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中国的人挤破头也要来这里?美国时代周刊将这里评为亚洲最佳风情地之一

2016-05-05 最爱大北京 最爱大北京

文/老陈

图/俞升昇

前段时间,南锣鼓巷申请取消3A级景区资质,并宣布暂停接待旅游团队,一时哗然!当然,小北今天不谈这件“旧闻”,因为评论已经够多,不差小北一个。小北只想跟大家聊聊,为什么这条长度不足一公里的巷子,却能引发这么多的关注!南锣鼓巷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在此处 惯看秋月春风

元大都修建时,将全城分为50坊

南锣鼓巷东侧是“昭回坊”,西侧是“靖恭坊”

等到了明朝,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

到了清朝,这条巷子终于有了“罗锅巷”的名字

等到乾隆15年,改称为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全长786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

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南锣鼓巷内像这样有趣的标语比比皆是


明清时候,这里一直是“富人区”

住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社会名流

美国《时代周刊》认为这里是“亚洲最佳风情地之一”

自然,这里也留下无数老宅和故事


末代皇后婉容故居


南锣鼓巷最尊贵的一家

就是位于帽儿胡同里的婉容故居

它位于帽儿胡同35号、37号

婉容大婚前便住在这里

俗称娘娘府



郭布罗·婉容祖先为达斡尔族,属正白旗

1906年出生于帽儿胡同荣源府

其父为内务府大臣郭布罗·荣源


婉容17岁时照片

婉容在美国教会学校学习期间

因其才华横溢,品貌端庄

她打败了浦仪心仪的皇后人选文绣


前至后:婉容、溥仪、文绣(文绣用表情直率的表达着对皇后的不服气)

也打败了自己的表妹

清末最美的格格——完颜立童记(王敏彤)


于1922年12月1日

成为大清皇后,嫁给了溥仪

那年,她17岁

她的弟弟润麒娶了溥仪的妹妹韫颖为妻

据说润麒一表人才,93岁还骑摩托车,玩电脑和数码相机


左起:润麒、溥仪、载沣、荣源、溥杰

那个时候,清朝皇室已经落魄

为维护皇家尊严

清廷向英国汇丰银行抵押借款

41箱金银器皿

两大木桶瓷器玉器

成为这次婚礼的费用


婉容与溥仪

婚后的婉容

可谓生活优厚


婉容私家照



婉容的宫廷生活



溥仪为婉容点烟

可惜,1924年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溥仪与婉容被驱逐出紫禁城



婉容和溥仪移居天津后

生活依然奢华,买名包,购珠宝

风光无限


1927年摄于天津

1931年

日本间谍川岛芳子将婉容诱至满州

婉容与溥仪成为日本傀儡


艳谍川岛芳子



婉容(左一)与川岛芳子(中)

身在长春的婉容受日本方面控制

生活没有自由,与溥仪也貌合神离

最终分道扬镖

1946年,婉容死于吉林延吉监狱,时年40岁


文煜宅与可园


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13号、15号

原是两个宅第连成的一组建筑群

历史上曾是光绪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文煜的宅院


文煜



可园平面图

其东、西两个宅子各有一个花园

东园就是可园

也就是今天的帽儿胡同7号、9号

可园格局仿照苏州拙政园、狮子林

布局谨严,山池亭榭俱全



上世纪50年代

这里曾做过朝鲜驻华使馆

后来,其中一部分

成为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仲曦东的住宅


仲曦东


帽儿胡同11号为文煜住宅

门前的石墩

依稀可见当年旧时风貌



13号院在文煜身故后

连同11号院

被其后人租借给北洋政府总统冯国璋

冯国璋在这里赋闲一年后病故


冯国璋

1922年左右,婉容大婚的这一年

13号院又被租给朱文钧


朱文钧

朱文钧是故宫博物院创始人

他的儿子就是朱家溍

为朱熹第25世孙,当代著名学者


朱家溍


1929年后

13号院又成为伪军司令张兰峰住宅

解放后成为不同单位的宿舍


帽儿胡同45号


这里在明代为北镇抚司,俗称北衙门

乾隆时,这里是提督衙门,俗称九门提督

民国时期这里又是保安队队部


这所胡同的老人都把这里叫“大狮子”

