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节的前世今生:追思先人,勿忘生者!

2018-03-23 福多多 三培九训

 4.5 ·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清 明 节 · 福 多 多 

清明时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一般在公历4月的4—6日,此日太阳到达黄经15°。到这一时节,中国大地无论南方北方,气温普遍上升,南方雾气减少,北方风沙消失,空气清澈,景物明晰,因此得名“清明”。从历史文化传承来看,也有政治清明、社会清明等寓意。



  • 阳历时刻:2018年4月5日 04:12:43分

  • 阴历日期:二月(大) 二十 

  • 开始时刻:2018年4月5日 04:12分

  • 结束时刻:2018年4月20 11:12


这是一个表征天气物候的节气名称。今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北京时间17时46分。民间谚语有“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这时,全国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已都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起,清明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

 4.5 ·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清 明 节 · 福 多 多 

清明三候

中国古代把从清明开始的15天,每隔5天分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回到了地下的洞中,鹌鹑鸟开始增多,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唐代诗人元稹的

《咏廿四气诗·清明三月节》


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宁愁雨谷赊。


  这几句诗写的就是这三候的物候现象,诗最后说,看这样的天气状况,不用愁,谷雨已经不远了。


  清明还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祭祖节日。到这一天,家家不许生火,只能吃冷食,都到先人墓前去祭祖扫墓,追忆先人,所以清明节又称“寒食节”。


  

踏青是清明节的另一个主题,到清明这天,家人或朋友们三三两两去郊外踏青,大家在草地围坐饮宴。


宋代吴惟信的

《苏堤清明即事》

就写出了这一景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所以,清明节既有寒食祭祀的伤感清冷,又有踏青游玩的宴饮欢笑,是一个富有特色、矛盾统一的节日。宋朝哲学家邵雍有“人间佳节唯寒食”的诗句,想必也是这个意思。

  4.5 ·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清 明 节 · 福 多 多 

清明节谚语

  清明前后的天气变化是对未来一年的气候的预示,影响着接下来一年里的农业收成。所以,勤劳的农民总结清明天气的变化来预测未来一年雨水和干旱的走势,及早做好应对,也就产生了一下众多的与清明有关的民谚。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清明暖,寒露寒(湘)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4.5 ·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清 明 节 · 福 多 多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牵钩:“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常。

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荡秋千: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射柳: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斗鸡: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现代人对清明节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清明节是悲伤的节日?


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清明节祭奠先祖,除了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也使后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撑。而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应当以积极饱满的心态投入其中。“当我们去祝福快乐的时候,恰恰也代表着我们有战胜悲伤、困难的勇气,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误区二:扫墓只有“正日子”最好?


过去扫墓本来就不是在清明当天进行的。在古代,清明当天大多是僧人去扫墓,因为僧人无法娶妻生子,要在清明这一天向先祖表达不能传宗接代的歉意。而按照传统习俗,对大多数人来说,扫墓最好在节前的10天内或节后的10天内完成。


误区三:清明节就是寒食节?


这是两个节日,宋代以后才逐渐融合到一起,清明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因为是节气,所以清明不是固定的哪一天。


现在的清明节包括了古代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这三个节日的习俗。扫墓、祭奠先烈、吃寒食等习俗都是从寒食节发展而来,但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拔河等春游踏青活动则是上巳节的重要习俗。古时的上巳节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也有人称作女儿节,每到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到水边祭祀饮酒,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祈求新生命的到来。


春天的特点就是‘生发’,所以才鼓励人们在春天要多进行户外活动,多和大自然接触。

 4.5 ·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清 明 节 · 福 多 多 

清明节典故

穿越两千七百年历史

探寻清明节前世今生

清明节的前世

《血诗》

[春秋] 介子推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首诗的典故,就是广为流传的关于清明节来历的故事,诗人舍人取义,只为劝君王能够勤政爱民、政治清明。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90年左右,距今两千七百多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被害,流亡出走。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一人叫介子推。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便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烤熟给重耳吃,救了重耳一命。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派人多次请介子推被婉拒。晋文公就亲去到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闭。


