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立“作家富豪排行榜”,是吴怀尧的自我救赎

曹清 金领故事 2022-06-17

@所有人 敬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广告▲


温馨提示

本文2903,阅读需要6分钟,如果忙建议收藏。

 

若没有吴怀尧和他所做的一切,也许中国人还不清楚写作可以挣多少钱。



在绝大多数父母还反对孩子成为作家这样一个近乎于“做白日梦”的职业的年代,也是吴怀尧用笔杆子让他们信服,写作并不是不务正业。


吴怀尧,何许人也?


在当今文化界,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因为他,使得人们对作家群体有了更广泛的认知,同时还在社会各界掀起了对文化思考的风潮。


他就是吴怀尧,80后青年、当代荆楚才俊:2006年首创“作家富豪榜”,被称为“作家富豪榜之父”;2007年出版的《怀尧访谈录》轰动华语世界,引爆全球媒体热议中国作家生存现状。


此后,他将榜单一手发展成持续追踪记录中国作家财富变化,反映全民阅读潮流走向的超级文化品牌。


4月16日至18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大星文化、作家榜经典文库在全国独家发布了万众瞩目的“第13届作家富豪榜”,行业内外无不沸腾。


而每一年的榜单发布,对现在的吴怀尧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文凭就是一张盖了章的纸,它能证明的东西极其有限。此外,凡是只能在考场才派得上用场的东西,千万别太当回事。”也许这是吴怀尧对于自己早早辍学的自我安慰,但在外人看来,不管这个人是不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否创办作家富豪榜,他都是个不甘平庸的人,在执拗中带着一种酷劲儿。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不满体制的人有之,不满教育的有之,他们下海、退学,企图在严酷的时代背景下走出自我风范。


但到了八九十年代,愤而出走的人占少数,人们有着“青少年时期一定要发奋读书”的观念,认准了“读书成才”这一条路,而不会学习或不想学习的人就是异类……而这些观念,对于既是愤青又是“杠头”的吴怀尧来说,上不上大学得看他想不想。


吴怀尧是个爱读书写字的人,年少时,在每个暑假的盛夏,一个人在闷热的房间里写作,对诗歌、散文、小说热爱到了极致。


也许是对这个世界的过分敏感,对文字世界过分投入,人们所做的一言一行在吴怀尧那里都是很严肃的事。


高二时,因不满校长体罚学生,吴怀尧写了篇批判校长的文章,还把文章张贴到了学校的公告栏上,极像大跃进时代用“大字报”搞批判的作风。


学校上上下下哪能允许吴怀尧这么浑,要他当着全校的面进行检讨,并向校长鞠躬认错。


十七八岁的年纪,血气方刚,吴怀尧根本不想道歉,他觉得自己做的就是在反抗填鸭式的教育,反抗那些所谓的权威,替弱者发声。


于是,“退学”的念头开始在吴怀尧脑子里反复闪现,而“只要一想起学校管理者不尊重学生的那种态度,这种念头就越发强烈”。



此事的前因后果在今天看来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个年代每个家庭砸锅卖铁也想要供孩子上学,并且一定要孩子乖,而他一个高中生居然敢状告校长“玩”退学,实在不可理喻。


况且在外人看来,吴怀尧是个读书写字的好苗子,这么做,就是在自毁前程。


其父曾提出一个条件来“劝阻”他退学:能在暑假里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就准他退学。


当然,敢批判校长的毛头小子最不缺的就是勇气,还有他们内心最笃定的正义、对世界非黑即白的认知以及拯救未来的使命感,这能让他不顾一切的雄心持续燃烧好几年。


2003年盛夏,退学后的吴怀尧来到武汉,迅速找到一份销售工作。


当时他所在的团队有二十多人,其他人都是大学生,他的销售业绩却创下了全公司的纪录。


据悉,吴怀尧的秘诀是先坦诚地告诉客户这些产品的缺陷,再来列举它的可取之处,这样一来反而有更多的人愿意购买。


短暂的销售经历给了吴怀尧极大的信心,2004年春天,不满十八岁的吴怀尧只身前往北京发展。


到北京的第一个星期,爱好文学的吴怀尧拿着自己写的小说和杂文,到一家文化公司应聘,相关负责人看了十分钟后赞赏有加,当即决定录用这个高中退学生。


这时,吴怀尧内心最坚持的爱好和梦想算是被社会接纳了,吴怀尧所在的公司,当时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合作伙伴,联手出版有100多卷本的百花散文书系。