因其门前坐卧着据称源自明代的石狮

解放后,这里成为话剧院的宿舍

记忆中,曾经叫实验话剧院、青年艺术剧院、中国话剧院、国家话剧院

据说,孟京辉、田沁鑫、郭涛、袁泉等都与这里有过交集




帽儿胡同2号


解放战争期间

这里是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秘密电台隐蔽地


1949年1月

国民党北平守军在东单广场修建了临时飞机场

地下电台将具体位置发送给平津前线指挥部

炮兵据此修正弹道

终于封锁飞机场

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和平解放后,国民党遗弃在东单飞机场的飞机


帽儿胡同21号


这里曾为梓潼庙文昌宫

也就是俗称的文昌庙,文曲星下凡的地方

辛亥革命后,文昌庙停止祭祀活动


如今

庙址前半部现为帽儿胡同小学

《明御制护国文昌帝君庙旧碑》仍立院内



绮园


在可园的东北方向,还有一座绮园

它位于秦老胡同35、37号院

原为清代内务府总管察哈拉氏明善的宅邸


明善家族三代均任内务府总管大臣一职,财力雄厚

也因此才筑就了“绮园”

民国时期,明善后人将宅邸出售

如今,这里成为文保单位


上图大约拍于1985年,现35号院已经拆除

实际上,如今挂在35号院的“绮园”牌子

当初可能是认定错误,37号才应该是绮园主体

从北京市测绘院“1953年秦老胡同测绘图”可以查到

绮园内的建筑当年全在37号院中


索家后人手绘绮园示意图

不过1976年地震,院内的假山被移走

一座移到东单公园,一座移到景山

而相关建筑也移到35号院

37号院则早已面目全非



僧王府


说完最尊贵的帽儿胡同,我们再走进炒豆胡同

它是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

著名的应该是77号院,原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


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能征善战

林凤祥、李开芳等都是他的手下败将

1859年,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大败英法联军


不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大败

听任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3年赴山东、河南、安徽镇压捻军

大败被杀


僧王府原本的规模很大

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

民国后,府第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


中央戏剧学院


顺着南锣鼓巷再往北走

东边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

中央戏剧学院就坐落在这里


从这里走出了许多话剧与影视明星

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

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而在此之前,这里是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

靳云鹏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

受袁世凯信任,任职山东都督


1919年后,段祺瑞执政

他成为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茅盾故居


后圆恩寺胡同13号是茅盾故居

与那些著名的深宅大院相比

茅盾故居很不起眼,仅是一座两进四合院


走进茅盾故居

院子中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

后院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依然是先生生前的样子


据说,茅盾先生1974年搬到这里,直到1981年病逝

他在这里度过了最后7年的岁月


蒋介石行辕


在茅盾故居附近,是蒋介石行辕

它位于后圆恩寺胡同7号

是一座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筑


这里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fū)的府邸

民国时,这里曾被卖给法国人

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蒋介石的行辕

蒋介石来北平即下榻于此


洪承畴宅邸


南锣鼓巷正街上59号,有一座不显眼的小门楼

这里是明末降清大臣洪承畴府邸的一部分


它西起南下洼子胡同,东至南锣鼓巷

但是现在仅存祠堂的三间房屋

其他部分已经化为民居


昔日洪府门前的铁狮子和铁狮子胡同的名称

也都早已消失了


齐白石寓所


雨儿胡同里曾住过国画大师齐白石

走进胡同,路北13号院门就是

不过现在则是“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的地方


历史上,这里原是清朝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

解放后,文化部买下来,安排齐白石居住

不过,不久后齐老先生就搬到西城跨车胡同

所以,现在齐白石的故居多指跨车胡同



那些年 风花雪月一场醉

今天这样人潮如海的景致

是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


那时,中央戏剧学院和国家话剧院坐落在这里

引来了无数文艺工作者纷纷聚居在其附近

他们在这里整宿整宿地喝酒,谈有趣的话题

因为怕打扰附近居民的生活,便租下房子


于是,便有了过客酒吧、喜鹊咖啡、沙漏咖啡

这些最早的一批经营场所

他们在这里组织诗会、原创音乐发布会

还举办摄影爱好者沙龙、驴友聚会等等

一切与文艺有关的活动


酒吧和咖啡馆越开越多

“文艺生活”在这里越来越丰富,名声也越来越响

这里成为了“创意阶层”的聚集地


《时代周刊》的推荐让这里火爆起来

巷子日均客流量3—5万人

节假日则会高达10万人


庞大的人流将这里的老北京风貌折腾的面目全非

游客火大:“这就是人挤人的小商品一条街嘛”

当地居民抱怨:“京味儿难寻,胡同魂儿丢了”

穿梭在巷子里的人从“文青”变成了“游客”

从巷子口挤到巷子尾,就是走一路吃一路、哪都是人

这样的南锣鼓巷,你还喜欢吗?


大家都在看

▶️今日立夏丨吃啥蔬菜水果最养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