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BD与除艰难梭菌外的肠道细菌重叠感染

2016-09-16 李玥 医学界消化频道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翻译: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  李玥


本文源自:Lobatón T , Domènech E. Bacterial Intestinal Superinfection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Beyond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lamm Bowel Dis 2016;22(7):1755-1762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除遗传和环境因素外,肠道菌群起到重要的作用。某些病原体可能是IBD发病和病情复发的触发因素。当前的指南重点强调活动性IBD除外艰难梭菌感染、CMV感染,而未提出针对其他肠道病原体的指导意见。本文综述了除艰难梭菌之外的细菌性肠病原体对IBD发病和复发的作用。


文献报道,很多病原体可能与IBD的发病相关,具体如下所述。(1)鸟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Mycobacterium avium paratuberculosis, MAP):MAP感染在大体和组织病理学上和CD有相似之处,CD患者MAP检出率较UC和非IBD患者高,CD患者同时存在较高的抗MAP抗体。但目前为止,该病原体在CD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不十分明确。(2)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是消化道的正常肠道菌群之一,但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可粘附并侵入肠上皮细胞,在巨噬细胞增殖。AIEC具有诱导TNFα产生和肉芽肿形成的作用,在CD中检出率高,可能与CD的发病有关。(3)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耶尔森氏菌(Yersinia spp.):CD的发生率增高可能和冰箱的广泛使用有关,因此推测,可在低温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如李斯特菌和耶尔森氏菌可能与CD的发病有关,即冷链假说。可能作为触发因素参与IBD发病。(4)衣原体(Chlamydia spp):沙眼衣原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可导致男同性恋患者的直肠炎,临床表现与直肠型UC相似。但衣原体与IBD的发病无明确相关证据。(5)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spp.):弯曲杆菌是弯曲的、高度能动的微需氧革兰氏阳性杆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未熟的鸡肉)和水源感染,大部分表现为发热、腹泻和腹痛。空肠弯曲菌是最常见的弯曲杆菌致病菌株。近期发现,人类口腔中的简明弯曲菌可能与IBD的发病相关。(6)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沙门氏菌是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既是共生菌又是致病菌,是最常见的食物来源病原菌之一。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源于猪)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源于鸡蛋和蛋制品)是最常见的血清型。沙门氏菌感染后是否引起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如IBD也仍然没有定论。


活动性IBD肠道重叠感染的发生率为6%~19%,除艰难梭菌外的肠道细菌重叠感染率为3.6%(2%~9%)。除艰难梭菌外,近年来其他细菌性病原体重叠感染的发生率并无增加趋势。空肠弯曲菌是除艰难梭菌外最为常见的肠细菌病原体,约占重叠感染的71%。重叠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肠道病变范围广泛,免疫抑制治疗未证实与除艰难梭菌之外的重叠感染相关。抗整合素抗体(维多株单抗)也不增加重叠感染风险。IBD患者的消化道感染与住院日延长、住院花费增加有关。


IBD患者肠道细菌性重叠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包括肠炎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气单胞菌属等。IBD患者合并沙门氏菌感染可引起骨关节表现,如关节炎、骨髓炎,类似IBD的肠外表现。沙门氏菌的重叠感染可能加重IBD也可能无明显影响,研究结论不一。空肠弯曲菌的重叠感染可能与预后不良、结肠切除相关。


IBD的基础上发现重叠感染是否需要治疗是存在争议的。疾病活动度与发现重叠感染并不完全平行,是感染诱发疾病复发或是疾病加重后肠黏膜屏障下降合并感染,临床难以判断。


Abstract


Besides genetic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testinal microbiota seem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For many decades, it has been said that some enteropathogens may even trigger bo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flares. For this reason, stool testing had been performed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flares but current guidelines only recommend to rule out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and there is no clear advice for other enteropathogens given that the scarce available evidence points at a low prevalence of this sort of intestinal superinfections with no clear impact on disease course. The present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the role of bacterial enteropathogens on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flares beyond C. difficile.


点评:肠道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在IBD的发病和复发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IBD的发病并不是单一病原体(细菌)感染所致。艰难梭菌与IBD的研究颇多,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除艰难梭菌之外的其他细菌性肠病原体重叠感染与IBD的相关性研究必将逐年增多。然而,临床面临的挑战是当面对一例IBD疾病活动的患者时,是否有必要在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前常规筛查上述重叠感染?当发现存在重叠感染时,如何判读重叠感染在疾病复发中的作用,即是否针对性给予相应抗感染治疗?抗感染治疗是否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尚未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笔者认为,鉴于临床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鉴于除艰难梭菌之外的其他肠道细菌性病原体感染率低,目前尚无常规筛查的必要性。针对免疫抑制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IBD症状不典型或是出现明确的全身感染表现的患者,应警惕肠道病原体重叠感染,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译者简介:




李玥,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亚洲炎症性肠病学会(AOCC)临床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炎症性肠病专委会委员、北京消化学会青年委员、北京消化学会肠病学组成员。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choudan1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