了很多朋友,包括来自美国的陶乐珊。



卷四  相思扣.浸在岁月里的爱情甜酿

【我说】

钱钟书和杨绛属于自由恋爱,在那个时代实属前卫。从那时起,钱钟书便坚持给杨绛写信,很频繁。写信、写日记,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其实,钱钟书也是“贤夫良父”啊。



卷五  向天涯.为了学业远赴英法

【我说】

钱钟书顺利通过了留学考试,争取到了唯一的出国名额,并成功申请了奖学金。杨绛决定自费跟随。于是,二人在出国前举行了婚礼。先是到英国牛津大学,一年后,钱钟书顺利获得牛津大学的学位(阿圆就在那个时候出世),后一家三口又至法国,听闻日本大范围侵略中国,钱钟书放弃了在巴黎大学的学业。二人一致决定:回国——




卷六  哀江南.罹难的家乡

【我说】

得知家乡沦陷,母亲去世,杨绛和钱钟书放弃相对安逸的留学生活,毅然回国,既有对家人的百般惦念,也有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们放弃了无数个出国的机会,宁愿守在满目疮痍的祖国,也不愿去异国他乡做二等公民。

今天的摘记就这么多,随后分享。


乖,点我,读读这本书吧

注:加底部微信号可以加入写作微信群(请备注“写作”),那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做更深入的交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投稿:

(详情见平台菜单“投稿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