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派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未果。于是,有人居心叵测出主意放火烧山,逼介子推逃生出现。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基本熄灭后,仍然不见介子推出来。找到时,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写着上面那首血诗。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时间跨越了两千七百年,今天的清明节,依然传承着祭拜古圣先贤和祖先的传统。



清明节的今生

《清明日》

[当代] 左河水


之一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之二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烛纸祭先陵。


左河水的这首诗在于反映了中国民间进入21世纪而祭祖扫墓的状况,虽然全诗也是四句28字的七言绝句,但青山依旧,天气如往,人们的心境与行事方式也许有所不同。

 4.5 ·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清 明 节 · 福 多 多  

清明节养生

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

一、夜卧早起,以使志生


 关于清明养生,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得非常清楚: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


这个时节,应该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


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早晨7点?点是辰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


二、“生发”食品要慎食


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发物是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清明节饮食温馨提醒: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



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哪些食物是发物?在我们日常食物中,属于发物类的食物有以下几大类:蔬菜类,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


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鸡蛋虽不属发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量食用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獐肉、腐乳、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


三、清明多饮菊花茶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菊花的功效:菊花性凉、味苦辛,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清肝明目、疏散风热的功效,可治疗因肝火上亢所致的头痛、外感风热造成的感冒、缓解眼酸痛和视疲劳等,对神经性头痛、头晕也有显著疗效,常喝菊花茶还能扩张动脉和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压,长期饮用也可降低胆固醇。


菊花的作用:菊花中含一些挥发油,尤其白菊花中含有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成分,具有明显的降压和抗菌消炎止痛作用。另外据介绍,菊花茶中含有0.9%的微量脂肪,这些微量脂肪可与菊花中的黄酮共同作用于人体,从而发挥“清热解毒”的功效。不过,也有研究显示,菊花茶中的微量脂肪有可能会使人体发寒,并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所以喝菊花茶应适量,不宜多饮。


菊花做茶的作用:不同菊花做茶时作用不同。贡菊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白菊疏散风热的效果最强,可降火,对肝火上亢、头昏脑胀等有缓解作用;杭菊清热利咽的效果最强,咽喉肿痛者时可选用;野菊花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最强,对缓解上火导致的口腔溃疡、牙痛、口臭都有效,但因其寒凉作用较强,建议少喝,以免造成胃部不适、大便稀溏等不良反应。


——摘自《腾讯健康》

 4.5 ·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清 明 节 · 福 多 多 

清明节祝语

1、袅袅青烟,穿越天上人间;无限思念,堆积大川高山;细雨缠绵,牵扯思绪万千;微风片片,撩起衣袂翩跹。清明临,把先祖祭奠,珍惜身边人,把握眼前!      



2、一年出门在外,更多的是无奈。你的声声叮嘱,一直都装在心怀。花谢又花开,清明时节又到来。天气依然多变,多保重身体,心情要天天愉快!清明节快乐!   


3、清明时节雨纷纷,怀念亲人莫断魂,逝者已矣,生者当怀,莫要大伤怀,伤怀伤身体,逝者亦不安,清明扫墓忙,记住少伤悲。  

 

4、记住曾在自己生命留下回忆的人,无论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清明节了,逝去的美好,记牢;现在的欢笑,拥抱;让清爽明朗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5、思念,在心中长满青苔;问候,随清风爬满窗台;幸福,在你眼前盛开;快乐,轻轻拨动你的心海;生活,总有阳光洒下来。清明节即到,预祝:节日快乐!


6、清明时节里,片片飞柳絮;天地换新衣,动我旧情意;念你在心底,泛春一片绿;忧愁随风去,放歌春天里;好运正当时,化作绵绵雨。字斟句酌,愿你惬意!



7、清明节的绵绵的细雨滴答滴答,春后的知了低叫蝉鸣,雨后的泥土清香绵延,漫山的杜鹃竞相绽放。送你祝福,愿你平安!


8、天清地明,天地清明寄深情;山清水明,山水清明心清澄;风清雨明,风雨清明平安行。清明,祝您清爽明朗好心情!!!


9、人间四月芳菲日,清明爽朗一片天,踏青赏花多自在,自在娇莺洽洽啼。飞燕杨柳弄碧柔,快乐从脚笑到头。清明时节不飞雨,幸福健康送给你!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万事难圆满。清明节了,缅怀已逝先人,扫扫墓,烧烧纸;关爱周围亲朋,多走动,常联系。祝你清明节快乐! 


