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走在语文的边缘(12)

2016-06-16 王秀莲 一棵树的独白


    

游走在语文的边缘(12)

文/秀莲

   此文续接《游走(10)》(点左下角“阅读原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苏州园林》就像是一个转角,忽然就让我发现了另一个天地。

   那节课,突发奇想的让孩子们写诗歌体读后感,以“美”为核心——图画“美”,心里也“美”。其实我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想换一种方式让他们尝试一下,感受一下,新奇一下。对于他们的“创作”,我根本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但是鼓励却是我一贯的原则。

   我说着,他们笑眯眯地听着。“不必担心自己写不好,只要能创造出哪怕一个亮点就可以了,比如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独特的思考角度,甚至只是特别好的使用了一个词语。要知道,就算是大家的作品也不是篇篇都是精品。就算是精品,也不是处处都是亮点。”

   他们的眼睛亮起来,一个孩子带着小小的质疑的语气回了我一句:“是吗?”

   我赶忙点头,笑着说:“是——的——”他们似乎还在半信半疑的,意思是“就这么简单?”

   “不信?——你想啊,我们平时学习古诗词的时候都会说‘这是名句’,对不对?这是名句,那其它的句子呢?”

   这下他们真的会意了,表情舒展了好多。

   半节课以后,作品交上来。我郑重其事地收好,虽然没有批改,但是看得很认真。我忽然发现其实整体来看,写的超过我的预期。谈不上写的多好多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孩子写的文从字顺,其间不乏诗情画意的句子,甚至也有那么一点点诗的意境。自己看着看着,很高兴。

   于是决定——展示。

   这该是又一个突破吧!

   初三阶段,课堂写诗,写诗歌体读后感,是突破。现在决定,上课读诗,读他们自己的作品——用10分钟到半节课的时间。这又是一次突破。

   我决定尝试一下。

   那节课开始到现在,我把读诗都是安排在后面进行,延堂现象是经常事儿。

   先说读《苏园》那节课,孩子们意外极了。又兴奋又担忧——兴奋,是因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节目(真的从来没有过,怕是从小学的时候,写作就极少训练,课上读他们的作品,几率就更低了);担忧,是因为怕读到自己的作品,出丑怎么办呀,多不好意思!

我举起手中的一摞纸,空中晃了晃,说:“我没有想到大家写这么好,没有想到大家都有诗人的潜质。……”那一刻,他们的眼神里有被肯定的欢愉,但更多的是飘飘忽忽的“怀疑”。

嗯,他们觉得,我在忽悠。

“不信?不信你听——”我开始按顺序读,“作者刘力喆,……”一摞纸,从上往下,每读完一篇,掌声就响起来。这掌声里没有敷衍,是真的发自内心的肯定——肯定我的话,肯定作者的作品。

可是,如此这般,读到第三篇作品的时候,他们像是忽然醒悟一般——不干了。理由是“老师把好的全放上面了”。

我心想:这是砸场子的节奏啊!

“那我随便抽一张读。”于是,把一摞纸翻过来,背面对着自己。随便抽出一张,读——读完——掌声又不约而同——然后继续“抽读”……

中间,他们一直特认真地听,但好像也一直特认真地想要寻机揭穿我的关于称赞他们都是诗人的“谎言”。于是,对我百般刁难,当然,我都没有买账,只是坚持反扣过来,随意抽取的原则……没办法,凡是我读过的,都很好。虽然这些作者平时学习成绩也是参差不齐。

对,只有参差不齐,才能让他们相信他们确有诗人的潜质。

那节课,估计他们的手拍的挺疼的。但是,每一阵掌声里都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快乐。可能,这种快乐里有因为听了别人的作品开了眼界的快乐,也有自己被认可的快乐。

总之,这节课,是他们,也是我,觉得最语文最开心最放松的一节课。

作品读到快下课的时候,有个孩子醒悟般地说“其实不是我们写得好,是老师读得好。”

哈哈,其实原因不止那一个。她不知道是本老师记性好,过目不忘地记住了每个人使用的纸张。谁写的好,我看完心里有数了;谁用的什么样的纸,我也默默记下了——仅此而已——小小心机——第一次必须这样耍一下——帮他们树立信心太重要了,不是吗?

当然,第二节课,这个小心机就不能继续耍了。后来的这段日子,为了让他们相信,我什么方法都用了。比如我刚刚读完的那个作者有机会点名下一个,比如前面的同学有机会随意抽取(嗯,有一天,前面的鑫鑫同学就抽着了自己的作品),比如后面的同学,你可以告诉我一个数字,我按顺序找出那个作品(注:此间我的手一直在打乱未读作品的次序,一直)……总之,消除一切我“作弊”的可能性,让他们相信每个同学的作品(尤其是自己的)都有精彩之处。

这样,他们才会相信我。

后来,我不怎么提诗歌体了,但是每次写作提的要求都是文体不限。于是乎,我发现,好多小朋友都默默成了爱诗一族,下笔就是诗歌体。

后来,课堂写东西他们再也没有大呼小叫,总是默默准备一张纸,很安静。只是,每到读的那节课,坚决不让我下课,必须多读几个作品。

后来,我读过自己的东西,读过网上随机看到的有意思有道理的小文章,读过晓娜姐姐的文字……后来,一个午自习,看他们太累了,让他们午休的时候,有个孩子说“老师,您给我们读篇文章吧!”

这一段路,从读后感到诗歌体,到颁奖词,到五分钟作诗,到应景的命题《听雨》……说着简单,但是我知道,多少个课间,都有孩子把自己困在座位上,绞尽脑汁,只为想出几个好句子……

语文,离我的语文课到底还有多远?我知道,这个不是由学生决定的,是由我。

读书,写作,都是我欠缺的。我应该先从自己做起,从阅读做起,从坚持写作做起。

教语文,我才是课堂的主宰者。(2015.04.08)

注:加底部微信号可以加入写作微信群(请备注“写作”),那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做更深入的交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投稿:

(详情见平台菜单“投稿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