吴怀尧每天泡在书海里,古今中外最为优秀的经典名篇伴随他一路成长,进公司的第二年,吴怀尧就成了“当家编辑”,敲响了自己的人生第一锣。


这时他更加笃定读书不是唯一的路,他的爱好——写作也可以成为谋生的工具,再加上他身上与生俱来的聪明,做人做事的踏实,让他从一名初入出版行业的愣头青摇身变成了文化人。


他内心那份为社会呐喊的使命感好似燃得更旺了。



2006年8月底,没有上过一天新闻学的吴怀尧,辞掉了之前的工作,以实习生的名义迈进了著名财经媒体《财经时报》的大门。


相比社会上那些讲究论资排辈的单位而言,媒体似乎更注重工作能力,这也让吴怀尧毫不犹豫地扎进媒体圈,他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并且亟需在学习中找到正视过去的心理安慰。


自洪峰乞讨事件之后,洪峰成了个符号,即“作家写得好但只能要饭”的符号。


吴怀尧就是不信邪,他心想,难道就没有富有的作家吗?


念头一起,擅长实地调查的吴怀尧就开始研究中国作家的生存现状和物资水平,他要用一篇文章的力量,扭转公众对作家“穷酸”的固有印象,吸引全国读者关注作家群体,关注本土原创!


选题敲定之后,吴怀尧开始进行浩繁而又仔细的调查工作,到出版社库房调查销售数据,跑书店收集第一手数据,蹲点采访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与出版人面对面沟通,与作家彻夜长谈……


刚开始调查那会儿,吴怀尧曾想,此事涉及出版社的商业机密和作家隐私,调查起来可能会遇到阻力。



等到深入其中他才发现,就因为他“做了一件拓荒性工作”,书店和出版社竟然都非常支持。


比如作家出版社,甚至打开库房电脑,让他浏览本社的图书出库量。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由吴怀尧独立调查制作的《2006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终于定稿,千辛万苦调查来的全中国最有钱的25位作家财富排名,很快引爆全国热议的浪潮。


2006年12月15日,《财经时报》头版头条重磅发布“中国作家富豪榜”。


当天,几乎全国所有网站都在首页显著位置推荐中国作家富豪榜。


第二天,全国报纸纷纷热炒,转载铺天盖地。


第三天,中央电视台和港澳台媒体开始跟进报道。后来,连海外知名媒体都对此展开了讨论。


一时间,“中国作家富豪榜”几乎无处不在,自古以来“文人固穷”的观点被改写,作家的生存现状成了最热门的新闻话题,这被评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事件。


除了作家现状积累了大量话题度,“作家富豪榜”的客观真实性也引发了巨大争议,关于作家的收入高低,到处口水横飞。


“我从来没有说这个榜是代表了最好的作家和最有思想的作家,他们的收入也是我经过长期调研计算来的,并且它只是体现作家的生存状态和写作状态”。


吴怀尧质疑自己的写作能力,质疑写作的价值,质疑这个社会对作家的偏见,但他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经过努力而产出的作品,这份自信也让他从最初的彷徨走向自我肯定。


如今,翻遍吴怀尧的各类简介,最引人注意的是那句“师从《现代汉语词典》”,毋庸置疑,中国文化界要感谢吴怀尧这个非典型80后青年,没有他就没有如今的文化界。


但吴怀尧要感谢谁呢?



当然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其引申出来的含义就是文字与写作,没有这两者,吴怀尧的梦想就没法实现,更没有文化界的狂欢盛宴。


吴怀尧的前半生,就是他的自我与文化写作之间互相的拯救吧。





作者:曹清

编辑:滕鹏

本文有删减,

若需《中国职业经理人》原文本阅读、商务合作

请联系本社蒋女士。

固话:023-65356251

手机:17316784806(同步微信)



▲广告▲


推动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

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队伍

推行建造中国职业经理人公共服务市场体系

推广培育中国职业经理人新文化和社会生态环境

为职业经理人服务   为企业服务   为会员服务

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中国职业经理人杂志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最低6.8折

点击阅读全文

杂志火爆征订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