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期 | 新出口企业的初期“实验”和后续扩张——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
作者:周申 陈梅 杨德彬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期刊:《中国经济问题》2018年第1期
DOI:10.19365/j.issn1000-4181.2018.10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合并的2000-2006年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考察新出口企业的初期发展路径,研究其后续出口额增长和出口目的地扩张方面的特征,并与持续在位出口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新出口企业的发展路径遵循“序贯出口(sequential exporting)”战略,即一般是先选择实验性少量出口,一旦其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之后的出口总量增长和出口目的地扩张表现迅猛。实验性出口目的地选择通常是与母国地理距离近、交易成本低的国家。与在位持续出口企业相比,这些出口市场上存活下来的新出口企业在出口流量增加、目的地扩张和全新目的地扩展方面表现更积极。
关键词
新出口企业 持续出口企业 序贯出口 后续扩展
作者心声
自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将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视角从产业层面扩展到微观企业层面以来,对企业出口决策与出口行为的考察便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早期关于该主题的研究大都以Melitz(2003)的研究为基础,围绕企业异质性与出口决策行为进行分析。之后,随着微观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呈现出的一些新特征及变化,学术界对企业出口决策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化,逐渐从影响企业出口决策的异质性因素扩展到企业出口的目的地选择、出口持续时间以及出口流量等方面。然而,这些研究,尤其是国内相关研究,大都是从出口企业总体的角度出发,着重强调持续出口企业的重要性,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新出口企业的考察,更是缺少对新出口企业和在位持续出口企业在出口目的地选择以及出口量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基于此,本文展开对新出口企业的相关研究,以期丰富和拓展我国关于出口企业典型事实的研究。
反观世界,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国家的新出口企业存在所谓的“序贯出口”现象,即以小额、少目的地为起点进入市场,之后大部分企业又在极短的时间内退出出口市场,存活下来的企业则会进一步迅速拓展该市场或者开辟新市场。在面对进入出口市场的沉没成本时,那些迅速退出的新出口企业很难盈利,大多更可能是亏损的。既然如此,那么每年都不乏新出口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行为该如何解释呢?Eaton et al.(2008)、Albornoz et al.(2012)及Esteve-Perez et al.(2011)等从信息不完全视角出发,指出新出口企业对自己进入国际市场的盈利能力及出口市场了解等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唯有初期进行一个“实验”才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信息。目前,“序贯出口”行为在许多国家的新出口企业中得到了验证,例如哥伦比亚(Eaton et al.,2008)、法国(Aeberhardt et al.,2009)、智利(Alvarez & Lopez,2008)、西班牙(Esteve-Perez et al.,2011)、阿根廷(Albornoz et al.,2012)和荷兰(Creusen & Lejour,2013)等国家。然而该问题尚未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中国的新出口企业是否亦存在该现象呢?
本文利用合并的2000-2006年微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我国新出口企业的发展路径亦遵循“序贯出口”战略。具体而言,实验性出口目的的选择通常是与母国地理距离近、交易成本低的国家。在出口目的地扩展方面,新出口企业和在位持续出口企业一样,表现出路径依赖性:以实验出口目的地为跳板,新出口企业在后期进行新出口目的地得扩展。不过,与在位持续经营企业相比,这些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新出口企业在出口流量增加、目的地扩张和全新目的地扩展方面表现得更积极,尤其是那些盈利新新出口企业和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