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读黄厚江《语文课堂寻真》(2)

2017-01-29 小白 一棵树的独白

第二章:回望语文教学的原点(1)


第二章(回望语文教学的原点)的内容稍长,共分两个部分,现分享第一部分内容及想法如下:

一、本色语文的核心主张

1.在实现语文“工具性”价值的过程之中实现其“人文性”价值。

摘记: 

①语文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②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应是与所有“生活”的联系,而不是与部分生活的联系;语文的“工具性”也不单单表现在“学习”“工作”和“交际”之中,而应表现在人的全部的生活之中。

③语文作为人们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互相交际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人内在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工具。

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有着丰富的内涵,但最为基本的内涵有:

<1>培养学生对母语和民族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丰富健康的情感。

<3>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和良好的审美趣味。

⑤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程被矮化为一门只是学生获得分数的学科。

⑥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和谐发展。人的发展的第一要素是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语文作为教育的支柱性课程,必须承担这样的义务。

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意识,引导他们追求生命的质量,让他们懂得生活是无可逃避的,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责任;生活的确会让人觉得很累很辛苦,但这种累,这种辛苦,又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这是母语经典和民族文化的共同主题。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认识生活的态度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⑨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没有丰富健康的情感,都很难提高。

⑩让学生学会同情和怜悯,懂得感激和报答,知道尊重和崇敬,这是做人的教育,也是语文教学本身应有的内涵。

⑪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的“人文性”总是在语文的“工具性”价值的实现过程之中体现的。

⑫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只追求知识和能力,没有过程和方法,甚至只有知识连能力也没有,更缺少“情感态度价值观”。

⑬所谓的过程和方法,就是要保证学生有自己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教学的过程也不是由结论到结论的简单传递。

⑭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两性”的统一,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不能割裂。

⑮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过程和方法”为载体,或者说为主轴,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应该在“过程”中体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隐含糅合在前两个维度实现的过程之中。

2.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摘记:

①语文课的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

②简单说,以语言为核心就是做好感受语言、揣摩语言、解读语言、赏析语言、探究语言、运用训练和积累语言这几件事。

③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语文课常常不在语言上下功夫,而是把时间都花在讲解分析上,老师照搬一套套结论大讲特讲,尤其不重视学生感受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

④语文教学活动是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

⑤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师实现教学意图、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

⑥语文教学活动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活动。

⑦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学内容经过二次加工后的动态呈现。

⑧考察很多语文课堂的展开,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形:

<1>排列教学内容,或者说就是照搬和贩卖教学参考书。

<2>串联问题,基本就是把参考的内容转换成问题,再以参考书的内容作为答案。

<3>老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

<4>装腔作势,罗列教学理念。

<5>以播放PPT为主,一键式展开。

⑨教学内容怎样才能“活”呢?

<1>教学活动一定要有群体性。

<2>教学活动要有层次性。

<3>教学活动要有交互性或共生性。

⑩语文老师至少应该明白,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不是依靠做阅读题训练提升的,而是由他的阅读积累、生活积累、生活情趣、审美趣味等等决定的。

3.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1)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首先应该是用符合母语学习规律的方法。

(2)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其次应该主要是用语言的方法。

摘记:

①语文教学活动的形式是极其丰富的,我们认为最基本的语言方法就是:

<1>让学生有思考地听。

<2>让学生有质量地说。

<3>让学生有发现地读。

<4>让学生形式多样地写。

②小学老师总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认真记笔记,初中以后会发现很多优秀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是认真记笔记。上课只要认真听,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③学生上高中后,我会先给他们洗脑,首先告诉他们一句话:听比记重要。第二句话是:想比听更重要。

④由于长期的学习习惯,中国的课堂上教师就是不让学生说话,有些教师还以课堂上学生不敢说话作为骄傲的资本。不说话,学生的思维是停滞的;不说话,学生上课是容易走神的;不说话,学生上课是容易睡觉的。

⑤进行有要求的说的活动,形式也是非常多样的。

<1>首先最常见的是复述。

<2>其次是转述。

<3>再次是描述。

<4>交流阅读感受是一种说的活动。

<5>发表对问题的看法也是一种说的活动。

<6>讲故事也可以说是一种说的活动。

⑥为什么现在真正让学生有发现有收获的读很少呢?