11、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12、用通达的心对待生命,对待生活;用快乐的心感染生命,感染生活;用感恩的心感激生命,感激生活。清明节,关爱生命,开心生活,祝大家节日快乐。


13、清明节,思亲念友,心结左右,人生在世,思量许久,遵循规律,放开心胸,容得忧愁,多开笑口,感情固守,多些问候,温暖亲朋,宽心你我。


14、清明过后谷雨临,春色处处万像新;百花绽放思好友,祝福语一条表我心;愿你快乐少烦恼,健康与好运永相伴。


15、烧炷香,祭奠逝去的时光;叩回首,作别无尽的忧伤;扫次墓,缅怀先人的信仰。清明节,让我们把烦恼释放,将失望流放,迎接灿烂的春光!


16、羊肠小道曲弯弯,路上行人泪汪汪。祭祖供品摆石桌,祈祷亡灵来享受。只愿西天光闪闪,夜空星星亮晶晶。但愿地府门大开,来去自由亡灵游。清明节,祭祖哀思大孝行!!!

 4.5 · 二 十 四 节 气 之 清 明 节 · 福 多 多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既是追忆、祭奠先人的肃穆日子,也是踏青游春的乐趣节日。几年前,清明节被国家定为法定假日,这对弘扬传统文化无疑意义重大。这个传承千年的时间节点和文化符号,究竟包含着哪些重要内涵?

一、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重“身份”


清明节实际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二是指节日,包含着风俗和庆祝纪念及相应的仪式习俗。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重“身份”,兼有扫墓祭奠的肃穆悲伤与踏青游玩的欢乐两种情感氛围。因此,从起源和形成的角度来看,清明节是“清明”节气、寒食节等融合而成的节日。


二、“追思先人,勿忘生者”


清明节蕴涵的文化意义,莫过于“追思先人,勿忘生者”这八个字。切莫小看这简单的八个字。其实,所有的清明节俗活动的具体内容都浓缩其间。各种祭奠扫墓、追思先贤、敬重祖先属于前者;伴随清明节日的大众性娱乐活动,包括斗鸡、拔河、放风筝、蹴鞠等则属于后者,两者的结合所形成的林林总总的节俗形式,大抵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



 “追思先人,勿忘生者”,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人豁达的生死观。清明节就是这种习俗和价值判断的一种载体和平台。这个节日的意义在于对已逝的亲人、祖先、先贤、英烈送上自己的思念和敬意。这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年年轮回、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清明节不可忽视价值在于通过节日、聚会以及风俗习惯的传承,凝聚着民族精神。


三、清雅深沉、诗意浓郁的清明日不能“俗气四溢”


人们如同在进行着一场“烧纸”比赛,好像烧纸越多孝心越大。清雅深沉、诗意浓郁的清明日变得“火气十足”“俗气四溢”,如此不伦不类,与“清明”节日是不能协调的。



四、将“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的内涵发扬光大


扫墓、祭奠昭示着血脉的继承,使祖先与后代之间有了联系,清明节传承了中华文明“礼仪”的祭祀文化,抒发了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这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


四、互联网时代,应形成内容丰富的祭祀形式


从“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角度,生者对于逝者的追念不能仅理解为“上坟”,怀念与情感寄托可以有多种方式,此时互联网的特殊作用便不容被低估。当代人们是不是可以试着折中一下,形成“互联网+祭扫”的形式?通过网络让先人的音容笑貌、事业成就得以广泛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丰富各种祭祀形式,共同来缅怀故人,逐渐形成一种具有丰富内容的祭祀形式,来“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


——摘自光明网《解读清明节文化内涵 专家:绝不仅仅是扫墓踏青》,节选。

 About 三培九训 

教你活成自己想象的模样。

和我们一起通过成全别人来成全自己。

进一步有进一步的喜悦,长一岁有长一岁的智慧。 

约稿:千字200—1000元    

投稿丨文章转载丨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sapei9x  

欢迎投稿,真诚合作。


长按二维码,你懂得!

请欣赏底部精彩留言,欢迎各种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