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年第1期 | CPI与PPI持续性“背离”的结构性解释

2018-01-30 本刊编辑部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张晓林  杨源源  张译文

作者单位:浙商银行杭州分行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财金系

期刊:《中国经济问题》2018年第1期

DOI:10.19365/j.issn1000-4181.2018.02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框架考察三种外生冲击对CPI和PPI的影响,并尝试对CPI与PPI“背离”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冲击对CPI、PPI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央行货币调控时应更加关注利率调整对PPI的影响;(2)短期内需求冲击更易引致价格波动,且对CPI影响大于PPI;长期内供给冲击对价格波动影响强于需求冲击,且对PPI影响大于CPI。同时,本文发现财政因素也是导致CPI与PPI“背离”的原因。本文认为当前政府短期可通过完善需求管理抑制CPI与PPI“背离”程度扩大,长期应坚持供给侧改革以扭转二者“背离”趋势,以此健全新常态下价格调控体系并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关键词

CPI与PPI背离  新凯恩斯模型  外生结构性冲击  供给侧改革 

作者心声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自古以来都是社会讨论的热点。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商品价格变化对自身生活质量的影响,企业最关心的是生产成本变化对企业利润的侵蚀。CPI与PPI作为反映社会生活成本和市场景气程度的两大宏观经济指标,不仅与生产生活实践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也是经济运行的“风向标”和宏观调控的“指示器”。

  我们选择CPI与PPI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托于卞志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物价调控的我国最优财政货币政策体制研究”(12&ZD064)子课题四“中国物价指数:现状、问题及修正”得以展开。另外,鉴于近些年两大物价指数的持续性“背离”引起了实务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两大物价指数“背离”问题进行了解读,这也让我们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反复研读讨论和对两大物价指数数据的收集分析,发现CPI与PPI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想要真正厘清CPI与PPI“背离”问题并非易事。

  既然CPI与PPI“背离”问题并非单一因素导致,那么从单一视角进行解释就显得苍白无力。考虑到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均会对物价波动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基于现有文献研究在新凯恩斯框架下综合考虑需求端和供给端以全面分析物价水平变化机理,并尝试探究CPI和PPI“背离”的根源所在。为了实现研究目的,我们把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视为两种不同的冲击因素,通过对CPI和PPI施加相同大小的“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来观察两者的变化情况。

  研究发现,短期内需求冲击更易造成CPI和PPI的波动,且需求冲击对CPI的影响强于对PPI的影响;长期内供给冲击对CPI、PPI的影响要强于需求冲击对二者的影响,且无论短期还是长期PPI相比CPI对供给冲击反应更加敏感。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不稳定,以致CPI和PPI受多重供求冲击影响,此即导致近期二者持续“背离”的内在原因。另外,本文还发现货币政策在长期对PPI的影响大于对CPI的影响,财政刺激对PPI的反向影响大于对CPI的正向影响,亦即财政货币政策对CPI和PPI的非对称影响也是引致二者背离的重要原因。

  受国际能源价格、进口中间投入品价格下降以及供给端优化升级引致的正向总供给冲击以及产能过剩导致的投资低迷综合影响,PPI同比增长率长期持续为负;受出口萎靡、内需不足以及对经济不确定预期引致的负向总需求冲击以及宏观刺激政策的综合影响,CPI保持低位徘徊但并未出现持续负增长。因此,近几年CPI与PPI持续背离既有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结构性因素影响,亦有国际市场成本因素作用。为此,本文认为应理性认识CPI与PPI背离现象,对有利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正向供给冲击无须过分担忧,随着供给侧改革后续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新兴产业衍生最终会促使PPI趋向正轨;对于当前负向需求冲击,不应单纯从需求端去解决,而应通过供给侧产品创新升级创造“新需求”以推动供需再平衡并藉此助力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PDF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