<1>读的意图不清晰。

<2>读的形式和读的意图不对应。

<3>听录音读泛滥。

<4>课堂朗读配乐泛滥。

<5>教师对学生的读缺少积极的引导和指导。

⑦学生的阅读除了读的方式上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老师不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⑧写的活动非常丰富:

<1>最传统的是造句。

<2>缩写也是常见的写的活动。

<3>补写、续写也是常见的写的活动。

<4>让学生为文章或段落拟写题目,也是简单易行的写的活动。

<5>设计得好的填空和改写,也是不错的写的活动。

(3)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还要让非语言活动为语言活动服务。

摘记:

①非语文的方法类型非常丰富,主要有:

<1>音乐类。

<2>图画类。

<3>实物类。

<4>视频类。

<5>实验类。

②如果运用适当,非语言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非常独到的作用。具体有如下几点:

<1>可以运用非语言活动品味语言。

<2>可以运用非语言活动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3>可以运用非语言活动理解诗歌的意境。

<4>可以运用非语言活动探究文本的主旨。

③设计和组织非语文的活动,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要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要适当节制和收敛,且不可喧宾夺主。

<3>要和语文的方法相互融合。

(4)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最后还要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摘记:

①语文课有责任教学生用语文的眼光看待问题,站在语文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用语文的思维解决语文的问题。

②简单地说,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抓住语言思考问题;写作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思考。

游走在语文的边缘(34)


离开标准答案,

语文路就寸步难行了?


左手语文书,右手教学参考。

似乎离开那些参考书,我们的语文课就没法上下去。

可是,那些参考书不也是人编写的吗?

参考,参考,一定要奉为神明顶礼膜拜?


一节语文课,或者按预先排好的内容平铺直叙讲解下去,教师把从教参中搬过来的答案直接塞到学生手中就算完成任务;或者一路启发引导,曲曲折折,最终把学生引到教参中那些预设好的“圈套”中,美其名曰运用启发引导式训练学生思维。


唉,好像没有那些参考书,没有那些铁一般的答案,我们的语文课,真的会进行不下去。不然你看,阅读理解题怎么一直都是考试时的硬伤呢?

因为考场上不许直接输送,更不许启发引导,所以,学生自然思维凝固,找不着北了。大比分丢分也就再正常不过。


可是,话说回来,如果“左手课本,右手教参(或者答案)”的方式真的特别好使,阅读理解就不应该成为考场硬伤啊!


我曾说过,学生学了九年甚至十二年语文,却对阅读丝毫不感兴趣,这不得不说是语文的悲哀。

再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用教材教了学生九年甚至十二年的阅读方法,尤其是很多时候直接指向应试题型,可是,阅读题依旧是学生的考场硬伤。这不得不说是语文课的悲哀啊!


去年下半年,试验了一下思维导图与阅读的组合,现在想想,非常适合应试思维训练。学生自己读文,自己发现和设置问题,自己在前面以一个教师的角色完成讲解。

后来,我发现,那些课内外文章,他们也可以完成得不错。平时需要老师带着完成的问题,其实他们自己完全可以自行解决。


我忍不住想,呜呼,语文老师,你在课堂上到底有什么用?只负责传达那些学生自己的参考书上本来也有的答案么?语文教师只是答案的搬运工?


说到这里,身为同行,你可能会摇头否认,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上,答案搬运工这件工作,恐怕都做过吧?!只是,搬的形式不尽相同,搬运的时间长短也有差别。有的人可能搬了二三十年,可依旧觉得这方法受用。


是的,更多的人很容易就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是能积极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总是少数人。多数人抱怨、感叹,甚至激愤。这些情绪来得总是很汹涌,可是义正辞严之后呢,还是停在那里观望着别人。意图改变自己的,总是少数。


读黄厚江,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当你还在那里喋喋抱怨的时候,那些实干家早就走得很远了。我们在抱怨的时候,他们在思考;我们在抱怨的时候,他们在寻找出路;我们在抱怨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理念和方法。

所以,与其把情绪耗费在抱怨挑剔上,不如静心观己,好好赶路。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那里,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小环境。


新学期就要来了,语文教师,你可以试试,不看那些标准答案,不看那些别人的解析;你可以试试,语文课的精彩是不是也可以从你自己的解读和构建中绽放出来。


我们总说,现在的学生过分依赖老师,所以成长得慢。

那我们自己呢?

会不会也因为过分依赖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成长早就停滞了呢?

往期回顾

这个寒假,写作行动依然在继续

第五次流泪(《背影》教后碎感)

我读黄厚江《语文课堂寻真》(1)

猜你需要下面的内容

获取方式:

长按右下角二维码-识别-关注

直接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下面关键词获取对应内容。

1.需要考试资料,回复“一棵树的独白”

2.需要名著阅读资料,回复“名著”

3.需要写作资料,回复“写作”

4.想要打印资料,回复“说吧”

5.购买童书,回复“读书”

  个人微信号:wxl962(复制添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