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用“艺术”创造新农村的幸福生活!

宁海发布 2022-01-18


 用艺术振兴乡村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今年7月,大佳何镇葛家村的乡建团队在艺术家的带领下,在融合设计活动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乡建团队成员由近百名葛家村村民组成,他们充满热情、充满活力。现如今,葛家村乡建团队已然成为非常成熟的融合设计艺术团队。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葛家村融合设计展中获得“乡建铁军”、“乡建贤士”、以及“乡建艺术家”的称号。

葛家村乡建团队


现在根据村民的手艺类别

葛家村分别组建了布艺、木工、瓦工等

7个乡建团队参与村庄建设

一起来认识他们~


袁小仙

葛家村村民袁小仙,原先从事缝纫行业,在村里为村民做些缝缝补补的小事。后来在丛教授的指导下慢慢开始了解什么是艺术创作。


粉小仙手工艺院


由她的儿子设计图样,用家中的废旧面料做一些简单创作,渐渐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从而设计制作出了第一批十二生肖玩偶。现在,她的“粉小仙手工艺院”充满着勃勃生机,游客每每经过小院都忍不住留下来坐在她的院子里喝喝用手工竹杯泡的桂花茶。

■ ■■■

葛诗富他是葛家村村干部,也是富有创作思维的乡建团队中的一名队长。创造教授路某个转角处的“墙角一枝梅”仅用了20元成本;一面旧围墙则被设计制作成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代表作《红黄蓝的构成》的乡村版衍生作品。
墙角一枝梅
还有趣玩吧、时光场域、桂知艺展厅竹亭等均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建设初稿,该团队结合实际进行加工再建设。


1930年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


乡村版《红黄蓝的构成》




桂知艺旁竹亭改造前





桂知艺旁竹亭改造后

■ ■■■

葛三军、葛运大团队


葛家村干部葛三军与葛运大是一组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完美组合,一起合作创作的作品有千年画廊、鸟巢乐园、闲卧溪上、村庄客厅等多个节点。


鸟巢乐园

多处都为原来村中的卫生死角,现在经过艺术家的指导,以及乡建团队的打造,摇身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公共休闲场所。
左改造前 右改造后++闲卧溪上

■ ■■■


叶仙绒葛家村村民叶仙绒,创立了村中首个村民美术馆,在艺术家们的指导鼓励下,她将家中的老物件一一整理进行布置,一间十里红妆展示厅就这样重现在大家眼前。


仙绒美术馆

儿孙辈的书法作品、手工艺品摆满了楼上楼下,让家中原本破旧的老屋,散发出了艺术的芬芳,吸引着来自八方的游客。


仙绒美术馆二期

■ ■■■

葛万永

葛家村村支委葛万永,他的团队参与了艺术振兴乡村工作的全过程,主要作品有桂语茶院、桂王院等。


桂语茶院

经由他的团队改造的庭院,得到了艺术家及四方邻里的一致好评。家中取名《桂语茶院》的庭院中,常常聚集了亲朋闲坐赏桂喝茶。


桂王院

■ ■■■

葛品高

葛家村村干部葛品高,主要作品有酒香别苑,别名“仙人掌酒吧”。


酒香别院改造前酒香别院改造后
酒香别苑原本是一座具有将近60年历史的废弃老房。葛品高却想保留这村里为数不多的老房子,于是他带领团队利用各处寻来的废弃物对其进行改建,打造成了现在游人如织的乡村酒吧。

■ ■■■

葛桂仙

葛桂仙是葛家村妇女委员,她将自己原本废置的空房间改造成公共艺术创作室,墙上所有装饰的原材料都是废弃布料,她的团队通过墙上的布艺向我们展示了她们对艺术独特的看法。


              巾帼画院改造前巾帼画院改造后

■ ■■■


原先无人问津的山脚村落

现在却成了宁海一道美丽风景线

乡建团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

打造了美丽的葛家村

吸引无数游客

来一场不一样的邂逅~


  end 


□ 供稿:大佳何镇 陈敏华

□ 编辑:林大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10月1日起,宁海全面实施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

白露节气,天气一日凉似一日

明天还有一天!好多人都去这个地方打卡!快来见见市面

宁海县2019年度定兵名单公示!有你认识的吗?

探营!宁海以琳康教展能中心开学啦!

| END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宁海发布

宁海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认证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