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年第2期 | 农村金融网点扩张与县域资金外流——基于2005-2012年县域经验证据

2018-04-26 本刊编辑部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谭燕芝  赵迪  刘旋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期刊:《中国经济问题》2018年第2期

DOI:10.19365/j.issn1000-4181.2018.

内容提要

  本文对金融网点信息进行“县级-乡镇级”识别,并匹配2005-2012年的县域社会经济面板数据,以研究农村金融市场化对县域资金外流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村金融机构大量扩张对县域地方资金外流存在当期和延期影响,每新增一家金融网点将增加6元的当地人均外流资金;(2)金融机构导致地方资金外流存在规模效应,新增机构使当地资金显著外流2-3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3)金融机构导致资金外流在东西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资金外流既不利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利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扩张  区域资金流动  农村金融市场化

作者心声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情系农业、情系农村、情系农民,每年都会深入农村调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思想和要求。“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在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自身弱质性的影响下,我国大量农村金融机构却发挥着“抽水机”的作用,从农村“抽走”大量资金“灌溉”和“滋润”着城市。

  那么,农村金融网点的扩张对县域资金外流究竟有何影响?有多大程度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尝试用数据和实证结果说话。因此,我们在总结和分析近年来农村金融网点发展特点和2005-2008年县域资金外流情况之后,提出了三个假设:一是新增的金融机构在成立以后对当地的资金外流具有正向影响;二是资金流动递增效果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资金流动不会一直递增而是趋于收敛;三是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资金外流存在显著差异,中、西部地区资金外流比东部地区严重。

  要验证上述假设,一个首先要攻克的难题就是全国范围内各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数据的获取,因为数据的取得和整理都有较大的工作量。本文通过中国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名称与地址信息进行多重自动“字符匹配”,并对未能识别的部分进行人工匹配,获得了48172个匹配值,通过该数据反映截至2015年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在农村地区设立的情况,发现新增比例高达88%。之后我们建立了一个金融机构资金外流测度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并对不同的地区资金外流的程度进行比较,得出了实证结果是稳健的且与我们之前作出的三点假设基本一致。

  情系三农,牵挂中更具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政之本则存乎农”,2018年“两会”已经落幕,“三农”工作在新时代依然是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农村的任务是艰巨而繁重的,但农村也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潜力和后劲。农村地区长期过度资金外流,既不符合国家倡导服务当地、服务“三农”的目标,也不利于金融机构自身的长期发展,因为当地经济持续发展是金融机构获得长期资金积累的保障。政府在农村资金流向的引导上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通过行政干预将资金留在当地的举措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外流问题,农村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广大农户以及优势乡镇企业联动发展,让资金“内生”于当地并致力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体系才是可行之道。我们相信,广大干部群众将会齐心协力一起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PDF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